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改进剩余推力法对三板溪滑坡的天然状态、水库蓄水、地震、库水位骤降等工况进行了稳定分析。结果显示,在水库蓄水、地震、库水位骤降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低于设计标准,需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推荐了抗滑桩设计方案,已经在滑坡工程中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2.
降雨入渗对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以鹰厦铁路K290处滑坡为例,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法模拟在降雨及地下水位变化条件下,饱和-非饱和土坡暂态渗流场的变化情况,探讨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坡体孔隙水压力及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分析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等参数对滑坡稳定性及安全系数的影响.从微观和基质吸力的角度评价滑坡防治效果,为维护线路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降雨入渗及地下水位变化使得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并且各区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降雨初期,孔隙水压力变化最明显;滑带土各区域基质吸力因降雨及水位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降雨后期滑带土基质吸力基本丧失,对坡体的稳定和安全不利;水位变化、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对坡体的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受降雨强度和水位变化的综合影响最显著,在强降雨和地下水位升降时,坡体稳定系数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3.
马连强 《铁道勘察》2012,38(4):48-51
三峡库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水频繁,属地质灾害易发区,滑坡是其重大地质灾害之一。库区蓄水后,库水位的浸泡与变动及周边库岸地下水位的抬升,必然产生众多的水库滑坡,对工程下闸蓄水、运营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加。以该地区的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库岸边坡的坡体结构,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滑坡的发育特征与破坏机制,并采用离散元软件对其破坏机制进行了动态模拟,对该类滑坡体有了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4.
以西藏俄米水电站坝址上游500 m处滑坡体为研究对象,针对库水位上升时滑坡体的变化,利用二维有限元模拟软件Geo-Studio中的SLOPE/W和SEEP/W模块来对滑坡体进行渗流运动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库水位的上升,基岩的浸润线较滑体的浸润线滞后,且在2条浸润线交界面处出现明显的突变区,滑坡总水头等值线高于基岩;坡体内最大水平水力梯度分布在滑坡体与基岩的交界面,而滑坡体内的最大水平梯度分布在坡体表面并表现出由坡体表面向坡内水平水力梯度呈降低环;水平流速等值线在浸润线以下较稀疏,而在浸润线以上较密集,在滑坡体内由底部向上水平流速呈增大环;滑坡稳定性系数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当库水位比水库初始地下水位高150 m时,稳定性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5.
王旭 《铁道勘察》2011,37(2):95-99
王家墩滑坡为宝兰客运专线沿线巨型古滑坡群.在工程地质、水位地质调绘、钻探等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王家墩滑坡的特征,对滑坡进行了分区,并分别评价其稳定性,对隧道工程地质选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区域地质条件入手,对襄渝线后河沿岸滑坡的发育规律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该滑坡类型有如下几种:顺层滑坡、切层滑坡、风化层滑坡及土层滑坡.对滑坡的稳定性和地下水进行了调查,对滑坡地貌和似滑坡地貌的特征进行了区分.为稳定线路方案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将于2003年6月开始蓄水至135m高程。由于库区沿江两岸是地质灾害频发地段,水库蓄水后将进一步恶化。本文就库区四大滑坡之一的宝塔-鸡扒子滑坡在水库蓄水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水库高陡边坡是边坡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某水库工程边坡开展了边坡稳定分析与加固支护研究,借助Slide分析软件,并采用二维极限平衡Bishop法,对边坡在水库运行期间进行了分析,作出了初步稳定性评价。针对边坡可能的失稳范围,考虑选用堆石体压脚护坡、挡土墙护坡和深层排水等措施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后边坡整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复核分析。其研究对水库工程高边坡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的结构,滑动面、滑动带的位置,分析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评价和预测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计算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为整个滑坡治理工程提供依据,并提供处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成都至南部高速公路悦来隧道出口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变形特征,对滑坡的力学参数进行反演计算,进而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危害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治理措施。主要结论如下:该滑坡属中型中层土质推移式滑坡,施工造成的不合理后缘堆载以及雨季季节性暴雨渗入是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危及在建桥梁及其下部公路。建议采用清方+桥梁延孔方案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以永德至耿马高速公路K41+000~K41+300段滑坡为工程背景,先开展其致灾机理分析,再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筛选,旨在为其安全施工提供理论支持。经分析,该滑坡的致灾成因相对较多,内部成因是其致灾的固有属性,外部成因是其致灾的诱发因素。在稳定性评价结果中,HP02滑坡加载前稳定系数范围为0.758~1.151,属不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加载后,稳定系数均小于1,属不稳定状态。HP21滑坡加载前的稳定系数范围为0.763~1.099,状态属不稳定-基本稳定;加载后,稳定系数范围为0.721~1.039,状态属不稳定-欠稳定。最后,经过方案比选,方案一在可行性、经济投资等指标上均具明显优势,故决定采用“新桩+老桩”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周彦杰 《铁道勘察》2011,37(4):58-61
