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道港口》2017,(2):206-211
区别于内河电子航道图,江海联运电子航道图凭借与电子海图统一的标准与表达和更丰富的数据内容,为江海联运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提供了保障。文章系统阐述了江海联运电子航道图构建技术。从数据收集入手,先后探讨了数据预处理、数据加工与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及生产流程,最终输出符合行业标准的电子航道图。并以我国北方某内河为例,展示了江海联运电子航道图生成技术的具体应用成果。实践表明,文章所提出的电子航道图构建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我国任意内河的电子航道图生产。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内河水上监管手段智能化不足,仍主要依赖人工进行视频监控的电子巡航、船舶违法抓拍截图,结合实际现场监管业务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利用热成像视频分析和AIS实现对过往船舶智能抓拍系统,有效解决监管智能程度不高、执法人员力量不足、空档管理缺位等问题。系统应用结果表明,在船舶抓拍率、身份识别率和图片清晰度方面表现优异,能很好的满足海事部门的日常监管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内河航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内河航运的进一步发展,船舶交通流量迅速增加,导致水上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建立有效的内河航道船舶交通管理机制,对航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算法的原理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内河航道船舶交通流量的预测方法,该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内河航运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内河航道的综合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4.
熊学斌  吕永祥 《水运工程》2012,(11):161-164
提出兰家沱一大埠街河段智能航道示范工程建设总体框架,通过电子航道图生产应用、航道船舶感知和数据库集成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实现设计框架下智能航道五大服务功能,结合实施保障措施,完成智能航道实施方案的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5.
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技术可以避免空间数据的重复建设,提升内河航道测量数据的应用价值.在剖析了制图数据和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差异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流程,制定了空间数据生产规范,并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公司的EPS平台,实现了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技术.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合理、实用、高效,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内河数字航道建设.  相似文献   

6.
专门研制的多功能智能测流浮标,运用标准横流标(浮标)为载体,配置集成专用多普勒流速仪、超声波水位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卫星定位器、数据信息智能处理器等设备与专用管理系统,有效解决内河航道重要河段、河口的水位、水深、流速、流向、能见度、风速、风向等与船舶航行有关的实时动态要素的智能采集与传输等技术问题,实现内河航道要素船岸智能感知,引导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内河电子航道图应用要同时满足国际标准和内河特殊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扩展的数据构建与显示方法。通过对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归纳建设符合内河标准的电子航道图时遇到的问题;采用扩展属性的方式,实现了基于国际标准的数据模型扩展,保留了内河要素在国际标准中的定义并存储实际应用中的特殊需求;基于GIS实现了电子航道图的标准化显示,解决了符号快速检索与匹配、物标自适应显示等关键问题。以我国某内河下游为例,开展电子航道图的应用研究。实践证明,该技术合理、高效、实用,提高了航道信息化水平,可为我国内河电子航道图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江西省航道工作艇船型,航道测量、通航保障、应急抢通工作能力和时效性,完善船艇管理模式,根据江西省航道工作用艇实际需求,从船舶航道工作用艇总体配备、船舶主尺度、力学性能及结构优化分析、新型材料应用研究、船舶机电设备比选及智能化研究等方面对江西省航道5种主要船型进行标准化、系列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标准航道船艇在轻量化和舱室保温节能性能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船舶机电设备优化与集成设计在标准化船型中的应用使船舶性能、环保性和维护保养水平得到提升,充分发挥了船舶智能机务监管系统在船舶智能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珠江水运》2008,(7):63-63
内河航道分为七级: 一级航道:可通航3000吨内河船舶的航道; 二级航道:可通航2000吨内河船舶的航道:  相似文献   

