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铅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市小型铅冶炼厂32名铅作业工人与某水泥厂33名对照工人进行健康询问调查,检测作业环境空气铅浓度以及工人尿铅含量。结果冶炼厂作业环境空气铅烟平均质量浓度超标52.7倍,7个监测点21个样品的超标率为95.2%。水泥厂铅平均质量浓度超标5倍,4个监测点12个样品的超标率为41.7%。冶炼厂空气铅含量显著高于水泥厂。接触组口中金属味和手握物易掉主诉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冶炼厂作业环境空气铅浓度超标严重,应该加强通风净化和工艺改革,降低铅浓度。水泥厂空气的铅污染也应引起重视,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隧道施工中柴油机废气浓度测定及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发现,当NOx含量在5 ̄15mg/m^3、CO含量在60mg/m^3以内时,作业工人无不适反应。在NOx含量超标5倍、CO含量超标2倍时,作业工人则出现竦眼等症状,其发病人数随空气污染程度加重而增加。为解决废气污染,确保作业工人身体健康,提出了正确使用净化剂;燃油中采用减烟节能增效剂;加强有效通风、机械保养及个人防护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防和控制铁路环保监测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伤害风险。方法收集资料和现状调查。结果锅炉环保监测人员在现场检测过程中,存在着接触尘毒和噪声等物理、化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带来的职业健康风险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损伤、电击伤害和锅炉房事故导致意外伤害等职业安全伤害风险。对策和建议监测机构应强化监测人员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配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提高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同时开展健康监护;锅炉被检单位应积极治理尘毒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检测平台,保障电源供给和有效照明,消除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事故的隐患;建议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加大新改建锅炉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环保峻工验收力度,改善锅炉房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防护状况  相似文献   

4.
分析青藏铁路高原缺氧环境带来的职业卫生问题——职业性高原病及其它有关职业病。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建议:加强以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和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青藏铁路卫生保障体系,提高职业性高原病的防治水平;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尘毒治理技术和防护设施对铁路企业的生产性粉尘、喷漆作业的混苯、焊接烟尘等尘毒作业环境进行治理和防护;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研究、主要毒物卫生标准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措施研究、重点尘毒治理项目研究、铁路机乘人员防病研究等重点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从事VDT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危害的调查,并对作业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作业环境中工作台照度不足,细菌总数超标,噪声强度超标。从事VDT作业人员在植物神经功能、眼睛及肌肉骨骼系统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识别火力发电厂、煤矸石发电厂和热电联产电厂3种类型的电厂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关键控制点,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的方法,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电厂各系统检测点工作场所生产性毒物、工频电场、高温、紫外线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所有类型的电厂工作场所粉尘、噪声部分超标,为电厂的关键控制点,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体防护,减小粉尘、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29名锻造作业人员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及体格检查,发现锻造作业人员的神经衰弱的发生率远高于稳态噪声作业人员的发生率;且随着工龄的延长语言频率及高频听力损伤的检出率随之递增。据此提出对于接触脉冲噪声及检出有听力损失的观察对象等两类人员应缩短体检周期,同时应尽快制定脉冲噪声作业卫生标准及注意个人防护,以保障锻造作业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临汾铁路辖区职业危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汾 1 999~ 2 0 0 3年《铁路职业危害作业卫生管理档案》进行统计分析表明 ,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呈逐年下降趋势 ,其行业分布依次为机务、车辆、列车、工务、电务等一线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振动为主 ,其次为生产性毒物和粉尘。有害作业点合格率逐年上升 ,粉尘、毒物监测点合格率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物理因素(噪声振动 )合格率达 6 0 %,未达国家标准 ,为今后监测、治理重点。在新形势下 ,仍需进一步加强劳动卫生监督执法 ,普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 ,强化领导干部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增加劳动条件和改善项目投资 ,提高对有害作业人员监护率和监护水平 ,对搞好新形式下的铁路职业卫生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确定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其布局、辅助设施等方面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产生的主要环节、浓度或强度,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从而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有噪声、高温、铅烟、二氧化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甲醇、二甲苯、环己酮、乙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氢氧化钠、硫酸、氯化氢、硫化氢、工频电场、环氧树脂等,该企业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所测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根据该项目现场调查情况、检测结果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判断,该建设项目针对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整体防护设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1 基本状况牡分局管内共有通讯线路1100多km,目前大部分为铅缆,少部分为光缆。全分局4个电务段共有电缆作业人员87名,承担电缆维修,故障排除工作。在作业过程中,电缆修补、焊接产生大量铅烟,作业室面积小且无排毒设施,再加之电缆井内作业铅烟浓度明显增加,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笔者于1999年4月对87名电缆作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另取无职业危害影响的作业人员100名作为体检对照组,测定空气中铅烟及尿铅、δ—ALA、粪卟啉等指标。2 结果与分析2.1 电缆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烟浓度分析对不同地区不同电缆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烟浓度监测结果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南京某铁路采石场作业场所粉尘、噪声作业点进行调查监测,为采取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和方法要求选点进行粉尘、噪声监测和评价。结果(1)作业点粉尘质量浓度和噪声强度分别为3.46~21.0 mg/m3(超标3.9~29倍)、87.0~105.3 dB(A),超标率均为100%。结论采石场作业场所粉尘、噪声超标严重,迫切需要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用IHA免疫学方法对芜湖长江大桥维护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检查表明,总阳性率为25.6%,不同单位、不同工种人员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接触疫水与工作性质无关。接触疫水调查结果显示,接触方式均以生活性接触为主,占92.1%,但大桥管理中心人员疫水接触率明显高于公安所人员,提示现场作业是生活性接触疫水的前提。本次调查结果提示了对大桥维护人员进行血防健康教育和加强个人防护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铁路建筑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施工粉尘。近几年来 ,总公司每年完成隧道开挖的任务都在 2 0 0km以上 ,有10 0 0多个有害作业场所 ,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和外部劳务人员有 3万多人。如果不注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积极治理超标的尘毒危害 ,作业职工是极易发生尘肺病的。自去年开始担负青藏铁路的建设任务以来 ,组织几万名职工和外部劳务人员 ,在平均海拔 4 0 0 0m以上的 90 0多km地区施工 ,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也极易发生高原病。因此 ,我们一直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职工的健康放在突出的位置由于比较重视职业病预防工作 ,…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物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在职业病总数中占较大比例,特别是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和职业性耳聋日益突出。1996~2000年全局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检出率平均为24.31%,占各类职业病检出率第1位。但目前铁路基层噪声作业点监测工作,普遍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缺乏质量控制、数据加工深度不够、评价方法单一等诸多问题,与当前职业卫生领域探讨职业危害与个人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趋势及整个监测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极不协调,不能满足噪声危害研究及治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无机氟是较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在氟作业工人的职业体检中 ,尿氟作为一种生物监测指标 ,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地方性氟病的诊治 ,但对于尿氟含量与空气中氟浓度之间的关系 ,所见报道较少 ,因此 ,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改善环境条件 ,加强防护措施 ,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有重要意义。1 对象与方法 以无机氟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 ,共分 7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1 1 无水氟化氢制造工 :包括转炉反应、投料、提升机等岗位共 2 6人 (其中女 6人 ) ,平均年龄 2 8岁 ,平均工龄 9a。1 2 无水氟化氢回收、精馏及成品包装工 1 1人(其中女 6人 ) ,平均…  相似文献   

