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铅、锰、镉的检测通常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AAS)。此方法存在元素须逐个分析,操作繁琐,分析周期长,消耗试剂量较大,线性范围窄,检出限高,灵敏度低等缺点。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 AES)以其多元素同时测定,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准确性好,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等优点,较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效率更高。应用该方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铅、锰、镉等多种有毒物质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空气中砷的测定多采用DDC-Ag法,但该法操作费时,且灵敏度较低。近年来,用电热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砷,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本文着重研究用国产原子吸收分析仪器及砷灯,用电热氢化法进行分析的最佳条件,并应用于木材防腐厂车间空气中砷的测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对车间空气中稀土的定量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用比色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对车间空气和稀土作业者发中稀土总量和铈(以下均以氧化物计)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点空气中铈的含量占稀土总量的百分比基本符合该厂生产的稀土盐中铈占稀土总量的比例。作业工人发中稀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空气中稀土浓度具有相关性。目前一般认为测定人发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人发作为生物样品具有易采集,无损伤,便于运送和保存等优点。现在国内仅有个别单位对车间空气中稀土粉尘浓度进行测量,而对空气中稀土的定量分析还未见报道,又鉴于有的国家已提出了车间空气中二氧化铈容许浓度的建议值。因此,我们进行稀土劳动卫生学调查时,选用比色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对车间空气和稀土作业者头发中的稀土总量和铈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了解车间空气中稀土浓度及寻找稀土职业接触、吸收程度和职业中毒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锰的神经行为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锰可致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异常,其运行协调、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与胺类递质改变有关。空气锰浓度接近或高于我国车间空气锰最高容许浓度,可引起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手稳定度、反应速度、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这些指标与锰的累积暴露剂量有剂量-效应关系。锰的神经行为毒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递质代谢和细胞内钙稳态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薄层层析法测定混苯接触工人尿中马尿酸和甲苯马尿酸的排出量,同时,测定车间空气中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结果提示尿中代谢物浓度与车间空气浓度和接触时间的乘积有高度相关性,认为可以作为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动物实验证实铝尘可致肺纤维化,但也见铝尘无害的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铝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我们对上海铝加工工业中的有关车间作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48名工龄在10年以上的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调查内容及方法铝尘车间劳动卫生调查包括生产工艺过程,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及元素成分分析。粉尘浓度测定采用滤膜重量法,由于所得浓度值呈偏态分布,统计处理用几何均数表示。  相似文献   

7.
开展呼出气中的工业毒物的生物监测,已被国內外许多学者普遍重视。目前,有报道认为:呼气苯浓度可作为苯作业工人的暴露指标,来衡量其工作接触程度。为此,我们选择苯污染较严重的制鞋行业,测定不同车间空气中的苯浓度和苯作业工人的呼气苯含量,以探索两者的关系及呼气苯含量测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体及空气中某些金属含量的测定对职业病诊断和生产环境的卫生学评价是个重要依据。对生物材料及空气中某些金属毒物的测定一般多采用光电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极谱法或阳极溶出法等。然而它们都有局限性,比色法灵敏度较低,样品必须消化,操作繁杂,催化极谱法和阳极溶出法也均须消化样品,且前者灵敏度不太高,后者重现性不很理想。而火焰原子吸收法本身也有灵敏度不高的缺陷,后来虽有人建立了尿样不消化灵敏度较高的无焰原子吸收法,但因仪器昂贵,要求条件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指甲中微量元素的方法。本法采用一次性收集指甲样品,经前处理后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使用火焰与电热石墨炉原子化器、混合标准溶液、校准曲线法定量,可一次测定9种元素含量。文章提出了样品处理方法和仪器工作条件,进行了方法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的线性良好,9种元素测定的变异系数为0.9~7.6%,回收率为86~111%。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早为人们重视,毛发和指甲中微量元素分析可反映组织内残留和代谢的情况,亦是研究环境对人体影响的不可缺少的检测指标。近年来对毛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的研究报道已较为常见,而对指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报道则甚少,为了探讨指甲中微量元素与人体疾病的关系,本文提出用火焰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指甲中Ca、Mg、Zn、K、Cu、FeMn、Cr、Pb的含量,并就该法的重现性、工作曲线、回收率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苯类溶剂的应用仍较广泛,由于苯是造血系统毒物,因而目前较多应用甲苯、二甲苯取代。关于职业接触二甲苯的评价,除测定车间空气浓度与卫生标准比较外,测定二甲苯经体吸收后特异性代谢产物甲基马尿酸含量已提供了可能方法,因为通过有限次数的空气测定分析,以阐明机体在整个工作日的接触程度,还存在一定不足,为此,我室连续测  相似文献   

