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建立城市交通控制-诱导仿真实验系统为目标,研究以真实交通运行系统为依据的系统性能评价体系,据此比较各类交通控制方法和交通诱导策略的实际效果和可能效益,并选择最佳的交通控制-诱导策略。文章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仿真实验系统的功能结构;系统性能评价的因素分析和指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2.
交通状态评价方法能够为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可量化的实时路网信息,为动态引导交通流、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依据。受限于交通路网的时变性和评价过程的主观性,目前传统评价方法的精度时常无法满足需求。基于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动态获取路网信息优势,提出一种利用车路信息融合的实时交通状态评价方法。首先,定义了一种网联汽车与路侧终端间的无线交互方式,并确定数据协议以保证实时车辆数据的准确性;其次,从实时数据中选取平均通过时间、平均停车次数、平均停怠时间作为一级评价指标进行模糊综合,应用多算子对计算的一级评价结果构成二级交通状态评价指标,并根据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同时根据仿真和试验结果建立适用于各级道路参数的可变隶属度规则,从而融合动态车辆数据与静态路段参数,计算得出交通状态评价结果与评分;最后,由网联汽车、车载终端、路侧终端和无线通信模块搭建实际协同测试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所得到的路段实时交通状态评价得分与对应的交通状态变化趋势一致,能够准确体现城市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状态特点。该评价方法运用信息融合方法提高了交通状态评价结果的实时性与客观性,同时为车路协同技术应用于实时交通诱导,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交通信号控制和动态交通诱导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两个主要手段,2者协同运作能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多源交通信息处理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实现协同的基础和关键。文章分析了交通控制与动态诱导系统的信息需求特点,对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系统协同运作的数据处理与信息融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子系统功能整合的角度研究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协同问题,指出两系统协同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协同,策略协同和协同实施。描述了系统协同的数据结构,提出信息协同组织流程,对交通控制系统与诱导系统的策略协同进行研究,给出两系统的策略协同模型,以multi-agent技术为依托,建立了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协同实施的体系框架,并通过仿真分析说明算法的有效性。为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协同的最终实现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带来的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针对性地引导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优化城市用地、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鼓励绿色交通出行、控制机动车出行及环境友好五大规划策略为基础,建立了针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3个城市规划层面的交通规划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量化方法、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赋权方法及总体综合评价方法,为提升交通规划的可持续性与可实施性提供了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发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各城市间的交流对比,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和服务质量的本质出发,构建了一套基于运营企业固有服务能力、水平及乘客感知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乘客为中心、考虑乘客出行过程和需求,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综合量化方法、德尔菲与AHP结合的赋权方法、总分评定的综合评价方法、服务改善策略分析方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高教园区交通与环境的关系,分析高教园区交通环境的影响因素,建立高教园区交通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指标体系中权重确定的问题,确定出高教园区交通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园区交通与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某高教园区交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时信息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建立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和作用,从不同角度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含义进行界定.以实时采集到的各类交通信息为基础,针对交通指挥、交通引导和交通控制等系统的需求,建立了一套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系统评价的需求和主体内容进行分析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与流程,以及基于聚类分析原理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并以甘肃省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系统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协同的信息分析与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与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协同进行信息分析与信息组织研究。对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协同的信息需求特点和信息特性进行分析,根据交通信息特性构建数据结构,根据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两系统信息的特性和关联关系,提出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协同的信息组织流程,重点研究信息组织中的关键技术——多源交通信息处理。为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协同的具体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单向交通组织区域边界的道路节点为OD点,把交叉口转向流线虚拟成路段,转向车道的通行能力作为虚拟路段的容量,转向车道的行程延误作为虚拟路段的交通阻抗,与实际的路段一起组成单向交通组织区域节点OD之间的路径,采用集合运算合成节点OD之间的通道容量。利用交通均衡方法,经交通分配得到单向交通组织区域的路段和虚拟路段的交通量。通过计算饱和度判断路段和交叉口的拥挤程度,诊断出交通瓶颈,为单向交通组织方案的完善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加强城市交通系统管理 合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决途径及对策,并提出要从网络层面和节点层面两个不同层面加强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使城市的交通更安全、快捷、畅通。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静化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交通静化的起源与概念,实施交通静化的目的、原则及依据;详细阐述了各种交通静化技术与措施的含义、用途、适用地点、优缺点以及可取得的在降低车速、减少交通量、降低交通事故率等方面的成效;针对我国交通状况,探讨了我国引进交通静化技术的必要性,展望了交通静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提以建国门立交改造为例,从系统角度对建国门立交及周边交通运行状态、交通拥堵分布及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结论为建国门立交改造方案的提出提供技术支持,并采用宏观模型和微观仿真两种方法对立交改造方案进行评价,确保在综合考虑周边现有交通设施与各类限制条件下,改造后的建国门立交具有安全、有序、畅达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城市交通,分析了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存在的不足,并对此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完善了规划内容。通过进一步对交通安全潜在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全面系统的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合理制定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划方案、完善规划方案的效益评价,对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进行了补充、深化,使其能更好地反映影响交通安全的众多因素以及各因素对交通安全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有效地指导城市交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综合交通枢纽道路交通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建设规模大、换乘交通方式多、交通组织复杂、分期实施建设预留等特点,如何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便快捷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是枢纽道路交通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以北京南站的道路交通设计为例,在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倡导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重点是在局促的用地条件下解决各种交通衔接,建设多交通方式人性化的换乘设施、缩短换乘距离、改善换乘环境,方便公共交通,同时做好配套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分期预留。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二环路和东西快速干道,2012年以后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快速路,但目前在早晚高峰期城市核心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仍然严重。从沈阳市城市交通需求特性入手,对沈阳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及拥堵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解决沈阳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黄灯禁止通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通工程常识和交通法规法理的角度,对"黄灯禁止通行"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剖析,澄清了黄灯信号所应表达的通行规定,并对黄灯信号的管理手段及交通法规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交通安全、交通效率与交通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社会背景出发,指出出行者现代交通意识和交通行为选择的特别重要性,给出了现代交通意识与交通安全内涵的科学概括,分析了认识城市道路交通属性与现代交通意识的关系,举例说明了交通行为选择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简要论述了交通伦理、交通法治在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交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永臣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50-55,64,313
从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与堵塞问题着手,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单向交通设置的基本情况,论述了设置单向交通的基本原理;其次,从宏观角度对单向交通这种交通管制方式的设置条件、设置模式以及设置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最后,针对我国混合交通的特性,阐述了单向交通与公共交通及自行车交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