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研究高速公路汽车追尾交通事故中前车乘员颈部运动及其损伤形态,即挥鞭效应。采用有限元动态仿真技术模拟汽车追尾碰撞过程,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应的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利用仿真结果分析汽车追尾事故中前车假人颈部的运动损伤特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前车假人颈部的最大前屈和后屈转矩都在评价标准的安全范围之内,但已经接近临界值。研究的结果主要应用于汽车的安全性设计、道路的安全设施配置和交通安全管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发生追尾时对汽车破坏性巨大且人员伤亡率极高,为减少追尾事故带来的伤害设计了一套汽车防追尾外置安全气囊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数学模型来对危险进行判定分析,采取安全距离预警、外置安全气囊点爆和安全带分级预紧三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卸去碰撞时的冲击力。实现碰撞前预警,碰撞前提前约束人体,点爆气囊,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为乘员提供最全面的保护。通过建立CarSim与Simulink的联合模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制造安全汽车著称的Volvo汽车公司自创办以来一直都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近日,Volvo汽车公司又推出了四个新的安全系统,其中两项属于世界首创。这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汽车安全领域的领导地位。采用这些先进技术,旨在从预防和防护两个角度改进Volvo汽车的安全性能。其中的“盲点信息系统(BLIS)”利用数字摄像技术来监视驾驶员视野中出现的盲点,这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是一项技术性的突破。专门为即将推出的新款敞蓬跑车开发的头部帘式安全气囊也是一项突破性技术。此外,Volvo汽车公司还开发成功两种新系统,可在交通拥挤的路段内行驶时减少发生追尾碰撞事故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世界汽车》2004,(5):34-35
WHIPS头颈部保护系统目前已成为所有型号Volvo汽车的标准配置,可在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使永久性颈部伤害的危险减少一半。Volvo公司的下一步行动,是研究如何在发生正面和侧面碰撞事故时也能提供同样程度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汽车的主动安全,对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利用分层控制的思想对控制策略进行建模,上层控制器为对车辆制动减速度进行决策的预碰撞时间模型,根据汽车追尾事故深度调查的驾驶员紧急制动数据分析制动系统的制动减速度,在考虑舒适性的条件下确定预碰撞时间阈值。下层控制器按照上层控制器输出的制动减速度,分析车辆轮胎模型和制动系统的关系,通过PID控制调节制动压力对车辆进行控制。在安全评价规程标准工况下验证控制策略的可靠性,通过追尾事故场景的重建来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在相对车速65km/h以内时能有效避撞,而高于65km/h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碰撞车速,减小伤害。  相似文献   

6.
道路弱势群体的保护一直以来都是交通事故研究的重点,随着汽车主动安全的发展,行人AEB系统处于快速发展的巅峰时期。针对骑车人的AEB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基于中国本土交通特点的主动安全设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据此,基于采集真实的事故案例,对事故进行特征分析,以事故特征为基础分析中国道路环境下的事故工况,同时选取事故重建所需的事故采集信息,并运用PC-Crash对事故案例进行重建,将重建后的各运动参数输出建立事故前危险工况数据库作为AEB仿真的数据基础。接着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作为AEB仿真依托的对象,用于计算各参数设置下的运动响应。最后设计一种基于GUI的AEB仿真技术开发平台,对AEB系统参与下的事故过程及结果进行展示,并建立AEB系统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系统效用进行评估,为探测目标为电动两轮车骑车人的AEB系统的测试场景及适应性设计的改进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智安 《天津汽车》2009,(11):35-38
高速公路的事故类型中追尾碰撞占了很大的比例,因而开发车辆防追尾碰撞安全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分析了影响行车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安全车距数学模型,利用现代技术,构造了一种车辆防追尾碰撞安全系统。指出此安全系统能减少由于驾驶员分心和疲劳等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汽车安全中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行人保护的发展趋势。汽车被动安全主要通过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法来研究行人保护技术,汽车主动安全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有效检测车辆周围的行人,实现避免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主动预警。集成化和智能化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行人保护技术应该从碰撞事故发生后减轻损伤,逐渐发展到碰撞事故的避免和预防,结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制性价比高的行人保护装置和系统。  相似文献   

