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分局在电话交换机程控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既有的各站养路电路与各种智能话务台的配合接口问题.为保证专用通信的畅通,针对各机械室采用的智能话务台所需要的条件,对各站养路总机的电路进行了修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电气化铁路通信系统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气化铁路对铁路通信危险及干扰影响的防护、电气化所亭通信设备的接地、电气化所亭调度电话的数字化接入等三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知识文摘     
您想接入INTERNET吗 如果你家里有一部电话,就意味着你可以通达全世界数亿部电话中的任何一部,取得联络、交换信息,而这种沟通的前提只需要三个基本要素——端机(电话)、网络(线路)和交换机。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通信应运而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它除了电话信息沟通的三个基本要素之外,增加一个计算机  相似文献   

4.
以合肥至蚌埠客运专线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该工程在合肥枢纽GSM-R系统无线覆盖设计和频率规划非常困难。对高速环境下的GSM-R移动通信系统接入既有速度不同、列控等级不同、GSM-R,系统承载的业务也不同的线路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为确保高铁通信设备的安全,保障已运营线路稳定、可靠的安全行车,新建线路接入时需对既有线路核心设备安全运营方面进行考虑,采取保障运营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5.
浅析FTTH接入技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在日本和美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有实用的FTTH接入网络。FTTH的目标市场无疑是住宅小区的住户。我国住宅小区一般为集中式分布,住户密度高,一般单一住宅小区有500~3000住户,甚至上万个。住宅小区(包括商业大厦)一般配备通信机房,用于安装整个小区通信接入设备和线路交接设备,机房到用户距离普遍小于1km,且已铺设芯线数4~12芯的光缆;通信和CATV接入线缆资源归属各运营商。  相似文献   

6.
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二期工程为例,针对地铁延长线接入既有线路涉及到的轨道、供电、通信、信号、隧道通风、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等方面,对其机电系统的接入方案进行探讨。为确保系统接入对既有线路运营影响最小,轨道以冻结接头形式接入,供电环网电缆在预留的中压出线柜内接入,接触网以非绝缘锚段关节的形式接入,通信传输系统以割接形式接入单环传输网,电话和无线通信系统通过软件扩容形式接入,信号系统采用独立联锁区的形式接入,隧道通风系统通过修改系统运行模式接入,综合监控和自动售检票系统通过中央级软件扩容升级接入。  相似文献   

7.
公务电话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高效通信的手段之一.分析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行业特性对公务电话系统的架构及建设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认为软交换技术符合未来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专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公务电话系统大修改造的规划方案,建议"十四五"期间新建2~3个软交换核心,以均衡分担各线路、各单位的公务电话接入,以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有线通信网,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超大规模网络的运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轨道交通规模化建设、网络化运营和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软交换技术的优势,指出基于软交换技术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网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建设路网级大容量软交换中心, 采用模拟电话业务(POTS)、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终端和以太网接口的综合接入设备实现多业务接入, 以整合电话、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系统、无线Wi-Fi应用成为综合型智能通信平台的组网应用方案和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传输系统 (包含传输线路 )、电话交换系统、专用通信系统及电源系统几个方面介绍秦沈客运专线通信网的构成、设备及通信线路制式、容量的设置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客运专线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各线间的互联互通越来越多,为了地区疏解等原因而设立的线路所也日益增多,其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设立隔开设备的线路所也随之增多,对这种特殊线路所存在的运行风险评估就尤为重要迫切。利用FTA(事故树分析法)对特殊线路所安全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并找出了风险防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ZST-48铁路数字专用通信系统是一套综合性的专用通信设备。它将各类业务的调度及专用电话接入一套数字调度设备中,通过E1数字接口,与分局所属各个铁路沿线的站场分系统之间经数字传输通道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信息。这样,用一套设备可以取代以前的多种数台通信设备,用一个2Mb/s的E1接口传输多种数字信息,简化了专用通信设备的构成,提高了设备可靠性,优化了通话质量,从而使铁路专用通信实现数字化。  相似文献   

