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怀着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汽车,但是往往越是乐观眼前的现实却越,是残酷,甚至和朋友们聊起与车有关的话题,说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外国的某某性能猛兽、某个厂商的全球化车型、抑或是某些外资品牌媒体试驾的大场面。其实相对来说自主品牌并不是那么差强人意,清醒和冷静地看待它们,也是—种默默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怀着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汽车,但是往往越是乐观眼前的现实却越是残酷,甚至和朋友们聊起与车有关的话题,说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外国的某某性能猛兽、某个厂商的全球化车型、抑或是某些外资品牌媒体试驾的大场面。其实相对来说自主品牌并不是那么差强人意,清醒和冷静地看待它们,也是一种默默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莽超  黄奇 《汽车与运动》2011,(10):52-55
宝骏630具有自主品牌一贯的优势:"A0级车的价格、A级车的配置和B级车的空间"。但是,要想在当今的汽车市场牢牢站稳脚跟,这些已远远不够。那么,这个年轻的品牌该如何突破自主品牌的瓶颈,快马加鞭地赶超日韩车型呢?  相似文献   

4.
当读者拿到这期《时代汽车》杂志时,正是上海车展开到荼縻的时期。可以想象的是,吉利、奇瑞、华晨、比亚迪、江淮等自主品牌汽车正在车展上大秀实力。其实车展本身就是"一场秀"。秀技巧,秀实力,秀未来。秀跑车,秀概念车,秀新能源车和秀智能车,但即便表面再光鲜也难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根基薄弱的事实。那么,在不缺市场的前提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究竟还缺少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有很多自主品牌轿车都提出要打造中国“国民车”的目标,那么在群雄并起之时,谁是中国真正的“国民车”呢?  相似文献   

6.
蔡战 《汽车生活》2010,(7):13-13
<正>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大大提高,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可以利用全球技术来造全球车,我们民族品牌的汽车未必就真的比外国品牌车差多少,这是有目共睹的。相对而言,我们也许在一些硬件方面还会比国外品牌的汽车多一些优势。  相似文献   

7.
钟师 《汽车与配件》2014,(22):47-48
<正>中国国内新车制造与销售的规模连续几年都是世界第一,2013年是2200万辆的量级。但若自主品牌产销量仅是小头,外国品牌占大头,则自封"汽车大国"毫无实质意义,而"汽车强国"之梦离我们可能还比较遥远。即便现在中国被戴上"汽车大国"的帽子,是否真是"汽车大国"也是存疑的。  相似文献   

8.
张陆  来卡 《汽车生活》2008,(6):144-145
自主品牌在我们的心里一直是挥之不去的痛,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虽然有些过头,但也确实表达了我们作为一个中国汽车记者心中对自主品牌的情感。在刚刚拿到F6的时候,经销店的销售人员劝我一定要好好试试这款车,因为它真的很好开,在之后的试驾过程中,F6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壹家言 《汽车知识》2013,(6):104-109
曾几何时,国内车展自主品牌厂商的展台上,总少不了摆上几款纯电动车。发展到后来,大有"没有纯电动展车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态势。这显然与海外厂商更多致力于混合动力车型的研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人说,这是自主厂商弯道超车完成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自主厂商的做法甚为明智。也有人说,这是产业政策引导使然,是自主厂商深谙政府思路的结果。作为本栏的主旨,我们并不想就这些行业或政策性的东西做过多探讨,而是遵循本栏的一贯特色,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分析自主品牌厂商如此举措背后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罗建 《时代汽车》2012,(5):46-47
12年了,不急功近利,潜心做自己的品牌,这是一份坚守和心结,也是一份远见和思考。我们有理由赞赏"中华"。自主品牌主力军华晨汽车理应受到北京车展观众的关注。华晨"中华"已经有12年历史。国企自主品牌轿车,一汽"红旗"当属老大,虽然它在一段时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国内的SUV市场持续火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主品牌的发展。很多自主品牌在推出新车型时,都是优先考虑SUV车型。2016年6月,东风风光品牌首款SUV车型——风光580正式上市,主打实用性和性价比。它虽然是个"新兵蛋子",但市场表现却十分抢眼,从2016年8月开始连续5个月稳居"万辆俱乐部",入围自主品牌SUV销量前十,堪称2016年度自主SUV阵营中的一匹黑马。热销的背后,风光580是否有过硬的品质呢?前不久,风光580迎来了严格的C-NCAP碰撞测试。这也是由东风小康汽车公司首次有车型进行C-NCAP碰撞测试,它的表现如何呢?测试车型与消费者实际购买的车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700万辆大关,再次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并未改观,一位中央领导在参观中国自主汽车技术成就展的时候说到,"去年我们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但主要不是我们自己的车,而是外国品牌的车"为此,  相似文献   

