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5月,"海洋平台981"南海首钻,是我国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也预示着南海油气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2012年6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其网站上登出公告,宣布将对南海海域的部分区域进行对外联合油气资源开发,并公开对外招标,标志着中国启动大规模南海油气开发战略。南海开发的号角已经在356万平方公里的海疆上吹响,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参考,只能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随着油田作业区域的不断开发,近岸浅水勘探已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作业点由近岸浅水区不断向深水区延伸,对作业平台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业难度不断加大,对相关作业方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整的作业计划和精细的操作过程是整个作业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1 "南海八号"性能概况深水钻井作业平台"南海八号"是目前南海作业海区除"海洋石油981"外第二个深水作业平台,  相似文献   

3.
深水井场工程勘察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田 《中国造船》2005,46(Z1):62-70
本文依据我国将实施对南海深水石油资源勘探战略的重要部署,阐述了深水勘察的重要意义,并详细论述了深水勘察的内容和技术要点.深水勘察旨在为海上深水勘探、开发平台和钻井装置提供作业海区水文环境、工程物探和工程地质基础资料.根据不同的钻井装置和结构物类型,分类论述了其作业海域所应勘察的项目和必须查明的灾害性地质特征及调查方法.分析了我国当前在深水勘察设备和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我国深水勘察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要求.深水勘探,设备先行,我国作为拥有广阔深水海洋石油资源的大国,发展深水装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拥有深水装备和技术,将会在推进南海深水石油资源开发方面取得更大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国内动态     
中国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将于南海投产5月26日中国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正式出航,开始海上安装和试航工作,预期于7月赴中国南海开始其深水探油之旅。据中海油总公司高层透露,这座耗费60亿巨资打造的钻井平台,被称为海洋工程航空母舰。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2,000米。  相似文献   

5.
回音壁     
《中国船检》2007,(9):94-94
目前.中国陆上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原油产量增长缓慢。鉴于陆上资源的日渐枯竭.资源开发向海洋.尤其是深海进军已成必然趋势。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起步于渤海湾地区.现在已经逐步开发至深水海域如南海海域。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读者之声目前,中国陆上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原油产量增长缓慢。鉴于陆上资源的日渐枯竭,资源开发向海洋,尤其是深海进军已成必然趋势。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起步于渤海湾地区,现在已经逐步开发至深水海域如南海海域。  相似文献   

7.
《广东造船》2012,(5):19
作为"2012中国(北京)国际海洋石油天然气技术展览会"期间重要的活动安排,"2012南海深水油气钻采装备与技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11月15日在北京皇家大饭店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船重工第七一四研究所主办,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14日,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2研究所、上海利策有限公司和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参研的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新型深水SPAR平台,TLP平台概念设计与关键技术"课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研究任...  相似文献   

9.
深水油气田的开发推动了深水浮式平台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三类深水浮式平台在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中得到应用,Spar平台是其中的一种。随着我国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不断发现,提出了对深水浮式平台技术的需求。南海深水气田是在中国南海深水海域发现的第一个深水气田,为了验证深水桁架式Spar平台在南海深水气田开发中的可行性,我们对深水桁架式Spar平台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Spar平台上部设施、设备总体布置也为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介绍Spar平台的发展历程,研究了Spar平台上部设施、设备总体布置方法,以及Spar平台上部设施设备的布置应考虑的要点,以供本领域研究设计人员了解参考。  相似文献   

10.
崔燕 《中国船检》2009,(11):62-65
2002年7月7日,随着"南海奋进"号FPSO成功地用于南海珠江口西部海域的文昌油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文昌油田正式投入商业生产.作为海洋开发项目的关键设施,"南海奋进"号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深海停泊技术,即使在强台风等恶劣环境中也能保持岿然不动、安全作业.她的成功建造,无论对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还是造船业,都是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以及海洋平台发展情况,分析各类平台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状况,根据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生产需要和海况,对我国南海区油气开发选取海洋平台类型以及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15日,我国首艘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从青岛肩航,开赴南海我国首个深海气田“荔湾3—1”,与早前已开钻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会合,投入“荔湾3-1”气田的1500米深水铺管作业。作为国内自主详细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深水海洋工程船舶装备项目,是我国实施深水海洋石油开发战略的重点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13.
《舰船科学技术》2013,(6):83-89
海洋内波作为海洋水体中特殊的非线性波动现象,对海洋立管的作用特征尚处研究阶段。本文首先分析海洋内波的成因及研究现状,之后结合我国南海海洋内波多发特性,对该海域内已建立管在内波作用下的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合理化建议。随着我国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研究内波对海洋立管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南海进行的预试井活动,讨论了将用于深水油山钻井作业的人工海底新技术.深水钻井市场在最近10年中处于不断扩张的过程,目前世界上用于深水和超深水钻采作业的钻井船和甲台数目不足.中国目前也需要更多的设备用于深水海洋的钻采作业.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的一些半潜式钻井平台可以在水深浅于475m的水深中进行作业.自从2004年以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挪威公司合作,进行人工海底技术的研究和改进,这种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利用较浅水作业的钻井平台,进行水深1 000~1 500 m的油气田的钻井作业.介绍了该种技术研究和改进的过程,相关装备的生产和更新.2008年6月,在中国南海的500m水域应用人工海底技术进行了预试验井的作业.2009年,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将在中国南海的同一海域进行另一次更深入的实际钻井作业.  相似文献   

15.
《船舶工程》2021,43(7)
日前,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南海陵水17-2气田上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了从300 m向1500 m超深水挺进的历史性跨越. "深海一"号能源站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的高标准设计,设计疲劳寿命达150年,可抵御千年一遇的台风等极限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海洋石油982"的正式交付,标志着CCS在深海油气装备技术服务领域的又一次突破。2018年3月14日,我国自主投资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在大连正式交付。"海洋石油982"的入列,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深水钻井高端装备梯队,提升了我国海上油气开发的能力。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国船级社的技术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海洋石  相似文献   

17.
正"海洋石油760"号南海深水二维物探船是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并由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承建的高端二维深水物探船。该船入级中国船级社,船东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COSL)。该船于2015年1月28日开工建造,2015年6月10日下水,并于2015年12月16日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南海石油开发消息不断,先是"海洋石油981"打出千亿立方米级别的大型气田,后有高温高压气田开采技术的突破。南海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由来已久,但中国在南海的天然气开发究竟走到了哪一步?南海天然气看上去很美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近70%,石油的消费量也是天然的4倍以上。从产量来看,2013年,中国石油产量大约是天然气产量的2倍。不过要想保住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最大的综合勘察船问世。2016年7月6日,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中海油服设计的"海洋石油701"3 000 m深水综合勘察船在黄埔文冲公司交付。院党委书记王麟出席交船仪式。"海洋石油701",综合性能较同类船舶更优越,拥有作业领域广、稳定性强、环境适应性好、性价比高等特点。该船总长125.4 m,型宽25 m,型深10.8 m,设计吃水7 m,最大作业水深3 000 m,已取得CCS和DNV双船级证书,主要作业海域南海深水海域,兼  相似文献   

20.
上海将在2020年后再拥有一个深水新港?年末岁尾,在"2020年后的上海海洋新城和深水新港"高层论坛上,七位两院院士及专家围绕持续推动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拓展上海的海洋空间资源和规划深水新港建设,谋划上海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这一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