9.
电子安全系统往往在危险发生之前就能保护驾乘人员,因此人们也越来越希望车辆能增加更多的主动安全系统。事实上,汽车上搭载的新型安全技术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欧洲场地测试(EuroFOT)研究结果显示,电子安全系统使追尾事故的风险降低了42%。电子辅助系统提高行车安全欧洲场地测试历时4年,由28家公司和组织机构联合开展,其目的是使道路交通更安全、更具效率和更舒适。组织成员包括汽车制造商、安全系统供应商、大学和政府。测试方在欧洲的1000辆汽车上安装了跟踪设备,主要关注8项可用于监测危险并避免碰撞的驾驶  相似文献   

10.
鉴于高速公路上汽车追尾碰撞事故比例日渐增的状况,汽车防撞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针对追尾交通事故分析,主要涵盖由于驾驶员未能专心或疲劳驾驶导致不能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的两种主要原因。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定点检测技术的发展,设计出了基于环形线圈检测的汽车防撞系统,在事故多发地点设置若干检测线圈,线圈检测出来的数据通过无线传感设备上传至数据库,导入安全距离公式后,当得到的数据小于安全距离的时候,路旁红色闪灯打开对驾驶员予以警告。随着环形线圈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记录在数据库的数据可广泛用于交通调查,事故判断等。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汽车追尾是当今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之一。文中以汽车安全车距模型为基础,应用VB软件开发了高速公路追尾可视化仿真系统;根据高速公路两车的运行状态、路面情况、天气情况等影响汽车追尾的因素,系统模拟两车在高速公路上跟车行驶和可能发生追尾的各种情况,然后进行仿真实验,对高速公路临界安全车距和追尾概率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进步,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随之迅速成熟,并且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汽车紧急制动系统(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是在汽车行驶危险工况下发出碰撞警告并且自动采取紧急制动的ADAS系统,最终实现"零事故"的安全愿景。  相似文献   

13.
<正>一、汽车安全加速踏板的研究意义在汽车高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事故也随之不断地上升,其中,据相关统计显示,因误踩加速踏板所造成的侧面碰撞、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约占事故发生率的12.6%。在这些交通事故中,这类车祸产生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驾驶员在应对突发危险时,临危处置不当所致。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错误地把加速踏板视作制动踏板进行制动,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在这类事故中,驾驶员对汽车操控技术不熟练是引发该事故发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04,(1):35-37
本田推出新型防追尾制动系统CMS 据海外媒体报道:本田汽车公司日前宣布在全球首次开发成功“追尾减轻制动系统”(CHS:Collision Hitigation brake System),该系统在检测到有追尾的危险时,可通过报警促使驾驶员及时  相似文献   

15.
在汽车全生命周期范围内,通过三支柱测试认证方法来验证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和安全,是提升车辆安全性和交通效率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如何通过仿真方法来高效验证在危险工况和事故场景下智能网联汽车的主动安全防护能力,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交通事故场景,建立交通事故数据到仿真测试场景重构的技术方案,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案应用于仿真测试的可行性。实践证明,所建方案有助于丰富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场景库,提升仿真测试效率,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测试与评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按照我国乘用车追尾碰撞燃油系统安全法规,针对某款乘用车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追尾碰撞仿真研究,分析验证其燃油系统的安全性。仿真结果为今后的汽车追尾碰撞仿真及尾部耐撞性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双车道公路路侧危险级别的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路侧危险等级分成第1层路侧危险度和实际路侧危险度2个层次,针对路侧环境对安全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全部事故、碰撞事故、追尾事故、路侧事故和事故死伤情况等。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路侧危险度对碰撞事故、追尾事故和路侧事故影响特征基本一致,但趋势度有所差别,对全部事故和事故死伤情况的影响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8.
子嫣 《车时代》2008,(2):168-169
沃尔沃一直致力于行车安全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实用性成果。凭借其在汽车主动、被动安全研究中的声望,沃尔沃汽车最近又研发了一种集主动被动安全为一体的新的城市行车安全系统(City Safety)。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交通中的追尾事故,并计划在两年内应用到沃尔沃所有的车型之中。  相似文献   

19.
按照我国乘用车追尾碰撞燃油系统安全法规,针对某款乘用车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追尾碰撞仿真研究,分析验证其燃油系统的安全性.仿真结果为今后的汽车追尾碰撞仿真及尾部耐撞性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实际生活中的正面碰撞事故往往形式复杂,因此,文章结合2018版C-NCAP和C-IASI两大规程中规定的工况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正碰事故类型情况,通过仿真分析总结了某车型在四种正面碰撞工况下的安全性能,能够为全面研究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能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