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工程的施工,会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通过在建工程实例,介绍了隔断法和注浆加固法在隧道穿越建(构)筑物基础时的应用及施工技术措施,并总结其适用条件,希望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铁盾构工程具有地表条件复杂、穿越文物和建(构)筑物多等特点。以西安地铁2号线安远门至北大街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下穿古城墙为工程背景,应用FLAC3D软件对盾构下穿北门明城墙施工的城墙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所提出的施工灾害预控技术措施和变形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3.
新建地铁隧道与既有周边建(构)筑物的关系往往是影响整个区间工程安全及进度的关键因素,其中浅埋隧道穿越既有楼房或桥梁桩基础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一类。本文以长春火车北广场站—北亚泰大街站区间隧道矿山法下穿楼房桩基为例,介绍了本隧道工程近接桩基的设计思路及过程。采取桩基从侧面穿过马蹄形隧道而不侵入建筑限界的技术方案,成功解决了侵入桩基的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难点,最终区间工程安全穿越桩基段并顺利通车。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铁盾构近距离穿越桥梁、河流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铁10号线国—双区间盾构段主要风险点为穿越双井北天桥、京秦铁路桥、通惠河及国贸桥群桩。根据各产权单位提出的因地铁施工引起各建(构)筑物的最大沉降标准要求,在盾构穿越风险点前,通过设置试验段和数值模拟计算,优化施工参数。穿越期间采取有效控制土仓压力、盾构机推进速度、螺旋输送机出土速度、调整注浆压力、加大注浆量和盾尾油脂用量、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等技术措施,确保了国—双区间盾构安全顺利地通过了各个风险点,各建(构)筑物沉降值均小于产权单位要求的最大沉降值。  相似文献   

5.
在地铁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既有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重大风险源。针对北京地铁暗挖隧道区间下穿立交桥群防护设计要求,介绍了复合锚杆桩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结合洞内配套加强措施对复合锚杆桩桥梁基础的保护作用及沉降控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动态性应用研究。该工艺方法作为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的专项技术其应用效果明显,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施工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老街站至大剧院站区间隧道穿过繁华商贸区,沿线建(构)筑物密布,地面交通繁忙,地质条件复杂,对该区间在单洞双层隧道的新奥法施工中对拱顶下沉量进行监测分析,并找出了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依托南京轨道交通盾构施工穿越禄口机场段工程,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施工诱发地层沉降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穿越机场前试验段地层沉降初步预测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调整,用于穿越机场时地层沉降的地表沉降的计算;并提出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穿越重要建(构)筑物区间的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横向不均匀沉降影响范围在隧道两侧1.5D范围内;采用“欠土压推进”的模式,穿越重要构筑物区间时地面沉降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地铁某区间隧道侧穿学校公寓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时程分析。重点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地铁隧道与邻近建(构)筑物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刚度较周围地层大,对周围地层变形存在约束性,使隧道周围地层的整体刚度有所提高,隧道结构的修建不会造成周围地层及邻近建筑所受地震作用增大,而邻近建筑的存在会造成隧道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增大。根据研究结果,针对隧道邻近建(构)筑物提出了抗震构造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盾构法施工在天津地铁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通过介绍天津地铁一号线盾构施工中的重要参数和对环境保护,尤其重要构(建)筑物的保护方案、措施,说明在天津地铁区间施工引进盾构施工工法的合理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地铁盾构推进过程中会对隧道周围建(构)筑物和土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以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穿越既有原水管道为工程背景,应用ABAQUS有限元三维数值方法,分析盾构穿越既有原水管道时的原水管道沉降变形特征,分析不同施工参数对原水管道沉降的影响,并对既有原水管道沉降变形进行现场监测分析。计算和实测结果均表明原水管道沉降满足《上海市原水引水管渠保护办法》的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大型基坑围护结构组合与匹配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南京市九华山隧道的基坑围护施工技术。该隧道位于龙蟠中路地段的基坑较复杂,主要表现在地质情况多变、地下管线密集、紧邻周围建(构)筑物。