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物流需求预测是城市物流规划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物流需求预测的精度,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影响城市物流需求的经济活动,选取城市物流需求预测的指标。随后,为了改善BP算法预测效果受到网络初始权值与阈值影响的缺陷,提出多种群遗传BP算法进行改进。通过仿真表明,该方法与BP预测模型以及单种群遗传BP预测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一、奥运物流概述 奥运物流系统是指在奥运会前后的特定时期内,于主办城市及其相关的空间里,由物流的需求、设施、人员、信息、资金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奥运物流的组织和运作对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奥运物流的时间短暂性、空间集中性、需求主体的多样性、需求的不确定性、主办城市的地理位置、严格奥运日程表与安全性等特点,使得奥运物流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输需求预测方法的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输需求预测是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政策制定和综合运输网络规划的基础,由于综合运输需求通常受到区域人口、经济结构、产业规模、产业布局、机动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综合运输需求预测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如何合理使用综合运输需求预测方法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一直以来都是综合运输研究领域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对运输需求预测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输需求预测是运输规划的前提,也是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依据。在我国运输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凸显出运输需求预测的重要地位。但是,在现有的运输需求预测理论中存在着一些基础理论认识层面上的偏差,使得实践层面上的运输预测常常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现有的运输需求预测理论的基础及应用方向上存在一些偏差,因此有必要对运输需求理论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产业经济发展与区域间物流需求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兵 《综合运输》2006,(12):46-48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及主要功能价值,然后从现代物流产业依托的角度,借助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理论,从产业投入产出需求、支柱产业产业链分析等方面分析农林牧渔业、工业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业三大物流需求产业区域之间的物流需求,以便为区域之间物流组织与规划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物流需求预测中常常存在着地域差异大、基础数据收集难的问题,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L-OD法。该方法在将预测地区划分为内部小区和外部影响区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物流水平分类方法,应用弹性系数法预测物流总量,根据发生吸引权重分析内部小区的物流生成量,构建综合权重模型计算影响区的物流生成量,构建双约束重力模型预测物流分布量。最后应用改进的L-OD预测四川省物流需求,预测结果与四川省的发展规划契合,并且能够为未来四川省"十四.五"相关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大物流建设作为浙江省交通“三大建设”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在农村物流建设方面的步伐却相对滞后。农村物流作为大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物流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由于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离;又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大众消费的连续性,导致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分离。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商务兴起和满足物流管理中降低库存、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需要,城市货运组织出现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的JIT配送和直接配送、家庭配送等发展趋势。货运需求变化导致城市道路货运车辆大大增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使货运车辆速度下降,导致城市配送成本上升、配送准确性和顾客服务水平下降,使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难以实现。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完成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对区域物流发展提出宏观战略构想和保障措施,物流业规划宏观性决定其对城市货运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而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中很少进行货…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物流需求在不断增加,同时对城市物流体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建立一个高效、优质、安全、廉价物流服务体系成为许多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虚拟物流概念的提出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供电企业物资需求预测对企业项目的正常开展、运营利润等有直接影响,作为企业相关管理及执行人员,应不断提高供电企业关于物资需求计划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保证其可操作性。物资需求预测一般情况下,地方开展物资需求预测管理工作的流程如下:地方电力企业根据省公司对物资需求预测管理工作的具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开展物资需求预  相似文献   

11.
港口集疏运交通需求预测是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有效提升效率和拓展腹地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汕尾新港区疏港交通为例,结合港区发展规划预测未来年疏港交通需求,并考虑港区办公服务的客运需求,建立集疏交通量计算模型,预测港区集疏运交通需求量,为港区集疏运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陟  施路  肖博严 《综合运输》2023,(3):175-181
双循环格局的战略变化赋予现代物流业新的使命,以铁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宏观背景的角度明确绵阳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园区的发展定位,并结合城市产业发展需求预测项目货运量,确定其构建多式联运功能、产业物流功能和商贸物流功能三大功能板块为核心功能业态体系。结合规划范围内皂角铺铁路货场的布置方案、用地条件、周边限制因素,规划以综合物流产业为核心、以产城融合为理念,形成“一心、四轴、六片区“的功能布局结构。最后提出打破思维陷阱、回归行业本质、完善商业方案、优化资金计划四方面的运营计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城市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市的共享单车出行大数据,提出了共享单车停放需求预测的多项Logit模型。首先分析了单车停放需求的影响因素,然后选取了时间、空间及天气方面的12个因素为自变量,通过Wald检验分析了这些因素与停放需求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基于多项Logit模型建立了共享单车的停放需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工作日、时段、商业区、所临道路类型、临近轨交站、高温、下雨、以及风力等级与共享单车停放需求显著相关;构建的预测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为77.5%,其中对出现频率最高的低停放需求预测准确率高达86.49%。  相似文献   

14.
面对高层次的物流需求和日益激烈的货运竞争,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始重视航空货运的发展,许多参与航空货运市场竞争的企业开始考虑自己的物流服务战略,即通过对物流服务未来需求进行预测和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制定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对此,有人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即通过调配和管理具有互补性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如何在航空运输业实现这一战略,则需要从顾客对航空货运产品的需求和价值链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两年,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等问题凸显,冷链运输“不冷”、“断链”现象较为普遍,快递业“爆仓”、“野蛮分拣”屡见报端,特别是城市配送问题已成为整个物流系统中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环节。这些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影响了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和人民生活需求,成为各方公认难啃的“硬骨兴”。  相似文献   

16.
高铁站区是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具有经济开发潜力的城市节点,是客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中区域,站区开发对站区本身及周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铁站区功能开发的宏观因素及基于步行的影响范围、基于乘客步行距离的高铁站区开发空间、高铁站区功能开发需求及功能区开发模式,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空间、特征、服务三重维度和政策导向、新型城镇化、区域一体化以及运输绿色化多重视角,赋予综合交通运输需求新内涵。其次,梳理出新时期综合交通运输需求预测的四大板块:发展预测、需求模型、数据洞悉以及拓展研究。最后,着重探讨需求预测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过程中的规划指导和战略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将城市货运物流的需求进行整合,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实现平台与货车之间的实时信息交流及对货车的可视化监控,设计出城市货运物流的新型运作模式;并通过物流支付宝的设计,简化货款支付流程,进一步提高新模式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物流服务需求的时代特征,阐述了用户网络的内涵,从用户网络的结构特点、用户网络对物流运作的高层次要求等方面针对用户网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用户网络的视角对物流网络化运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跃军  顾涛  王晴 《综合运输》2021,(3):119-124
机动车驾驶员的素质能够对城市交通运行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技术水平和高尚道德素质的驾驶员,对于保证城市交通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开展驾驶员培训市场需求总量的预测研究,能够有效引导培训市场的合理竞争,提升驾驶员培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驾驶员培训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以北京驾培市场为实例,基于城市新总规,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变化、城市机动车调控和驾驶证饱和率等多种因素,预测未来培训市场需求情况。根据预测结果和市场培训能力对比,提出了针对行业总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也能为国内城市进行驾培需求预测研究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