13.
自主品牌进军中高级乘用车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耐心。岁末,各个行业惯于盘点。如果我们环视2010年度的中国汽车市场,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自主品牌中级乘用车没有一个产品能实现平均单月销量过万,而自主品牌的紧凑型乘用车却势如破竹,这是为何呢?自主品牌紧凑型乘用车和中级乘用车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市场营销,我们曾经有"红海说",也有"蓝海论"。但当互联网营销扑面而来时,当马云的淘宝喊出"把流量变销量"时,人们似乎不再去研究红海蓝海,纷纷上网开店,期待着借淘宝的"流量"来产生自己的"销量"。放眼望去,行业已经少有品牌不在网上开店了。"流量"真能如神话般地变成我们的销量吗?当千军万马都在网上开店的时候,当网上产品因同质化而价格又趋于一致的时候,当网上也杀得红海一片的时候,线下实体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正当各个汽车品牌纷纷抢占SUV市场这个"大奶酪"之时,一款定位为家用的自主品牌MPV悄然上市。这款全新MPV车型首月销量破万,仅仅6个月后销量就达到15万辆,成为继五菱宏光之后又一款被大家称为"国民神车"的7座车型。宝骏730火了,这是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大空间、低售价吗?在给出结论之前,我们来看一看它在严苛的C-NCAP碰撞测试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驾驶园》2014,(12):20-21
<正>车展期间,玲珑轮胎杯"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结果揭晓,本届评选活动入围车型条件为由中国自主品牌厂家生产、品牌完全归中方所有,在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期间上市的轿车、SUV、MPV等乘用车产品。作为唯一以中国汽车为主角、专门为中国汽车而生的"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坚持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坚持企业免费选送车型参与评奖、用实力说话的原则,不仅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  相似文献   

17.
程远 《时代汽车》2012,(7):16-16
在中国有两件与汽车有关的事情很难办:一是轿车的自主研发,二是公车改革。两件事情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其实密切相关。因为自主研发落后,导致公务用车长期采购国外品牌车型,而这又反过来造成自主品牌销量不好,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水平上不去,难以满足公务用车需求,甚至成为官员不坐自主品牌的借口。"自主研发"在汽车业开始合资时就明确提出来了,30年过去,虽然效果差强人意,但毕竟还是有所进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SUV细分市场的火热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今它已经"传染"到了豪华品牌之中,诸多高端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中,不乏玛莎拉蒂、宾利和兰博基尼这样的巨鳄。本次北京车展,它们都带来了首发SUV车型,兰博基尼发布了Urus概念车。习惯了兰博基尼的"贴地飞行",当我们在车展上看到一辆底盘如此之高的"大牛"时,除了吃惊,还是吃惊。下面,就为大家详解这只桀骜不驯的"大牛"。  相似文献   

19.
异言堂     
《汽车知识》2011,(4):110-111
自主品牌的高端问题这个问题是由帝豪EC8引起的,这款车的尺寸达到B级车水平,配置也不低,市场定位也应该是B级车,可是看到定价,真可谓悲喜交加。"喜"很容易理解,定价完全跨入合资紧凑型车价格区间,实惠!"悲"的是这样的定位几乎跟高端无缘。既然这样,那么这款车有竞争力吗?有!只不过是跟A级车比。堂堂一个B级车只能在A级车市场发力,  相似文献   

20.
日系车企销量下滑、韩系车企渔翁得利、德系车企持续扩张、法系车企突飞猛进、美系车企安心布局、自主车企各自为战、豪华车企傲视群雄,2012年对各大车企来说真的是冰火两重天。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中的热点事件似乎比往年都要多,从汽车限购到电动车安全;从大众"DSG事件"到日系车被抵制;从合资自主的扩大到自主品牌的危局,这一系列事件贯穿了2012全年,结果无疑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转眼间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不管是经历了负面事件影响的车企,还是全年营销业绩突出的车企,都想借助2012广州车展的舞台来展示自己,为过去的一年画上一个句号,也为来年的发展创造良好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