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地质情况 ,分析了采用传统钢筋混凝土管道和玻璃钢夹砂管在工程中应用的利弊 ,探讨玻璃钢夹砂管在浦东国际机场排水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结合宁波梅山岛保税港区横一路污水干管工程,介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在顶管工程中的管材选用以及顶力、管道壁厚、实施允许偏角、环刚度等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顶管接口、工作坑的处理加以阐述,为今后玻璃钢夹砂管在典型滨海地区顶管工程中的运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公路埋地玻璃钢夹砂管涵洞所需环刚度要求,为玻璃钢夹砂管应用于公路涵洞工程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设计初始环刚度进行试验,分析玻璃钢夹砂管的环刚度、刚度因子和变形率。结果表明,玻璃钢夹砂管的竖向变形随荷载等级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管道变形趋势随着管道长度的增加而减缓,玻璃钢夹砂管长度是影响管环向刚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涵洞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柔性、高强度的玻璃钢夹砂管涵洞,可有效解决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涵洞破坏的问题。该文通过对玻璃钢夹砂管涵洞通车运营检测试验,分析了玻璃钢夹砂管在不同工况和不同车辆荷载作用下环向和轴向的受力与变形特性以及径向相对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环向最大应力值小于0.98 MPa,轴向最大应力值小于0.49 MPa,远低于涵管抗压强度值,径向最大竖向变形小于涵管竖向变形允许值,说明车辆荷载对埋地涵管影响不大,验证了涵管运营状态良好,为玻璃钢夹砂管在公路工程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发展,上海市市政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所用管材已普遍采用球墨铸铁管、化学建材管(聚乙烯管、硬聚氯乙烯管、玻璃钢夹砂管)、柔性接口钢筋混凝土管等,但由于一些工程参建单位对新技术的认识不深,技术要求掌握不足,新的质量问题也随之产生。介绍市政给排水管道接口形式,分析目前聚乙烯管道现场接口热熔熔焊技术应用中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聚乙烯管道接口现场熔焊连接的质量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2006年南京市向汤山供水工程及2007年幕府西路D1000供水管道改造工程中,对沟槽挖掘的渣土改良后快速回填进行试验研究,寻找出适应城市道路沟槽挖掘回填材料强度标准,通过试验段近两年来的行车考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渣土改良后的回填材料,具有不收缩、早期强度高等特点,且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中,为了供应项目配套建设的东、西人工岛的生活用水及沿线的室外消防用水要求,供水管道系统沿全线(包括桥梁、隧道、人工岛)敷设供水管道供应至各用水点。本研究基于系统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如何安全、可靠的配合主体结构(桥梁、隧道等)敷设供水管道提供了一种实际的设计方案,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海燕  魏丽  戴荧 《公路》2011,(7):149-151
厦门高集海堤开口改造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保留了原高集海堤的DN1 200 mm给水原水管道,要求给水管仍随新建桥梁敷设通过.由于该给水管的管径较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管道与桥梁结构发生了冲突,同时给水管道为压力管道,大管径压力管道随桥敷设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对DN1 200mm给水原水管道随桥敷设的问题从各方面加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1,66(9):161-167
玻璃钢夹砂管由于轻质、高强、耐腐蚀的特点,在公路涵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境内对于此类复合材料管道并没有完善详尽的规范规定,并且缺乏对玻璃钢管道的相关力学试验分析。通过现场试验,分别改变填土厚度、车载大小以及车载加载位置3种受力情况,对玻璃钢夹砂管涵洞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及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管涵受力最不利时荷载的加载位置,为玻璃钢夹砂管涵洞的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新农至西中岛公路跨海连接线通道大桥工程为例,介绍三根DN600 mm输水管道随桥敷设中管道支架的布置形式,以及随桥敷设管道设计中的水锤处理、热胀冷缩处理及保温防腐处理等设计节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玻璃钢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由于其种种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市政排水管道工程中,针对大管径玻璃钢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结合某工程各道工序的展开,对该管材在具体施工中应当遵循的技术质量要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结合江苏省镇江市团山路道路施工实践,从管道沟槽回填等方面分析粉煤灰加水泥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从材料试验、含水量、配合比、机械配置、现场拌和、振捣等方面分析粉煤灰加水泥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8,(12)
通过室内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模型装置实现土拱形态的可视化,将砂性土中土拱演变过程简化为3个阶段:最初形成的拱、临界拱及最终破坏状态。对试验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土拱形态进行拟合,确定了土拱效应的最初形态接近抛物线。同时,对土拱演变阶段的影响因素(含水率、回填方式及回填后堆加荷载)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砂性土含水率对土拱效应的演变阶段影响较大,回填方式及回填后堆加荷载对具有土拱效应的土体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文中结论可为土拱效应理论的发展及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回真砂广泛应用于桥涵台背回填、浅层软土换填等方面,但因砂的不易密实等特性及对砂的密实程度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使回填砂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文中根据工程实践体会探讨保证回填砂施工质量的施工方法和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高等级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志雄  李军 《公路》2003,(8):139-141
通过开阳高速公路台背回填的工程实例 ,重点介绍了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砂和回填土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近几年市政截污工程的施工经验,从管道铺设前的准备.管道铺设及管沟回填三个方面,就其施工的全过程作了阐述,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指导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7.
川沙A-1地块场地形成工程中约有250条明暗浜在清理完淤泥后采用黏土回填,设计要求明暗浜区域采用黏土回填的分层压实度不小于90%,最终压实度必须不小于93%。经试验发现无论采用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还是采用轻型井点结合机械碾压的方法,对明暗浜区域采用黏性土回填的最终压实度提高并不十分明显。建议优先采用砂性土回填。若受条件限制采用黏性土回填的,对明暗浜部位应在换填、分层碾压时直接按设计最终要求的压实度进行分层回填及碾压施工,以确保最终的回填土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建设中,敷设于地下的水力,电力,燃气、通信、油气等管道作为不可或缺的媒介和传送带为市政、道桥、港口等民生需求服务着,其地下位置的精确性关系重大,但传统的物探方法无法精确获得管道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定向钻进敷设的管道,这就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该文以正在进行的自研地下管道轨迹测量项目为例,从仪器原理和使用方法,轨迹误差消除,坐标生成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工程应用中的问题和经验。其成果对国内空白的管道轨迹精确测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谢承安 《中外公路》2007,27(3):30-34
公路行业不同规范对结构物回填提出的要求不一,不便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施工的技术管理。该文从目前公路设计施工规范中结构物回填的要求出发,根据工程实践探讨提出较全面、详细、系统的技术要求,以指导公路工程结构物回填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综合管廊目前在我国大力推广,使用范围及规模也越来越大。沿道路敷设的综合管廊,其覆土深度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及道路的路面质量,当覆土较浅时其台背回填处理措施应着重设计。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综合管廊的台背回填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