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全球集装箱港口运行动态 今年上半年,美国、欧洲、亚洲的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均出现两位数的跌幅。分季度看,第二季度的吞吐量相比第一季度改善不明显。预计全球主要港口全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跌幅均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2.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11月份以来,我国进出口持续下滑,港口集装箱中转运量锐减,尤其是外贸进出口比重较大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跌幅更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港口集装箱中转运输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寒冬”,从2008年初繁荣的顶端逐步下滑,直到2009年第二季度止跌企稳,第三季度呈现回暖迹象,第四季度则恢复性前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港口》2012,(3):37-37
<正>2012年2月,我国港口行业景气指数为146.02点,环比下跌9.82点,跌幅为6.30%;同比上涨17.40点,涨幅为13.53%。从吞吐量统计数据来看,环比方面,当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指标均下跌,平均跌幅为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指标跌幅最大,达到13.0%;同比方面,3项指标均大幅上涨,平均涨幅为20.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指  相似文献   

4.
香港与新加坡、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差距拉大 5月份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8.2万TEU,同比下跌3.5%,月度吞吐量连续第三个月下跌。1~5月份集装箱吞吐量累计为944.5万TEU,同比下跌1个百分点。与全球前两大集装箱港口相比,今年1~5月份新加坡、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1000万TEU,新加坡港的吞吐量累计上升14.4%至1079万TEU,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港口(码头)是投资回报比较丰厚的行业。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以及发展中国家港口经营私有化的推动下,集装箱港口(码头)的业务经营向为数不多的国际港口集团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据伦敦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世界前十大码头经营人控制着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45.3%(见表1),而世界前二十大码头经营人仅控制着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56.7%。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2月,我国港口行业景气指数为164.67点,环比下跌25.66点,跌幅为13.48%;同比上涨13.65点,涨幅为9.04%。从吞吐量统计数据来看,环比方面,当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指数、外贸吞吐量指数和集装箱吞吐量指数分别下跌13.2%、16.1%和25.7%;同比方面,三项指数分别上涨10.8%、14.0%和14.9%。从各区域港口环比情况来看,六大区域港口吞吐量综合指数均下跌,平均跌幅为18.7%,跌幅最大的为珠三角区域港口的27.9%,跌幅最小的为环渤海区域港口的13.3%;同比方面,六大区域港口吞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升4.73%11月份新加坡港的吞吐量达到258.91万TEU,环比下降3.2%。1~11月份的吞吐量达到2902.82万TEU,同比上升6%,预计全年的吞吐量将突破3000万,成为全球第二大3000万TEU级的集装箱港口。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4.3%11月份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港口》2015,(3):49
<正>2015年2月,我国港口行业景气指数为174.99点,环比下跌25.37点,跌幅为12.66%;同比上涨10.32点,涨幅为6.27%。从吞吐量统计数据来看,环比方面,当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指数、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指数分别下跌12.9%、13.3%和24.0%;同比方面,三项指数分别上涨5.5%、3.9%和15.7%。从各区域港口环比情况来看,六大区域港口吞吐量综合指数均下跌,平均跌幅为17.3%,其中跌幅最大的为珠三角区域港  相似文献   

9.
张利安 《集装箱化》2003,(10):13-15
1 盐田港港口仓储业市场生命周期分析 2001年,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全球贸易、全球运力及船舶注册等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年全球海上运输贸易量15年来首度出现下跌,跌幅达3.6%,但全球集装箱吞吐量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长率达5.6%。1991年以来,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年增长率均较高,增幅达10%以上。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了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化,并将继续推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但增幅将日益趋下,全球集装箱港口市场正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
世界港口     
《港口科技动态》2005,(12):46-46
亚洲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超全球5成;印度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2012年将达1520万TEU。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港口》2011,(10):42-42
<正>2011年9月,我国港口行业景气指数为154.36点,环比下跌1.11点,跌幅为0.71%;同比上涨14.41点,涨幅为10.30%,涨幅继续放缓。从吞吐量统计数据来看,环比方面,当月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指标微涨0.3%,货物吞吐量和外贸吞吐量则分别下跌1.9%和1.6%;同比方面,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三项指  相似文献   

12.
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可以使用标准箱(TEU)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进行统计和比较,因此,Cargo Systems杂志能够于每年下半年对全球港口按照集装箱吞吐量进行排名.但是统计和比较全球各港口作业的全部货种的吞吐量就比较困难,原因在于世界各港口统计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很难换算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因此港口吞吐量排名顺序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蔡芸 《中国港口》2004,(5):34-35
<正> 近年来全球集装箱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给港口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面对日益增长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如何以建立和强化集装箱港口物流来规范和加强对港口物流系统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业能力,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是港口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外集装箱港口物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代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应是能根据集装箱装  相似文献   

14.
上海港超越香港,位列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 2007年6月份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5.9万TEU,虽比去年同期大升18.8%,但上半年的吞吐量仅上升了2.5%至1155万TEU;而上海港同期的吞吐量达到1251万个TEU,增幅24%,这意味着上海港正式超越香港,仅次于同期处理1347万TEu的新加坡,晋身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  相似文献   

15.
港口     
《中国船检》2005,(8):57-59
盐田港吞吐量全国领跑;重庆港口布局列入区县总体规划;湛江打造华南铁矿石集散地;上海港务近50亿建罗泾二期;烟台港瞄准内贸集装箱中转港;香港谋划提升港口竞争力;深圳将增13个集装箱泊位;洋口港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哥伦比亚港口呼吁取消限制;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超香港;PSA拟拓展意大利业务;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迅猛;港口间建立相互协作关系;欧洲航线将移往洋山港;福州港规范各港区名称;上海港完成许可证发放工作;汕头港再添现代化设备;南昌集装箱码头设海关监管点。  相似文献   

16.
韩娇 《珠江水运》2012,(18):61-63
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直接导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下滑,主要经济体增长不均直接导致各区域港口发展不平衡,由此导致的集装箱运力的重新调整以及港口间的合纵连横值得关注。上海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港7月份集装箱吞吐量为284.29万TEU,同比下降1.8%。其中,进港139.29万TEU,下降0.9%;出港145万TEU,下降2.7%。出现负增长对于上海港尽管不是第一次,但依然  相似文献   

17.
劳秀 《集装箱化》1997,(9):9-12
近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81年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省,下同)。集装箱吞吐量仅10.1万TEU.而到了1996年达到了803万TEU,增长了近80倍,年均增长率达33.9%,远大于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速度。1982年我国还没有港口跻身于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远超欧美。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贸易1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推动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外资的中国港口投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迪 《中国水运》2006,4(7):36-37
近年来,伴随亚太地区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港口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航运业繁荣兴旺的引擎。2005年我国港口吞吐量达到49.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80万标准箱,10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上海港吞吐量达到4.4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00万和1618万标准箱,分别跃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中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由港口大国进入港口强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港口集装箱出口业务发展基本情况1.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迅速中国现阶段港口集装箱业务规模居于世界前列。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集装箱这一运输模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集装箱码头带来了巨变:1979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3.29万标准箱;2007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标准箱,为1.14亿标准箱,全球占比高达23%。全球前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独占9席,其中上海与香港分居第二和第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