12.
铁路调度及专用电话通信系统的终端用户,一般采用二线共线组网连接方式,其传统的链路构成方法为:调度总机经由地区电缆到达本地通信站的调度汇接分配器,再经过传输系统的传输通道到达对方通信站,作为遥控话路接入该站调度汇接分配器,然后通过区段光传输系统的分出/插入(D/I)设备,到达中间小站各业务应用点,连通分机,构成调度通信回路.由于光传输系统的音频通路均采用四线传输,而接人终端用户时却往往采用二线方式,因此必须经过2/4线的转换,方可进行连接.由于共线组网方式和这种转换,将引起调度电话通信系统产生振鸣,所以需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京山线专用通信系统改造,是将数字调度设备代替调度所既有调度总机、京山正线车站信号楼行车室既有电话集中机。由既有京山线长途通信光缆、传输设备,新增数字调度设备以及既有站场通信电缆、既有用户话机、新增用户话机,组成新的列调、货调、客调、机调、计划调度以及站场通信、站间行车指挥系统。工程涉及京山线汉沟一龙家营37个车站,原天津分局管内12个调度台,  相似文献   

14.
简讯     
《铁道通信信号》2014,(10):87-87
拉萨至日喀则铁路通信系统检测项目圆满告捷 2014年8月24日,由通号工程局集团北京研究设计实验中心承担的拉萨至日喀则铁路通信系统检测项目顺利完成,为下一步拉日铁路的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光缆线路、光传输及时钟时间分配系统、GSM-R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环境与电源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系统、电源系统等11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站场通信网中,电话集中机是我国铁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通信设备之一.通过电话集中机,车站值班员可以呼叫不同的用户,如共电分机、磁石分机、调度总机以及各分机用户,还能接入车站扩音系统及站场对讲设备,完成行车指挥及通信联络.  相似文献   

16.
白雪 《铁道通信信号》2022,(5):82-86+91
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在轨道交通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新建线路的无线通信系统接入既有线网存在风险,实现两条线路无线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是接入的难点之一。西安地铁14号线需与机场线连接,且其无线通信系统需接入线网。本文研究了互联互通中传输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调度通信、集群交换控制中心等的接入,总结无线通信系统升级中硬件及软件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作为铁路综合无线通信平台的GSM-R已逐渐形成全国性网络.北京铁路局管内GSM-R线路有京津城际、京沪高速、石太高速、京九G网及正在建设的京石武客专等线路,G网设备有传输、接入、MSC/BSC、光纤直放站、动环、视频监控等.由于建设时间及提供设备的厂商不同,在设备维护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GSM-R系统的通信服务质量,为高速铁路稳定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是当前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铁路信号安全通信技术为计算机联锁提供了新的通信场间联系方式,也为区域联锁提供了新的应用.计算机联锁设备接入客专安全环网,通过采用铁路信号安全协议RSSP(Railway Signal Safety Protocol),实现与客运车站多个设备的数据传输,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9.
《铁道知识》2000,(2):33-33
模拟调度设备和集中设备是用于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和铁路站内通信的重要通信设备,而只有数字化的调度设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系统特点 中兴通讯专用调度通信系统DXT2000是针对铁路专用通信网的应用需求而开发的。利用DXT2000系统构成的数字化铁路调度通信系统,集中了调度机,集中机,区转机功能,实现了铁路调度通信的数字化,该系统提供了对原有模拟系统的无缝连接。具有2M数字中继、2/4线音频、共线调度、自动电话、ZB D、磁石、选号及数据接口,充分满足了专网通信调度系统调度电话、区间电话、站场通信、音频及数据专线的要求;DXT2000设备采用链形,星型及混合组网方式,提高了专网传输通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网络中,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以及各个车站处在网络节点的位置上,采用交换设备来实现网络汇接与终端接入.轨道交通系统通常有多个业务独立的电话系统.当前,实现这些电话系统的规划建设有"公专分离"和"公专合一"两种模式.从技术经济效益的角度对两种模式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公专合一"模式更经济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