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地震作用下,洞庭湖地区存在的大量砂土层会出现液化破坏。通过SPT(现场标准贯入试验)、SWVT(剪切波速测试)和CPT(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技术对洞庭湖地区某特大桥饱和砂土层进行了地震液化判别并对其液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采用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进行液化判别的方法结果较好,静力触探方法更适合本地区砂土液化评判;在本特大桥,液化等级随着砂土顶板埋深的减小而由不液化变为严重的趋势,液化指数随砂土顶板埋深的减小而增大,基本呈线性关系;当埋深超过13.3 m时,基本不会产生液化,而当埋深小于5.95 m时液化等级为严重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侯怀亮 《路基工程》2012,(6):141-143
结合目前我国规范中对砂土液化的判别原则,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土层液化的因素,从处理的结果上分析了按照完全消除液化和部分消除液化的两种设计思路,总结了完全消除液化和不完全消除液化的设计方法质量检测标准和设计结果的权衡方法,简述了一般填方路基的砂土液化段特殊设计的过程。提出了路基工程砂土液化可参照的规范较少,数值模拟结果直接用于设计的弊端,同时认识到目前受到经济技术的限制,关于液化土层采用完全消除液化和部分消除液化的设计方案选择还是一个长久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磊  熊灵阳 《路基工程》2020,(4):189-192
砂土液化容易造成地基失稳、开裂等危害,对工程影响极大。结合南沙新区工程地质勘察项目,通过标贯试验、静力触探、剪切波速测试三种手段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综合判别,计算了液化指数,划分了液化等级,并根据判别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明Idriss和Boulanger判别法的发展演进及其理论依据,以孟加拉国吉大港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地质勘察项目为依托,对工区多个断面的饱和砂土地层进行液化判别,并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规范》判别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国外工程砂土体的液化判别,用Idriss和Boulanger判别法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地基砂土液化判别和地基液化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东汕汾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采用试验的方法对高速公路地基砂土液化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类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于地基液化的处理比较了公路规范与建筑规范,指出采用建筑规范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及采用砂桩和强夯再加上袋装砂进行地基液化处理是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震液化判别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伟  张晓炜 《公路》2001,(9):91-9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 ,场地土的地震液化评价是一项重要内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GB5 0 0 2 1— 94)中对地震液化评价有三种方法 :( 1 )标贯试验 ;( 2 )静力触探试验 ;( 3)剪切波波速。三种方法皆为据场地条件算出临界值 ,当实测值大于临界值时 ,判定为液化。在工作中发现这些临界值的计算公式中存在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现与大家一起来讨论。1 地震液化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地基土液化的原因在于饱和砂土或粉土受振动后趋于密实 ,导致土体中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 ,相应地减小了土粒间的有效应力 ,从而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在周期性的地震作…  相似文献   

7.
邢永强 《隧道建设》2006,26(3):17-20
德商高速公路鄄城黄河大桥桥位区地震活动频繁,地基饱水的粉、细砂层发育。通过场地液化势宏观和微观判别,对桥区地基进行了液化综合评判,计算了桥区地基液化指数,划分了液化等级;指出砂土液化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别,以提高液化判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欧洲(法国)规范体系国家中进行桥梁勘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饱和砂(粉)土进行液化判别研究,与国内规范判别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按欧(法)规范进行的液化判别结果更为可靠,可为同类型工程勘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本文介绍修订1978年《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试行)(以下称“78规范”)关于饱和砂土与饱和亚砂土液化判别公式的建议。“78规范”采用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所推荐的标准贯入判别砂土液化的方法,该公式是根据我国1972年以前6次大地震的现场勘察资料和震害资料建立的。自规范公布使用以来,在勘察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10.
张昭  魏星  王刚 《路基工程》2018,(5):40-44
运用基于离散元方法的颗粒流软件(PFC)进行了不同长短轴比颗粒组成的饱和砂土试样在不排水条件下的循环剪切试验模拟,研究了颗粒长短轴比对砂土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长短轴比通过影响砂土试样的接触数量,进而影响砂土的抗液化强度与液化前后应变幅值,并且这种影响具有区间效应,长短轴比值为1.6时颗粒接触数量最大,抗液化强度最高,剪应变幅值最小。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多数砂土液化评价方法是基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地震液化实例提出的,但由于不同国家标准贯入试验所采用的测试设备和修正方法不同,因此得到的液化判别经验关系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贯试验数据资料进行了标准化修正,将其整理成可以进行统一分析的综合数据集;然后基于该综合数据集建立了修正的液化判别双曲线模型,由此确定了考虑3个影响项的标贯击数临界值,并通过比较标准化修正后的实测标贯击数和由双曲线模型计算得到的临界标贯击数的大小来判别场地的液化情况;最后采用了不同的综合数据集来评估不同模型的判别成功率,以此来检验所提出修正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修正双曲线模型能有效适应不同试验标准的液化判别,且对液化案例和非液化案例的判别成功率均保持在80%左右,符合构造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前勘察规范对砂层液化的判断一般在20 m埋深范围内,为进一步确定强震条件下,深厚砂层在持续振动条件的液化情况,对某水电工程的地质情况建立二维模型,施加经过调整后的地震波,分别在自由场和上覆大坝两种情况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震动液化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埋深大于20 m的深厚砂层,在强烈震动条件下持续震动亦很难发生液化。坝址河床砂层液化易发生在河床两侧接近岸边附近。模型施加大坝后砂层上覆有效应力,对砂土的液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印证了增加上覆有效应力对抗液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西藏扎囊大桥工程为例,在通过勘察、测试等手段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在建西藏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扎囊大桥桥址地区的砂土液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桥址区地基土的上、中部是饱和砂土层,其液化指数高达3762~11077,均远大于18,液化等级判定为严重;勘察探明,地基土下部为中密圆砾,承载力高,可作桥基基础持力层。  相似文献   

14.
邢永强 《隧道建设》2006,26(5):28-30,46
德商高速公路(河南范县段)位于豫东北黄河泛流冲积平原,该区地震活动频繁,地基饱水的粉、细砂层较发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标准,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分析了路基在埋深15m内的地基具有发生砂土液化的可能性,计算了液化指数,划分了液化等级,并对路基处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某工程为依托,进行1∶20比例缩尺2×1桩基模型振动台试验,输入与当地地震设计反应谱接近的3种地震波,研究深厚饱和砂土场地条件下砂土-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响应规律。试验再现液化宏观现象,研究表明:深厚饱和砂土场地对地震波高频部分过滤作用显著;随着地震动强度增大,场地液化程度提高,结构水平运动由高频向低频移动,频带范围变宽。同时,上部结构水平运动放大系数由4.56降低至2.75,但该效应对承台不明显;上部结构及承台在加载过程中相互影响,上部结构对承台的影响较大;砂层中部(距土体表面8D处)桩身弯矩相对于桩顶弯矩对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敏感度更高,随砂层液化程度增大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