10.
为重新评定我国内河航道等级以适应发展需要,确定内河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方法的步骤包括航道现状评定、航道发展评定和航道发展技术等级评定,并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航道运量预测、航道服务水平、设计小时系数、加权平均船舶吨位、航道设计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等理论,以及内河航道标准船型船舶吨位与船长的关系对内河航道等级评定方法进行研究。以东江航道为实例进行应用,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东江航道等级应重新定级为Ⅲ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内河水运的发展,面临的监管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通过对目前内河水域监管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面监管形势的严峻。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光电技术进行解读,并分析了两种技术联合为本行业所带来的优势。通过对内河区域船舶监管、落水人员监测、桥区偏航防撞等典型场景进行分析,说明了智能光电技术在内河监管系统应用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更加便捷、更加符合内河水运发展的监控方式,指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内河航道小型船舶应用受限,无法很好地实现船舶监控的问题,提出基于双模(GPS/BDS)定位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内河船舶身份识别系统(R-AIS),并分析其为海事监管部门、船主、船闸调度中心等3类服务对象分别实现船舶位置定位、周边船舶身份自动识别和协助船舶便捷过闸功能,发挥船载终端的功能、实现岸基终端信息交互、优化船载终端供电系统。R-AIS可为船舶监管提供有效的监控手段,提高船舶的过闸效率,促进内河水运事业健康、安全、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内河船舶避碰决策智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河船舶航行及内河航道的诸多特点,分析影响内河船舶碰撞危险的各种因素,建立内河船舶碰撞危险度的评判模型;重点对内河船舶避碰决策及优化展开研究,系统化描述保证船舶安全、经济航行的多种条件,提出相应的避碰决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拟应用优化理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运》2007,(7):10-12
今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联合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我国内河水运建设和健康、有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规划将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将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本项规划的重点更加突出了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联合编制的《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这项规划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中长期规划,是全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共安全系统的重要内容。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鼓励悬挂外旗的中资船舶回国登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悬挂五星红旗航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船舶大型化及货运需求的转变,浙江省内大部分低等级内河航道货运功能已逐渐弱化,逐步向休闲、旅游、观光、生态等复合功能转变。考虑到当前缺乏内河旅游专用航道通航技术尺度的相关规定,为充分发挥低等级内河航道的旅游、生态等功能,保障旅游船舶安全通航,通过分析旅游及旅游船舶与货运及货运船舶的区别,对浙江省内河旅游专用航道建设涉及的航道尺度、代表船型等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制定出浙江省旅游专用航道通航尺度标准,为低等级货运航道发展旅游专用航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内河通航标准》中有关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修订的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的应用情况,以及运河水运现状的调研结果,对限制性航道中代表船型及航道尺度、顶推船队在限制性航道和内河航道应用的适应条件、船舶变吃水、以及跨河桥梁净空尺度等问题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实现船舶精确定位及航行状态远程实时监控,不仅对船舶的安全生产和任务执行情况做到实时跟踪、监管,还可通过航行轨迹回放协助事故追责及为船舶本身提供安全导航与避碰服务。通过采集大量山区航道中船舶接收北斗、GPS定位信息,分析数据特征,提取了速度、航向特征;综合两种定位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信息融合方案,实现北斗、GPS定位信息的航迹融合纠偏。为内河山区航道船舶安全航行和监管通过了可靠的定位数据源。  相似文献   

18.
内河航道标牌是以形状、颜色、图案和文字向所有过往船舶提供管制、警告、指引功能的助航设施。航道标牌不仅仅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高内河航道服务能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战略性资源的有益补充。白天阳光充足照度下,标牌都具有良好的可视距,容易被发现和阅读,而夜晚低照度下,航道标牌可视距不足,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它的作用。文章以苏州内河航道为例,基于夜间可视距调查分析了苏州苏西线五福桥段航道标志牌建设中发光标牌设置的必要性。结果表明,在内河航道上设置发光标志标牌,可大大提高夜间可视距,更容易被船舶司乘人员发现和阅读,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内河碍航事故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枯水期内河航道拥堵、船舶搁浅等碍航事故开展研究,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管理内河碍航事故,分析内河碍航事故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提出系统基本框架,对系统的模型库、知识库、数据库、人机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并给出系统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在内河电子航道图(Inland 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 IENC)的生产流程中,产品发布前的数据质量检查至关重要。文章依据《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JTS-195-3-2019)(后文简称《技术规范》)对内河电子航道图的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并比较一般电子海图与内河电子航道图在质量检查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基于PostGIS空间数据库,设计了内河电子航道图质量检查规则库,使其覆盖《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所有质检项,并应用于实际的内河电子航道图质量检查系统中。其成果可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