以宝成铁路K237+100~K237+372.5巨亭滑坡为例,综合考虑滑动方向、地下水、地震等因素,采用三维极限平衡方法计算得到了滑坡在几种工况下的稳定系数。与二维计算结果相比,三维极限平衡方法计算得到的稳定系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得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在对滑坡稳定系数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滑坡治理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铜梁县西泉街滑坡为例,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以及结合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首先对滑坡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进而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最后应用弹塑性有限元算法对滑坡不同饱水状态下的稳定状态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稳定性计算的结果。分析了降雨作用下老滑坡的复活变形过程,揭示了降雨型老滑坡的复活变形机理,为该类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马鹿岭地区是洛湛铁路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相对集中发育地段之一,沿线交错分布有膨胀土、滑坡、顺层、岩溶等,其中膨胀土不稳定斜坡直接控制线路方案。通过综合地质勘察,定性、定量综合评价膨胀土斜坡、滑坡的稳定性,分析预测工程对边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线路选择及工程设置提供地质依据。研究结论:根据各方案的地质条件比较,结合地形条件,施工图方案选择沿向斜轴部宽缓槽谷行进,避开了膨胀土不稳定斜坡及滑坡、同时减少了经过顺层、岩溶、软土的长度及桥隧比例,虽然线路总长增加200 m,但工程投资和运营风险都明显降低,工程地质条件最优。  相似文献   

15.
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为大瑞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桥址位于澜沧江断裂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体结构特征复杂,岸坡稳定性控制拱座基础的稳定。通过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方法和手段,查明岸坡的地质条件,采用赤平投影、离散元法、强度分析等方法对岸坡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瑞丽岸存在形成危岩体的条件,易形成大型崩塌;岸坡坡面岩体存在拉应力区,瑞丽岸拱座下方易引起拉裂破坏。分析岸坡天然状态、加载后、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水位以上及以下的稳定坡角,并对岸坡及墩台基础进行稳定性评价,为基础的布置及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地下水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认识还不统一,实际勘察中难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本文首先梳理了现行规范对地下水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其次以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勘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础,对钻探过程中地下水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测量作了一些探索和总结,提出了可行性强的测量地下水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方法,对现阶段轨道交通勘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万铁路重庆段澎溪河多线特大桥位于三峡库区,10#、11#墩水位变化周期快,最大高差达30 m,尤其是汛期水位变化速度每日可达1.2 m。斜坡裸岩、高水位差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安全风险。本文以10#墩钢栈桥施工和安全控制为背景,建立了能够反映水位高落差条件下的模型,并开展栈桥运行后的监控量测方法研究。对计算和现场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后,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了栈桥的安全稳定。该计算分析及监测在栈桥设计及运行两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尹紫红 《铁道建筑》2007,(11):41-43
近年来许多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公路、铁路、水库等)经常开挖山体,使得许多地方都有滑坡的可能。对于滑坡在施工期间的变形以及在地震作用下是否失稳都较为关注。GPS作为一种新方法,由于其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与完善,特别是高采样率(目前有的已高达20 Hz),在滑坡监测方面已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结合两滑坡的监测实践,介绍GPS监测滑坡变形的方法及结论。  相似文献   

19.
舟曲县瓜咱坝1号滑坡是中层中型的错落转化型破碎岩石老滑坡。通过地质调绘及现场勘查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引起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地层条件、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总结了老滑坡的变形破坏及复活模式为老滑坡—前级不连续崩塌—坡体卸荷、松弛变形—牵引后级滑坡滑动—后级拉裂、滑移—推动挤压前级滑坡—整个滑坡的复活,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曹家坡滑坡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家坡滑坡是对山西中南部铁路线位影响较大的不良地质,为保证线路施工及将来运营的安全,需要对该滑坡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从区域地质入手,对曹家坡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等进行了探讨;对滑坡的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判明了滑坡体及滑床的岩性特征,确定了滑坡的规模和类型,对滑坡有了初步的认识;从滑坡体成分含量、地形地貌、软弱结构面、地下水、地表水及力学性质多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机理和原因.根据上述成果,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确定滑坡在目前情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有可能复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及解决方案,为线路走向提供了设计依据,为工程施工及运营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