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基于对丹大快速铁路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实际,集成Web技术和精细化闭环式管理理念,开发了高铁建设安全质量闭环管控系统.本系统基于B/S模式和Net2.0框架,实现对丹大快速铁路建设施工全过程闭环管理及重点部位实时监控功能.该系统由安全质量闭环管理和隧道人员及设备实时监控两大部分组成,包括人员和设备信息管理、现场和工程信息管理、信用评价和激励约束、安全质量控制和事故管理、隧道人员和设备定位等10大功能模块,具有可移植、安全、可拓展等优点,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全过程的多用户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2.
王颖 《山西交通科技》2013,(4):110-112,122
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隧道照明监控领域,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监控网络,实现了隧道照明的单灯监控和无极调光。该系统可以实现隧道照明的精确化、智能化管理,达到按需照明、大幅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首先要结合隧道特点选择合理隧道监控方案,并按方案布设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安全系统;加强隧道监控安全系统的应用,要加强隧道安全监控数据的分析,关注隧道施工安全动态,确保隧道安全监控系统在隧道安全管理效能,提升隧道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瓦斯是瓦斯隧道施工中一个常见且危害巨大的危险来源,事故提前预防与有效管控的关键技术就是针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有效监管。人员定位系统可实时展示并统计作业人员实时位置和动态轨迹,视频监控系统可不间断显示施工作业过程动态监控画面,瓦斯监测系统可同步洞内各种重要的环境参数,并设置处置措施,三者构成了综合的瓦斯隧道信息化监控技术。信息化监控技术成功应用于王家岩高瓦斯特长隧道,并取得了良好的反馈,为瓦斯隧道安全、有效的施工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隧道监控系统是隧道日常管理和安全应急处置的重要信息化工具,是高速公路隧道保通保畅保安全的重要支撑。传统的基于C/S架构的隧道监控系统对先进互联网技术兼容性不好,限制了隧道监控系统向智慧型发展;基于B/S架构的隧道监控系统则会牺牲数据采集的实时性。针对隧道监控系统遇到的技术瓶颈,提出将数据层与数据表现层相分离,数据层基于C/S架构开发,保障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表现层基于B/S架构开发,有效集成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开发更加"聪明的"隧道监控系统,数据层和数据表现层通过数据接口层实现数据交换。系统已在山西省吕梁市薛公岭隧道实施,并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设置合理,性能稳定,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无线通讯技术在运调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无线通讯技术的作用 运调系统是集全球卫星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实时对车辆进行定位和监控,并运用具有地理信息查询功能的电子地图对车辆运行轨迹进行显示,然后根据客流情况、车辆状态和实时交通信息对车辆和相关人员进行调度.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交通隧道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长度也是不断的增加,因此有关隧道的安全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要的方向。因为隧道的使用需要有很多注意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洞内的环境、通车的效果、隧道的污染以及隧道使用的年限等等。文章主要针对隧道的机电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的是无线传感网络的嵌入式的隧道监控系统。通过研究希望增加隧道报警的准确度,保证隧道的正常使用,同时对隧道实现全自动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实行瓦斯监测监控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为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隧道施工中已普遍采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新建兰渝铁路梅岭关高瓦斯隧道选用KJ101N型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此监控系统具有连续监测功能,能实现风电自动闭锁、瓦斯超限自动断电、闭锁,给地面调度、指挥中心提供连续实时的瓦斯、一氧化碳、风量等数据,增强了灾害预报预防能力,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装备。在预防隧道瓦斯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监控系统是保障高速公路隧道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系统,其合理、科学的配置对于保障隧道运营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节约运营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GB/T 18567-2001<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的修订,时该标准的修订原则、修订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有利于其推广应用和对监控系统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隧道综合监控系统是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智慧隧道综合监控目标需求,明确智慧隧道综合监控体系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体系之间的组织结构关系,将城市隧道纳入智慧城市和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构建智能化的城市隧道综合监控系统“六横二纵”体系框架。同时,根据隧道综合监控体系主体业务特征,提出一体化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可为未来智慧隧道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铁路防灾系统架构和特点的基础上,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无线化改进.充分发挥WSN的优点,采用Zigbee 和RFID技术,设计 基于WSN的铁路防灾系统架构、组网方案和数据传输方案.在现有防灾监控系统功能的 基础上,新增车地传输功能,将列车运行前方的环境情况发送给列车,为列车运行提供参 考.此外,详细研究Zigbee节点和RFID节点的部署方案,并对节点部署情况进行仿真及实 例分析.本系统能够降低防灾系统的安装难度和部署成本,并为列车实时提供前方运行环 境情况,为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矿瓦斯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的核心部分———GPRS监测站应用了当前流行的GPRS技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介绍了GPRS监测站的设计及实现方法。GPRS监测站以微处理器Rabbit3000为核心,将井下上传的瓦斯浓度等数据,通过无线modem经GPRS网络发送到Internet上的远程监控中心,并在远程监控中心完成数据的存储和显示。这种新型的煤矿瓦斯安全监测系统非常适合于对边远山区的煤矿实现无线的实时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3.
传统模拟监控系统在机务段实际应用中暴露出实施成本偏高、需要铺设专线,并且需要大量存储介质等诸多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无线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机务段无线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移动式矿用设备故障监测及诊断系统,系统由车载在线监测单元、无线网络、监测诊断中心3部分组成.移动式设备分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联成一个集成统一的整体.从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和应用3方面论述了该故障监测诊断系统,以及车载单元与监测诊断中心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为移动式设备的故障监测诊断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监测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4GHzZigBee通信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的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实时监测系统方案,由自组多跳的多无线传感器节点构成数据采集传输簇群,通过GPRS模块将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辅助决策,对此已完成通讯测试和模拟组网调试,充分证明了该方案设计能够满足边坡稳定性实时监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2.4GHz ZigBee通信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的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实时监测系统方案,由自组多跳的多无线传感器节点构成数据采集传输簇群,通过GPRS模块将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辅助决策,对此已完成通讯测试和模拟组网调试.充分证明了该方案设计能够满足边坡稳定性实时监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依据隧道环境监测需求及特点,提出了一种环境参数无线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GPRS远程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完成了传感器网络中数据采集节点以及网络协调节点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并设计了适合于数据实时传输的通信协议.测试表明,该系统测量误差小,可靠性高,适合应用于铁路隧道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18.
将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到CO的体积分数监测系统,以满足恶劣环境下长时间、无人值守、多点监测、多级报警的需求。运用ZigBee技术构建自组织网络,搭建以拓扑结构为网状网的无线传感网络。采用VB编写用户界面,实现用户操作、数据信息显示等功能。详细阐述系统的总体架构、硬件设计、工作流程及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靠性好、测量精度高、功耗低,可实现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多点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起重机结构与应力分析,确定了影响作业安全的主要应力监测点;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力监测系统总体设计原则和方案;选用了Crossbow公司的IRIS系统作为无线传感网络平台,设计了应变监测节点相关电路与节点程序,开发了用于门式起重机应力监测的LABVIEW软件。该系统可实现对起重机结构的应力实时监测、超限自...  相似文献   

20.
现代物流仓储规模及业务的不断扩展,现行仓储监测系统不足以满足应用需要,迫切需要智能化仓储监测系统来完成对现代仓储的全面管理和监测.本文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引入到仓储监测中,构成部署灵活的分布式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克服了传统仓储监测系统的技术缺陷.监测系统采用B/S/W分布式三层软件架构,操作应用简便、易维护及高可扩展性.无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