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调车作业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铁路多年来发生的调车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安全管理,充实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业务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调车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铁路供电系统中使用接触网作业车配合接触网检修时,车辆调车作业过程中监控一直开口,由于司乘人员对站场设备不熟悉,易发生车辆调车冒进。基于GPRS的远程监控可实现对调车作业的安全卡控,防止车辆在信号未开放的情况下越过信号机,保障调车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铁路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实现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加速车辆周转、质量良好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具有全天候、劳动强度大、作业地点涉及面广、作业对象多种多样、作业组织复杂、作业方法灵活多变、影响作业的因素多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调车作业发生事故的概率远远大于其它作业,特别是近年来调车事故件数呈上升趋势。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上海铁路局平均月发生调车事故3.6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工洗罐作业在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铁路罐车进行自动化清洗的方案。详细介绍某石化公司铁路罐车自动化清洗系统和工艺过程。并对铁路罐车人工和自动化清洗的作业时间、经济效益以及安全风险进行对比,指出罐车自动化清洗提高洗罐作业效率,降低人身伤害,缩短车辆滞留时间,降低洗罐作业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多种铁路工程车辆通信、编组以及协同作业的系统,旨在通过工程作业车队的各种控制功能信息的交互与合理调配,实现多种铁路工程车辆间的协同作业控制,通过该系统设计提高工程作业车辆的利用效率,保障铁路施工维护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铁路中间站调车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论述了只有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安全意识,严格管理,强化现场作业控制,才能确保调车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动力学因素在调车作业运动状态中对作业人员的伤害各有不同。45例调车伤害事故按动力学因素展开分析,根据动力学因素划分的事故类型,找出事故的原因,掌握动力学因素在调车中的规律,控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新刚 《铁道货运》2010,28(9):34-37
铁路装卸作业以现场作业为主,是人直接面对货物、车辆和机械设备,作业过程和作业质量涉及人身安全、机械设备安全、货物安全、行车安全等,对此提出强化班组管理、明确职责分工,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监控,建立班组二次分配制度的措施,以确保装卸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高处坠落是铁路水电部门的人身惯性伤害之一,制订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施工组织设计、作业场所、特殊天气作业以及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对确保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务系统职工发生车辆伤害是由于安全自保意识树立不牢,以及新设备不断上马,现场作业机会增多,出事故的概率相对增大而相应的防护措施未能及时加强造成的,提出了抓好人身安全超前控制,改善现场作业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货车未按有关规程进行洗刷,导致发生3例急性职业损伤事故。提示装卸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加强作业人员上岗劳动安全及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历年统计资料,在铁路行车事故中,调车事故约占70%,因此铁道部决心防止调车作业事故。近年内广泛采用无线调车灯显系统,大规模普及自动化驼峰,使调车事故发生频率得到有效遏制。但比较起站内调车而言,越出站界调车和跟踪出站调车这两种须占用区间的调车作业,值得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现对此两种调车作业的性质、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规定作一些分析探讨,以期对现场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人、设备、环境和管理是引起铁路专用线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平面调车作业安全因素,针对莱钢运输生产实际,提出加强调车作业人员素质培训;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开展技术革新,消除信号盲区;强化安全管理等平面无线调车作业安全改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4.
行车安全是铁路生命线的永恒主题,也是基层站段的等大事,站段的标准化工作应以抑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为目标,做好对上标准的精简和细化,标准化作业的强化训练,实施动态的控制,,以管理保安全,促效益。  相似文献   

15.
报告重点叙述了染毒货车洗刷消毒作业人员安全,洗刷消毒车辆安全和洗刷消毒作业环境安全的三环节中发生的中毒事故,货物污染事故,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原因,简述了与洗刷消毒安全有关的车辆洗刷消毒技术作业规程;概括了目前洗刷消毒安全规章制度及执行状况,提出了确保洗刷消毒安全的关键性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铁路提速、客货车密度的增加以及经过铁路道口的车辆行人大幅上升,给道口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铁路道口发生事故,不但影响行车安全,而且给抢越道口的车辆和行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生命代价,事故处理难度非常大。笔者认为,随着铁路的提速要更加关注道口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人、设备、环境和管理是引起铁路专用线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平面调车作业安全因素,针对莱钢运输生产实际,提出加强调车作业人员素质培训;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开展技术革新,消除信号盲区;强化安全管理等平面无线调车作业安全改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8.
柳华 《铁道知识》2005,(5):54-55
为规范铁路货运事故处理工作,铁道部颁布了《铁路货运事故处理作业》铁道行业标准,并于2005年7月1日实施.与此同时,为了贯彻落实《铁路货运事故处理作业》标准,全面提高铁路货运处理工作质量,铁道部运输局又编制了《铁路货运事故处理作业标准应用指南》(以下简称“应用指南”).“应用指南”对行业标准中词条进行了解释,有助于货运事故处理人员的具体操作,同时使托运人、货主全面了解事故处理.现将“应用指南”中货主需了解的部分词条解释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琢 《中国铁路》2009,(3):26-30
以沈阳铁路局2005-2008年调车作业事故信息分析为基础,对事故的种类、源点、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影响因素分布图,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程度进行定量估计,归纳出信号、扳道人员错误准备调车进路、调车人员领车嘹望不认真、作业前准备不充分等主要事故诱因,提出健全管理体系、强化业务培训、控制作业过程、更新调车设备、改善作业环境等控制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的建设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雷  孙蕾 《中国铁路》2006,(10):20-23
增大列检作业间距,延长列检安全保障区段,是提高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西欧各国列检作业大多采用站检和“周”检方式,美国等国家列检作业是以终到检查为主。我国铁路列检作业间距设置从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现已明确提出了列检作业间距设置标准。针对影响我国铁路列检作业间距设置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延长列检作业间距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设想是:根据检查对象的分类,调整作业组织结构和检查范围;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车辆进行动态监控;研究和探索长大且固定编组的循环车组和青藏铁路1000km以上的列检作业间距设置模式;开展铁路车辆配件的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