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马歇尔方法对两种集料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确定最佳油石比,用Superpave旋转压实成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并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分别进行干法和浸水车辙试验,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不同级配、不同沥青胶结料、不同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汉堡车辙试验,分析汉堡车辙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级配、不同改性沥青、不同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试验具有明显的区分度;沥青混合料采用车辙动稳定度试验时,车辙深度仅为1~2 mm,容易产生试验误差。汉堡车辙试验适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包括高温与水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方虎 《中外公路》2007,27(2):138-140
高温性能是沥青混合料最重要的路用性能之一。该文主要采用表面层3种级配进行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常规车辙试验和APA车辙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并分析了3种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关于APA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浸水车辙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杜勇立  周光宗 《中外公路》2006,26(2):192-194
该文使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对几种不同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高温浸水车辙试验,并分析了不同沥青混合料APA浸水车辙性能差异的原因。根据对APA浸水车辙试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认为采用APA试验能较好地模拟现场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出不同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同时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而言,它将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使用APA(沥青路面分析仪 )对几种不同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浸水车辙试验 ,得到了不同疲劳试验结果 ,分析了不同沥青混合料APA浸水车辙性能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国内外应用AC-5的级配,结合规范级配提出了AC-5试验级配范围。用石灰岩和花岗岩集料设计出36种薄层AC-5沥青混合料,通过APA车辙试验对混合料性能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很多高温抗车辙性能优异的混合料体积参数并不符合我国规范AC-5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标准,同时我国规范AC-5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标准不完善,也缺少实体工程应用检验。鉴于此在APA车辙试验基础上分析修正AC-5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介绍利用苏州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先导试验段的沥青混合料以美国沥青路面分析仪APA进行抗车辙性能试验的结果。其中包括:70#重交沥青,改性沥青和集料基本性能;重载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对于重交沥青Sup25,试件成型压力0.6MPa,APA试验温度60℃,荷载0.7MPa和0.81MPa;对于改性沥青Sup13,试件成型压力0.6MPa、0.7MPa、0.8MPa、0.9MPa和1.0MPa,APA试验环境:温度70℃,荷载0.7MPa和0.81MPa;分析了不同沥青用量、不同荷载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分析了APA车辙深度与加载次数的关系以及APA车辙深度与动稳定度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卫国  李宇峙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4):156-159,162
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T0719—1993)方法不能很好的与路面实际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情况相符,利用现场切割试件进行车辙试验,可以检验路面铺筑的实际情况,不仅能直观反应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和路面材料的抗车辙能力,还可以反应沥青层与下卧层之间的粘结情况。建议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以沥青路面切块车辙试验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集料性质进行研究,包括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和磨耗值,并将4种集料的沥青混合料分别成型试件,通过单轴贯入试验和同等条件下的无侧限抗压试验得到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阻角。结果表明,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和磨耗值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针片状颗粒含量的增加,粘结力先增大后减小,内摩阻角逐渐减小;随着压碎值的增大,粘结力逐渐减小,内摩阻角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磨耗值的增大,粘结力逐渐减小,内摩阻角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较多,且各个试验采用的评价指标和原理均有不同。为此,在不同试验方法取得结果的基础上,选用典型的室内车辙试验与力学试验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分析不同试验方法对不同沥青混合料各项试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PA车辙相关性排序位于其他试验方法之前,建议将APA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中岐 《中外公路》2006,26(3):266-268
通过对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APA浸水车辙试验,比较得出不同级配对水稳性的影响以及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性3种试验方法的优劣。最后得出APA浸水车辙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较好地模拟实际路面发生水损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论文旨在依托汉堡车辙试验建立起高精度的车辙预估模型。对6种混合料进行不同温度与轮载压力下的汉堡车辙试验,以及标准条件下的抗剪强度试验,借助ABAQUS软件计算汉堡车辙试件的最大剪应力;以6种沥青混合料的汉堡车辙深度、试验温度、最大剪应力、抗剪强度和加载次数作为基础参数,通过多元拟合分析,建立起基准速度为66km/h的简化车辙预估模型;基于沥青混合料的时间硬化蠕变模型,理论推导行车速度与路面车辙的关系,将简化的车辙预估模型经速度修正后得到最终的车辙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影响很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70℃的车辙深度约为50℃的4.5倍;轮载压力是影响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另一敏感因素,当其他条件相同时,0.7 MPa的车辙深度约为0.5 MPa的1.7倍;混合料永久变形与加载次数呈非线性关系;所建立的车辙预估模型中的各个变量对方程均有显著意义,实测值与预估值具有很高的拟合度,说明该模型是可接受的,且可预估任意行车速度下的路面车辙。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河南某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车辙病害,通过调查发现车辙变形主要是由沥青面层产生的,其中沥青加铺层变形约占车辙总量的86%。通过对典型车辙断面钻芯试样进行汉堡车辙试验,分析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相对变形。结果表明:汉堡车辙试验能较好地模拟沥青路面在高温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可用于旧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评价;沥青混合料加铺层下层的流动变形是路面车辙变形的主要原因;选择合理的加铺厚度及优质材料能够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4.
