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复杂地质燕尾段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相钦 《隧道建设》2007,27(4):74-78
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长4730m,其中出口端为双线大跨加燕尾段,穿越坡积体、堆积体、岩溶和富水的断裂破碎带等地质复杂地段,通过对该隧道大跨加燕尾段的施工方案制定和实施,介绍在复杂地质地段的大跨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软弱围岩大跨隧道施工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勇 《隧道建设》2004,24(3):47-50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隧道,选择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以宝兰铁路增建二线新王家滩双线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初期支护变形和几次坍方的处理,分析了变形和坍方的原因。并对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的施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勇 《隧道建设》2004,24(3):47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隧道,选择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以宝兰铁路增建二线新王家滩双线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初期支护变形和几次坍方的处理,分析了变形和坍方的原因。并对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的施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曾家坪1#大跨车站隧道在堆积体中的施工技术,该隧道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了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法,并以多种量测为监控手段指导施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围岩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5.
采用钻爆法结合新奥法修建中的福州市二环路象山隧道,是目前国内大跨度的城市道路隧道。结构形式为四跨联拱。介绍了该隧道的设计,施工、监测等几个重要环节 ,探讨了修建城市多跨联拱联道的结构形式,支护体系,施工方法与工艺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内昆线上三座大跨车站隧道修建为对象,针对三个具体工点的不同地质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施工方案,从方案比选、数值计算、施工效果等方面对大跨隧道的多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以后大跨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的小河隧道双线大跨Ⅱ类围岩地段施工工序工艺及防止坍方之成功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8.
张钧昱 《路基工程》2017,(2):167-171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8标隧道位于祁连山地区,在冻融期间浅埋段施工过程中,隧道多次出现坍塌或大变形现象。为确保该地区隧道施工安全,完成施工生产任务,采取了修建隧道洞顶排水沟、优化开挖方法、缩短作业循环时间、加强监控量测等措施,使冻融期间浅埋段隧道易坍塌、变形现象得到控制,确保了冻融期间浅埋段隧道施工安全,按期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盾构隧道修建过程中上方建筑物的安全,基于天津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至津湾广场站区间平行盾构穿越3座砌体建筑物的全过程现场监测结果,结合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双线平行盾构隧道以先行隧道下穿、后行隧道侧穿和先行隧道侧穿、后行隧道下穿2种不同的穿越形式掘进通过砌体建筑物时,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双线平行盾构隧道先下穿后侧穿时可对建筑物下伏地层产生二次损伤,这种穿越形式会加重影响与隧道走向呈小角度斜交的砌体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率,使其墙体的沉降曲线分布趋于“单斜状”,墙体的倾斜率为先侧穿后下穿时的2倍; 2)2种穿越形式对与隧道走向呈大角度斜交的砌体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刘洪伟 《隧道建设》2000,20(B05):1-5
随着我国铁路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技术亦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单、双线的各种模式,模式的优劣一直处于探索、讨论之中。本文结合青山隧道的实际情况运用了多种施工机械配套模式,对其它隧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A1合同段行车隧道大断面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配套技术的选用,介绍了大跨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有尺和无尺结合、地表和洞内沉降结合、围岩压力和钢支撑应力与洞周变形相结合的变形量测与特征规律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近距大跨超浅埋双洞分修隧道穿越铁路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杭州解放路延伸线新城隧道采用左、右线双洞分修型式,具有埋深浅、跨度大、间距小的特点,穿越地层地质差,同时需下穿既有沪杭铁路线,施工技术含量极高。文章介绍了穿越铁路段施工中采用的综合技术及相应的针对性辅助施工措施,结合监测信息反馈,分析阐释了浅埋暗挖法及其综合配套技术在施工实际中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软岩铁路隧道在运营阶段易发生持续的变形及底臌等其他影响工程安全的现象,而高地应力加剧了变形。为探究在不同高地应力作用下软岩隧道的变形和受力的规律,运用FLAC3D对软岩隧道的位移和安全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竖向地应力不变,水平地应力越大隧道的水平位移越大,竖向位移越小,水平地应力的改变对双线隧道影响显著;水平地应力的改变对隧道安全系数的改变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铁路双线软岩隧道控制大变形施工工法比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勇  刘仲仁  王维高  寇江 《隧道建设》2010,30(2):134-136
为解决双线软岩隧道施工中普遍存在沉降和收敛过大、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导致拆换拱的现象,通过介绍兰渝铁路两水隧道施工中应用的几种工法,根据围岩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从安全、进度和设备利用方面进行比选,得出大拱脚台阶法比较适合于双线软岩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15.
朱勇  吴华 《隧道建设》2014,34(7):661-667
为全面比较、分析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采用合修(单洞双线)与分修(双洞单线)2种建设方案的优劣,针对云屯堡隧道进出口相连工程已开工建设的施工现状,以及隧道长度大于20 km的特点,根据隧道的地形、地质条件、辅助坑道设置状况,从防灾救援、工程投资、施工风险控制、施工组织、支护结构对软岩大变形的适应性、结构抗震、弃碴与环保、运营通风8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经过综合比较和分析,得出云屯堡隧道可采用合修方案修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隧道围岩破碎带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亚宇 《隧道建设》2006,26(4):54-57
以客运专线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工程大断面施工为背景,在通过隧道施工设计中存在的围岩破碎带时,应用TSP超前地质预报初步确定破碎带的距离和走向,并结合隧道施工现场开挖揭露出的围岩情况,应用离散单元法(UDEC)对围岩破碎带全断面施工开挖、支护方案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监控量测成果和离散元计算成果中隧道拱顶下沉规律基本一致,且变形量小于设计允许值,证明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处于完全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盾构在软土地层穿越既有铁路施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肖广良 《隧道建设》2008,28(3):324-329
上海某地铁盾构隧道穿越正在运营的沪宁铁路的咽喉区,铁路轨道对沉降控制的要求很高。采用有限元理论分析在有无旋喷桩情况下盾构穿越铁路的风险因素、提出控制沉降的技术措施:首先对盾构穿越区的地层进行了预先加固来改良地层,使地层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次在盾构隧道设计上采用加强性管片,并增加施工预留注浆孔;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施工参数,加强监测和信息化管理。最后严格按方案施工,确保盾构安全顺利地穿过了沪宁铁路,为同类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范家坪铁路隧道洞内燕尾段反向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艳霞 《隧道建设》2010,30(2):195-198
以新建兰渝铁路(兰州-广元)范家坪隧道标准双线隧道过渡到两分离式隧道燕尾段施工为例,从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效益、施工工期4个方面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重点介绍燕尾段由单线端挑顶反向施工技术,主副门架可变组合式液压台车台架配合小模板进行大跨段二次衬砌施工技术。整合施工资源,创造工作面,以缩短工期,确保安全、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玉蒙铁路秀山隧道涌水涌砂地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记霞  刘向阳 《隧道建设》2009,29(3):339-341
以新建铁路昆明至河口线玉(溪)-蒙(自)段秀山隧道平导PDK34+570涌水涌砂为例,探讨隧道在涌水涌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以涌砂体加固施作止浆墙、注浆、管棚施作等施工技术,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技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