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通过调研北京暗挖地铁车站设计与施工情况,对成熟的设计与施工要点、行业内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以及设计与施工中明显不合理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引起今后设计与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更有利于北京地铁单、双层标准暗挖车站结构通用设计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中修建地铁暗挖车站,由于开挖跨度大,埋深浅,对地层扰动较大,地表沉降的控制往往成为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北京地铁五号线某车站施工时采用数值分析预测、地层变位分部控制,以及信息化施工等措施,成功地将地表沉降控制在设定范围。其研究方法和支护手段,对解决类似大断面暗挖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浅埋暗挖中洞法施工三联拱地铁隧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地铁施工常用的施工方法中,浅埋暗挖法由于避免了大量拆迁,受自然和天气影响小,以及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小,十分适用于在人口、建筑密集的繁华城市内施工,尤其在城市地铁工程。随着浅埋暗挖法在城市地铁隧道的成功运用,已经要求此工法不仅在单线区间隧道上,而且因运营需要要求在双线甚至三线隧道上更广的运用。中洞法施工三联拱隧道作为应运而生的新型工法,很好的解决了地铁区间三联拱隧道的施工;同时,其良好的控制地层变形特性确保了在城市密集区域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深圳地铁18标段(金水区间)施工进度,在已建好车站主体(19标段水晶岛站)中,利用车站风井作为施工竖井,增加工作面。通过对区间端头预加固,达到安全进洞的目的。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区间端头预加固方案、站内提升设备改进、洞内提升设备设计、破洞开挖方案、地下涌水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五号线蒲黄榆车站为22.6 m宽大跨度单拱单柱双层结构,采用中洞法开挖,开挖跨度相对较大,临时支护体系繁多,二次衬砌过程中结构受力转换复杂。文章主要介绍蒲黄榆车站二次衬砌施工分层、分段划分及临时支撑拆除代换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地铁四号、十号线的换乘站--海淀黄庄站为工程背景,对车站端头竖井采用盖挖与暗挖两种工法施工进行了经济、技术和工期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探讨了交通繁忙地段城市地铁车站端头竖井施工工法的优劣选择,其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开展地铁轨道施工作业时,由于其换乘枢纽站深度大,需要采取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同时需要结合具体施工条件来开展作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地铁运行的稳定性及后续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对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提出相应的深基坑施工技术保障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双联拱隧道跨度较大,造价相对较高,设计时为节省造价,洞口石方明挖量较大.以明挖代替暗挖,这在施工干扰小、环保要求小的地方是可行的,但在施工干扰较大,如建筑物密集、靠近道路等地方就不合适.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明挖与暗挖,以图达到优化设计及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大跨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中洞法施工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多块多工序施工的大跨度车站,以位移量作为监测控制值在测读和评判分析上有一定难度,而以应力应变体系作为监测及评判量有一定的优势,对于了解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机理及结构的安全性能可提供直接有效的依据.文章针对大跨浅埋地铁车站的施工工法特点,选择合理的监测手段及技术,对北京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施工过程中围岩压力、变形及结构内力进行了系统监测及数值分析,并对中洞法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及车站结构受力、变形特点和与施工进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中洞法施工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沈阳地铁中街站大跨度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FLAC3D计算软件,对复杂条件下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洞桩法施工开挖方案,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将动态施工开挖过程划分五个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各施工工况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和分布规律,并按工程信息化施工要求事前将预测数据提供施工单位,以指导施工控制地表沉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洞桩法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地层土体扰动较大,明显影响隧道中心附近地表变形的步序是小导洞开挖和初期支护扣拱施工阶段,约占最终沉降量的70%;而其他步序影响较小。最终,地表沉降在隧道横向分布呈"W"形态。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性,表明利用数值分析方法预测大跨度隧道施工期地表沉降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隧道技术》2020,(1)
南宁轨道3号线青秀山地铁车站受地形限制采用上明挖下暗挖法施工。下部暗挖隧道根据埋深介于深浅埋之间,进行结构设计时,先施工的上部明挖站厅结构等效处理恰当与否,对于保证暗挖隧道结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理论推导表明,当上部站厅结构等效为土体时,其下部暗挖隧道竖向围岩压力为150.69 kN/m,水平围岩压力为95.28 kN/m;当等效为附加荷载时,其下部暗挖隧道竖向围岩压力为439.83 kN/m,水平围岩压力为103.28 kN/m。通过数值计算表明,当上部站厅结构等效为土体时,最大安全系数为60.29,其部位在拱腰处,最小安全系数为7.39,其部位在拱底处;当等效为附加荷载时,最大安全系数为21.558,其部位在拱脚处,最小安全系数为2.529,其部位在拱底处。因此,建议暗挖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时,上部站厅结构按照附加荷载处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西安地铁二号线第15标段环境条件十分复杂,重、难风险源较多且连续性强的特点,文章从隧道穿越地裂缝段、公路立交、地下暗涵、人行天桥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多风险点区间暗挖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为类似地铁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的烈士陵园站和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农讲所站进行施工监测的研究情况,全面地报告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下沉规律、地下水位变化、围护桩变化、钢支撑轴力及逆作盖挖时顶板的地模沉降等的分析及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
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苏锦站换乘段为地下三层结构,需要下穿既有运营的4号线苏锦站,形成T型换乘.根据设计要求,地下1层(换乘大厅)及地下3层(新线轨行区)贯通,需要对既有线封堵墙及部分结构进行凿除后对接,施工过程中尚需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具有一定的工程风险.因此,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综合利用围护结构凿除、斜撑接头改良拼装...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了拱盖法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的发展模式和围岩受力情况。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先后经历了缓慢沉降、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三个阶段,其中中导洞开挖、竖向支撑拆除是沉降快速发展的阶段,拱部二次衬砌完成后开挖下部围岩对地表变形贡献不大;在掌子面推进过程中,监测断面各部位围岩荷载的释放过程具有较大差异性,拱部围岩荷载相比于拱脚和边墙释放更快,且幅度更大;拱部围岩中导洞开挖和临时支撑拆除会导致已稳定的围岩压力二次释放;由于支护的及时跟进,围岩自承能力得以发挥,围岩径向收敛变形得到较好的控制;拱部围岩中导洞开挖和临时支撑拆除会导致已稳定的围岩压力二次释放,建议工程中应将拱顶沉降作为拱盖法围岩稳定判别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