16.
从车站端部智能监测安全防护的角度出发,分析客运人员现场防护和盯控的管理现状。针对铁路安全防护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特点,提出了车站端部防侵入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微波雷达技术的站台级端口管控设备模型,实现了光纤通信网络与车站一体化管理软件对接,全天候自动检测、自动记录、自动报警、作业跟踪等智能化监测。提高了站台端部作业的安全可靠性,解决了站台两端出入管理难题。  相似文献   

17.
对较大的中转站的零担中转台货棚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发现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7倍,四乙基铅浓度超标19~65倍,同时还有噪声振动存在,工人的装卸任务量大,工作时间超过10h,其根源是由于叉车以汽油为燃料,装卸时对环境的污染,建议零担中转台货棚内叉车装卸作业应定为职业性有害作业。  相似文献   

18.
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长期超标,是导致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动态监测空气浓度高低与作业者职业性危险度呈正相关,是已被科学验证的结论。本文列举工艺流程相同的铁路挂瓦作业,因长期空气监测的差异而导致铅中毒患病率的不同。我们查阅了乌鲁木齐铁路分局乌西车辆段挂瓦车间和哈密分局车辆段挂瓦车间1977~1988年环境监测和  相似文献   

19.
货车未按有关规程进行洗刷,导致发生3例急性职业损伤事故。提示装卸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加强作业人员上岗劳动安全及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对某电视台215名职工(其中视屏作业146人为观察组,行政后勤人员69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与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视屏作业人员的眼疲劳症状,神经衰弱、肌肉骨骼症状及胃肠症状自诉率均明显高于非视屏作业人员。眼疲劳症状与视屏作业时间、屏幕过亮和炫光有一定关系,肌肉骨骼症状与体位有一定关系。另外,视屏作业人员普遍反映工作时间过长及精神紧张,提示应对电视作业的职业危害问题予以关注,并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