该工程针对基坑周围环境的特点,对不同地段采用了钻孔灌注桩、深搅桩、旋喷桩、喷锚护坡深基坑支护方式;同时,采用压密注浆、桩背后双液注浆止水帷幕、深井降水等多种辅助技术措施,确保深基坑施工顺利完成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对近邻建筑物的影响已成为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设计规划,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国际客运中心站—隆昌路区间,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下穿各类建筑物(包括多座受保护建筑物)、市政管道、高架桥等建(构)筑物,对隧道盾构施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针对隧道区间途经的关键节点,提出了该部分工程盾构施工的优化设计方案,以减少沉降对地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盾构法隧道施工在穿越重大风险源或复杂环境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隧道结构及地面建(构)筑物的沉降。通过在盾体径向注入沉降辅助剂和厚浆法的双重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地面建构筑物及管线的沉降,减少成型管片的浮动。文章主要介绍沉降辅助剂及厚浆法的施工原理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体现的优势,并结合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园山站—阿波罗南站区间穿越房屋建筑及河道段的应用情况验证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城市复杂环境中下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工程为背景,介绍了在城市复杂环境中施工下穿铁路隧道的解决方案。针对隧道周边重要建(构)筑物、管线的保护以及确保施工期间铁路的正常安全运行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施工措施。本工程的施工经验可以作为同类工程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城市铁路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地铁施工将下穿大量的路面、建筑、桥梁和管线等建(构)筑物,又因为地铁与地下工程建设的特点和水文地质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地铁与地下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工程建设风险。为减少对已有城市建筑物、构筑物的干扰,保护已有建(构)筑物的安全,降低工程建设风险是迫在解决的重要课题。重点研究地铁盾构区间下穿既有城市铁路车站在施工期间可能导致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对盾构法隧道下穿既有城市铁路施工风险及地面沉降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类似工程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地铁区间隧道因消防疏散要求需设置联络通道,在地层条件复杂、周边存在敏感建(构)筑物的城市中心地区,传统联络通道施工工艺有着较大的施工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城市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为降低施工风险,保障城市安全,在充分论证各项施工工艺的基础上,研究盾构法联络通道施工技术。以深圳地铁5号线黄东区间盾构法联络通道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工程类比、现场验证等方法,比选富水地层环境下联络通道施工工艺,研究正线特殊环钢管片处理、洞门注浆加固、接收始发特殊设计等针对性措施。结论表明,在富水地层复杂环境下盾构法联络通道施工安全可控,环境适应性强;采用钢-玻璃纤维复合管片、洞门焊接处理、钢套筒接收始发、环形支撑体系等针对性措施,可以提高施工时结构体系刚度、防水性能和防止周边变形,减少对深南大道和周边建(构)筑物影响,使得盾构接收、掘进和始发全过程安全可控,确保了盾构法联络通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地铁大断面停车渡线区间下穿人行天桥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作为现代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位于城市繁华地段,修建时需要下穿建(构)筑物,保证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是施工的重点。本文以北京地铁某区间停车线段为例,阐述了大断面地铁区间停车线渡线下穿人行天桥施工技术,此停车线断面为14 m×11 m,且正好位于人行天桥桥桩下方,人行天桥对变形要求高;施工中采取了对地层进行深孔注浆,对人行天桥梁体进行支顶,对桥桩基础底进行加固等施工措施。施工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拱顶沉降和地层变形,并能够降低人行天桥变形风险,保证了天桥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盾构法隧道施工在城市交通工程中的日益发展,隧道修建时将不可避免地截除城市中一些重要建(构)筑物桩基,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采取有效的桩基托换,选择合理盾构施工参数,增加必要的技术措施成为盾构掘进直接截除桩基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盾构隧道越来越多地需要穿越建(构)筑物、河流、管线等风险源。针对成都地区特殊的富水富含大粒径漂石、砂卵石地层条件下,有关盾构长距离下穿风险源控制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及信息搜集反馈工作还相对比较匮乏,同时又无类似施工经验可供借鉴,施工难度极大。成都地铁6号线尚锦路站至红高路站盾构区间工程与水文地质环境较为特殊,结合地质补勘及高分辨率隧道超前预报系统进行风险源统计筛查,针对该区间长距离下穿老旧承压污水管,下穿河渠、桥梁等风险源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付诸实践,保证了地表及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为出土量难以控制的类似地层盾构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10号线2期工程草桥站—纪家庙站区间属盾构法施工区间,该区间地下管线多,管径大,覆土深,内压大,水文地质、工程自身及周边环境风险极大。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表、管线、建(构)筑物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盾构施工过程沉降槽分布形式、沉降随时间发展规律及其影响范围和程度。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砂卵石地层盾构通过时地表沉降变形的特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