压碎值是评价集料抵抗压碎性能的指标。现行规范只对粒径(9.5~13.2 mm)集料的试验方法、步骤和评价指标有所说明,并未提及其它粒径和沥青混合料。结合我国道路实际情况,提出了SMA沥青混合料压碎值的方法、步骤和评价指标。通过对高温压碎值和常温压碎值比较,得出SMA沥青混合料和单粒径集料压碎值的相关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明宇 《公路》2007,(8):95-99
旋转车辙仪(RLWT,Rotary Loaded Wheel Tester or Rutmeter)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出现,因其轻便、易用,迅速受到关注。研究表明,RLWT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分析仪(APA)、国际车辙仪的相关性都不理想。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RLWT与APA车辙试验的加载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量测RLWT试件、APA试件与原样试件中粗集料颗粒长轴与X轴(水平方向)夹角的差异,得出结论:RLWT与APA车辙试验的加载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压实参数和间接拉伸强度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辙,又可称为永久变形,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沥青混合料的破坏过程可由莫尔——库仑破坏理论分析。这种理论认为材料的剪切强度是由粘聚力和内摩阻力共同提供的。间接拉伸试验测出的间接拉伸强度IDT可以较好地表征混合料的粘聚力,但他却无法提供集料内摩擦角的信息。从旋转压实仪(SGC)获得的压实参数可以提供集料内摩擦角的信息,但却无法表征粘聚力。因此,同时利用压实参数和IDT强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是可能的。研究表明:从APA车辙试验评估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可以回归为从SGC得到的压实参数、混合料的体积参数以及用马歇尔稳定度仪进行间接拉伸试验获得的IDT强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7.
以压实参数和间接拉伸强度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辙,又可称为永久变形,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沥青混合料的破坏过程可由莫尔-库仑破坏理论分析.这种理论认为材料的剪切强度是由粘聚力和内摩阻力共同提供的.间接拉伸试验测出的间接拉伸强度IDT可以较好的表征混合料的粘聚力,但它却无法提供集料内摩擦角的信息.从旋转压实仪(SGC)获得的压实参数可以提供集料内摩擦角的信息,但却无法表征粘聚力.因此,同时利用压实参数和IDT强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是可能的.研究表明 从APA车辙试验评估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可以回归为从SGC得到的压实参数、混合料的体积参数以及用马歇尔稳定度仪进行间接拉伸试验获得的IDT强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8.
以压实参数和间接拉伸强度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李宇峙  李映萍 《公路工程》2008,33(2):54-57,63
车辙,又可称为永久变形,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沥青混合料的破坏过程可由莫尔—库仑破坏理论分析。这种理论认为材料的剪切强度是由粘聚力和内摩阻力共同提供的。间接拉伸试验测出的间接拉伸强度IDT可以较好的表征混合料的粘聚力,但它却无法提供集料内摩擦角的信息。从旋转压实仪(SGC)获得的压实参数可以提供集料内摩擦角的信息,但却无法表征粘聚力。因此,同时利用压实参数和IDT强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是可能的。研究表明:从APA车辙试验评估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可以回归为从SGC得到的压实参数、混合料的体积参数以及用马歇尔稳定度仪进行间接拉伸试验获得的IDT强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是中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类型,车辙病害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分析沥青路面车辙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该文针对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不同路面构造类型进行了室内车辙试验,影响因素包括结合料类型、集料级配类型、最大粒径、上下面层混合料类型等。试验结果表明:沥青针入度、集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对沥青混合料抗高温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接近,防治沥青路面车辙需要从沥青材料、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等方面采取综合处置措施。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对沥青路面结构整体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大于下面层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在沥青路面产生的永久变形(车辙)中,上面层混合料仍具有重要影响,但下面层混合料的影响程度上升。因此,在进行路面抗车辙能力设计时,既要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又要考虑路面结构组合。  相似文献   

20.
路彦  张荣辉  傅轶  张兴华 《中外公路》2012,32(5):257-260
为了在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同时降低制备温度,在基质沥青中掺入低熔点的RK500抗车辙剂,并对掺入前后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进行对比试验,分析改性效果.根据沥青试验确定改性剂最佳掺量,进行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RK500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水稳定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而集料加热温度却可以降低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