11.
本法在砷钼酸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用于测定车间空气中砷化氢,提高了灵敏度,最低检出浓度为0.037mg/m~3。  相似文献   

12.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目前国内外多采用Saltzman法,但从采样到分析步骤则各有差别。我国车间空气统一监测方法(以下称国标法)是应用大气采样器连续吸气采样,以三氧化铬作氧化剂,用Saltzman试剂吸收。该法可分别测定某段时间内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平均浓度。真空采样法即将采样后的真空采样管放置24小时,使其中的一氧化氮被氧气自然氧化成二氧化氮后,用Saltzman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铅较为普遍,为进一步了解双硫腙比色法和火焰及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的相关程度,我们做了双硫腙比色法和火焰法、石墨炉法的相关检验和灵敏度,精密度及准确度等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丙烯醇用于制药、塑料、树脂及其它化学工业,具中等毒性,对皮肤及眼、鼻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并具有全身毒性。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测定空气中丙烯醇的方法有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其灵敏度低(2μg/3ml),且无特异性,当空气中有三个碳原子以上的醇和不饱和化合物共存时有干扰。在生产与使用的现场空气中有环氧丙烷、丙醛、丙酮、苯、氯丙烯等共存物,因此,比色法不能满足需要。我们根据全国车间空气监测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焊接作业场所手弧焊接烟尘的特征,采用水平淘析器和微孔滤膜来捕集呼吸性的焊接烟尘。研究了焊接烟尘样品的消解方法,以及基本成分对被测元素的影响,并对同一样品中的锰、铅、锌、铬、镉和镍等分别采用火焰、石墨炉ZAAS(塞曼效应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兵器工业中八厂1480名TNT 作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在车间空气中 TNT 浓度在 1mg/m~3以下时,慢性 TNT 中毒患病率为24.92%、TNT 白内障患病率为22.23%、肝脏损害为7.23%,从业15年以后有Ⅲ期 TNT 白内障和肝硬变等重度中毒病例出现。我国目前使用的车间空气中 TNT 最高容许浓度(MAC)1.0mg/m~3是不安全的,建议降低到0.5mg/m~3为宜。长期接触三硝基甲苯(简称 TNT)的作业工人可导致慢性中毒。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 TNT 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国内外均有报道在该浓度下可有新病例发生。但都未深入研究。为了解在lmg/m~3以下时 TNT 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而验证我国目前实施的 TNT 车间最高容许浓度1mg/m~3标准是否安全,原兵器部对部属八厂1480名队例人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于在职业上不接触锰的一般健康人的毛发、尿、血液中的锰含量,一年内每月进行一次测定,观察其个人的变动情况。【方法】: 样品采取:样品采取时问为1975年12月~1977年2月,受检者男女共计13例,在理发时采取头发,血液和尿标本。血液·尿中锰含量测定:用硝酸-高氯酸分解后,采用5%DDTC-乙基醋酸抽出的原子吸光法。毛发中锰含量测定:用乙醚洗净,再用硝酸-高氯酸分解后,用直接原子吸光法测定。  相似文献   

18.
1 基本状况牡分局管内共有通讯线路1100多km,目前大部分为铅缆,少部分为光缆。全分局4个电务段共有电缆作业人员87名,承担电缆维修,故障排除工作。在作业过程中,电缆修补、焊接产生大量铅烟,作业室面积小且无排毒设施,再加之电缆井内作业铅烟浓度明显增加,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笔者于1999年4月对87名电缆作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另取无职业危害影响的作业人员100名作为体检对照组,测定空气中铅烟及尿铅、δ—ALA、粪卟啉等指标。2 结果与分析2.1 电缆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烟浓度分析对不同地区不同电缆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烟浓度监测结果分…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工业的建设安装过程中,焊接要使用大量的焊条。一般焊条的药皮中合10~20%的锰铁或金属锰。各种钢材,合金中也有一定量的锰。在焊接作业时尽管劳动环境防护条件逐渐改善,但在通风不良的车间內或在管道容器內进行焊接作业,长期接触大量锰烟有可能引起中毒。我们曾先后确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加强了防尘措施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TNT)粉尘浓度明显下降,许多作业点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但硝铵炸药的生产工艺仍为半机械化,多数工人徒手操怍,TNT的皮肤防护未引起重视。因此,尽管车间空气中TNT浓度下降,而TNT的慢性影响未能控制,中毒性白内障检出率最高达85.03%。TNT的远期效应,近年已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有关TNT的诱变性和致畸影响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文就TNT的经皮吸收,慢性毒作用及远期效应作简要综述,为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