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机电设备》2013,(3):19
长航重工长江船舶设计院为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设计的"中油应急102"在青岛扬帆船厂交付使用。该型船是长江船舶设计院在为我国海事系统、石油系统和港口系统成功设计交付了12型多艘溢油回收船后,为我国石油系统研发的目前国内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溢油回收船。  相似文献   

2.
《航海》2007,(4):14-14
近日,由中国长航集团长江船舶设计院为武汉航道工程局设计的40米长江及沿海航道铺排船“长雁1号”顺利下水,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全自动化江海型铺排船。该型船的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在工程船设计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中海能源环保公司设计的用于回收溢油的“南海环保工作船”的主要性能技术状况.通过对溢油回收船的概念和开发设计要点的描述,结合“南海环保工作船”的设计对溢油回收船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着重介绍了各种溢油回收装置的型式的选取.  相似文献   

4.
8月21日,由益阳中海船舶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内内河首艘30m级多功能溢油回收船在资江水域一次性试验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船为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为钢质、双体、单甲板,浮油回收舱设双层底,全电焊结构。该船试验成功后将主要用于长江水域航道及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主要功能为溢油回收(包括溢油水面围控、回收、储存、转驳),兼顾消油剂喷洒、溢油清除设备和物资的运输、溢油监视及取证、应急救助(难船  相似文献   

5.
《中国船检》2008,(9):65-65
历经八个月施工建造,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公司新建造的“海洋石油251”号溢油环保回收船在山东乳山船厂顺利下水.标志着船舶主体建造工作的完成.及调试和试验阶段的全面开工。这一核心设备的投入使用将对中国海油保护海洋环境、应对海上大面积溢油应急污染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船舶工程》2013,(1):64
1月20日,长航重工长江船舶设计院为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设计的"中油应急102"工作船在渤海湾山东海域完成试航顺利归来。该船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多功能溢油回收船。船舶总长71.0m,型宽14.2m,型深5.5m,设计吃水3.5m,设计航速13.6kn,浮油回收舱舱容538.9m3,船员18人。该型船为全焊接式钢质结构,具有二层首楼,二层甲板室,球鼻首线型,设置舭龙骨,尾呆木。采用两台柴油机驱动双全  相似文献   

7.
《船舶》2019,(6)
正近日,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凭借在PSV船和动力定位系统等方面丰富的设计经验和优秀的技术方案,成功中标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大型溢油回收船。该船建成后将是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内溢油回收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溢油回收装备。该船为无限航区,配备DP-2级动力定位系统,对外消防二级,采用PSV船型,配有大型内置式专业溢油回收装备,主要用于近海开敞水域、四级海况以下溢油的应急回收、清除作业;具有一定的溢油消防灭火功能;具备大容量溢油回收舱容,  相似文献   

8.
海洋溢油事故的频发导致配有溢油回收系统的船舶紧俏。介绍了溢油回收装置的分类以及相应优缺点比较。以某型环保工作船为例,介绍了该船的溢油回收系统的配置组成及收油作业步骤。总结在该类船舶的溢油回收系统设计中需满足的规范要求以及系统设计中的特殊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港区拖船环保水平低和传统溢油回收船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多功能环保拖船,该船具备拖船全回转机动性能,能完成狭窄水域和复杂海况下的围油栏布放和溢油回收等作业;采用新型生活污水处置、燃油在线监测和防海生物污染等系统,提升了自身环保性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上重大溢油事故的不断发生,世界各国对于真正高效的海上溢油回收技术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直到1989年底,在美国缅因州建造的大型全功能溢油回收船"Valdez Star"号建成下水,使人们有理由相信,面对大型海上溢油灾难时,将海上的溢油也可回收起来.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设计方法依靠经验开展设计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结构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某溢油回收船溢油回收装置,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评估,并利用拓扑优化技术开展溢油回收装置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实现以仿真来驱动设计,以期为虚拟仿真技术在船舶设计特别是溢油回收船溢油回收装置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设计方法依靠经验开展设计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结构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某溢油回收船溢油回收装置,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评估,并利用拓扑优化技术开展溢油回收装置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实现以仿真来驱动设计,以期为虚拟仿真技术在船舶设计特别是溢油回收船溢油回收装置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无人船技术应用于具有较大排水量的溢油回收船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卫星定位自动作业与实时遥控作业两种控制方式的溢油回收无人船,用于复杂海况、狭窄水道以及浅水近岸等的溢油回收。解决了回收手段单一、回收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了无人船在溢油回收作业中的一套完整方案。该无人船的设计满足实际需求,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长江首艘多功能溢油回收船“海特311”的结构和性能,分析围油栏的布设方法,提出“线面式”溢油应急技术。介绍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效率,提出结合双体围油栏的使用的构思,以期更大限度地发挥多功能溢油回收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船舶设计通讯》2010,(1):61-61
5月29日,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船院)为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的45000DWT散货船的首制船“和海”号在福建圣龙船舶制造有限公司顺利下水。  相似文献   

16.
交通环保     
《中国海事》2008,(9):74-74
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良性循环;中国海事局公布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资质证书单位名单(第一批);《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青岛投近五千万资金提高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国内首艘专用溢油回收船下水.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介绍了该船所使用的动态斜面收油(DIP)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以及以该技术为核心设计建造的船舶的主要技术性能和特殊溢油回收作业功能等.为增强胜利埕岛海上油田的溢油回收作业能力,中石化胜利油田建造了国内首艘收油作业能力为200m^3/h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专用溢油回收船.该船设计和建造以动态斜面收油技术(DIP)为核心,集溢油污染监测、回收、储存和驳送水面漂浮的各种黏度溢油以及块状的浮油和海面垃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目前我国同类船型中溢油回收作业能力最大的船舶.  相似文献   

18.
国内溢油回收船现状及溢油回收装置选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丛岩 《船舶工程》2015,37(5):1-6
针对当前海上溢油风险的日益增加,以及防污染对专业溢油回收设备及专业溢油回收船的需求,介绍了目前国内溢油回收船的现状,并对国内外溢油回收装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希望为用户在选择溢油回收设备及建设专业溢油回收船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胜利油田溢油回收船”的轮机设计工作,总结了A类浮油回收船的轮机专业设计特点,以供同类船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船艇》2007,(7B):37-37,40
6月16日,长航集团宣布年内将投资50亿元,打造16艘10万吨以下的江海连运船。这些船下水后,可从巴西、印度直进长江,减少了一道运转,每一吨矿石抵达武钢。可比以前节约3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