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110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在DNA水平对碳青霉烯酶进行分子鉴定。方法收集110株经VITEK-2鉴定的鲍曼不动杆菌,利用特异性引物sp2F、sp4F和sp4R通过PCR扩增法复检菌株;使用VITEK-2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药物敏感性;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耐药基因型,并使用χ2检验分析碳青霉烯酶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10株临床样本中96株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83.3%。blaTEM、blaOXA-23-like和blaOXA-51-like等3个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阳性,检出率在所有鲍曼不动杆菌中分别为77.1%、83.3%及100%,并以多基因联合耐药模式为主。blaOXA-23-like与耐药表型显著相关,其次为blaTEM。结论特异性PCR法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快速、准确。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高,主要由碳青霉烯酶blaOXA-23-like和blaTEM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及对抗菌药敏感率进行调查,明确病原菌的流行和耐药状况,为控制多重耐药菌株暴发流行及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RICU 2008~2011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表型检测,分析细菌种类及耐药率变迁。结果 2008~2011年RICU共分离非重复性病原菌1 072株,每年分离的前3位病原菌均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低;非发酵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耐药率有所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无明显变化;大肠杆菌连续4年ESBLs检出率为100%,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最高达95.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较高(>89.6%)。结论连续4年RICU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ESBLs和MRSA检出率较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西安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测定西安地区肠杆菌科细菌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的基因型。方法在西安市的5所医院中随机选取产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25株(共125株),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TEM、SHV和CTX-M型酶的基因片段。结果在125株产ESBL菌中,有33株扩增出TEM型酶基因片段;有27株扩增出特异性SHV型酶基因片段;有49株扩增出特异性的CTX-M型酶基因片段;共有22株细菌同时扩增出两种以上的酶基因片段。结论在西安地区的ESBL肠杆菌科细菌中CTX-M型酶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及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on-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N-MDRAB)的外排泵表型、基因型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应用K-B法将120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成MDRAB 96株和N-MDRAB 24株两组;参照Sylvia Valdezate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表型,即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加入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前后其MIC值的变化,筛选出加入泵抑制剂后MIC值比原值降低1/4倍或以上的菌株为AB外排泵表型阳性;PCR法扩增外排泵蛋白基因并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96株MDRAB对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6.04%~92.71%、73.96%~97.92%、40.63%~42.71%、92.71%~98.96%、93.75%~98.96%、98.96%、79.17%、0。24株N-MDRAB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6.52%~20.43%、11.22%~15.65%、0、17.83%~18.26%、20.43%~23.39%、14.78%、19.57%、0。外排泵抑制检测结果显示,96株MDRAB有34株外排泵阳性,外排泵基因检测有33株adeB、32株adeR、33株adeS、33株adeJ、0株adeE和33株abeM,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7.06%、94.12%、97.06%、97.06%、0、97.06%;24株N-MDRAB未检测到外排泵阳性菌株,但外排泵基因检测有12株adeB、20株adeR、16株adeS、18株adeJ、0株adeE和16株abeM,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0%、83.33%、66.67%、75%、0、66.67%。对adeB、adeR、adeS、adeJ、abeM基因进行测序,经比对,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外排泵基因广泛存在于MDRAB中,但在N-MDRAB中亦可以发现主动外排泵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产气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情况,并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β-内酰胺酶试验与基因型检测(包括4个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3、blaCTX-M-9基因与1个AmpC酶基因:AmpC基因)分别采用头孢硝基噻吩显色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并运用随机引物扩增PCR(RAPD)与聚类分析对29株产气肠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9株β-内酰胺酶阳性的产气肠杆菌中15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编码基因结果阳性,blaTEM、blaSHV、blaCTX-M-3、blaCTX-M-9基因型分别为2株、1株、6株、4株,1株同时携带blaTEM和blaSHV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TEM和blaCTX-M-9型基因;12株细菌AmpC酶阳性;5株细菌同时产超广谱ESBLs与ampC酶;29株产气肠杆菌经RAPD与聚类分析,分为11个基因型。结论 ESBLs与AmpC酶是产气肠杆菌所产的2种主要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RAPD分型中Ⅱ型、Ⅲ型为同时产ESBLs与AmpC酶,临床应对这2型产气肠杆菌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6.
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医院内葡萄球菌属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K-B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的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重PCR方法检测葡萄球菌的FemA及MecA基因。FemA和MecA基因均为阳性者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菌株,仅MecA基因阳性者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结果从采集的361份标本中,分离出葡萄球菌22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110株。住院患者、医护人员葡萄球菌标本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分别占84/151(55.63%)、13/25(52.00%),均高于正常人群的13/44(29.55%)(P<0.05);住院患者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对除万古霉素外的常用抗生素均有明显的耐药性。住院患者分离的67株SA中检测到MRSA菌株31株(46.27%);84株CNS中检测到MRCNS菌株26株(30.95%)。结论住院患者标本中的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明显的耐药性,且CNS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其中MRS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表现为耐药,表明MRS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用双重PCR方法检测MRSA,比药敏试验简单,且快速、准确、敏感、特异性强,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从临床住院患者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83株,ESBLs表型确认试验采用双纸片协同法,ESBLs耐药基因CTX-M、TEM和SHV的检测采用PCR法。结果 8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表型确证实验有76株ESBLs阳性,占91.6%;PCR法检测到携带有耐药基因的菌株41株,CTX-M、SHV和TEM 3种耐药基因的构成比分别为78.1%(32/41)、43.9%(18/41)和34.2%(14/41);在41株产酶菌株中,携带1种基因型的占39.0%(16/41),携带2种基因型的占34.2%(14/41),携带3种基因型的占14.6%(6/41),携带4种基因型的占9.8%(4/41),携带5种基因型的占2.4%(1/41)。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基因型主要以CTX-M型和SHV型为主,其基因型分布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生物膜及溶血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西安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17年5月-8月临床标本分离的174株屎肠球菌分离株。药敏法测定其耐药表型,结晶紫法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定量检测其溶血活性,多分类Logistic回归检验菌株多重耐药性、溶血活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关联。结果屎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比例高于90%,只检出1株利奈唑胺耐药,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女性患者标本的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男性(χ~2=4.925,P=0.027)。尿标本中屎肠球菌的分离率最高(67/38.5%),其分离株对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红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尿液标本(χ~2=6.578,P=0.010;χ~2=8.797,P=0.003;χ~2=9.533,P=0.002)。分离株的生物膜阳性率为66.7%(116/174),溶血阳性率为90.2%(157/174),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生物膜阳性率高于生物膜阴性率、溶血阳性率低于溶血阴性率。分离株的主要多重耐药谱型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多重耐药菌(72/41.4%),其中73.6%形成生物膜,该谱型耐药且形成生物膜的菌株中86.8%的菌株溶血阳性;多重耐药谱型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和四环素的多重耐药菌(62/35.6%),其中71.0%形成生物膜,该谱型耐药且形成生物膜的菌株中的95.5%溶血阳性。菌株的5重耐药性与溶血活性负向关联(RRR=0.46,P=0.030),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正向关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R=1.984,P=0.051)。结论在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避免经验使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及红霉素类抗生素,以降低生物膜形成,有效控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原菌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综合ICU患者VAP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从302例综合ICU VAP患者下呼吸道深部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347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32.3%)、鲍曼不动杆菌(31.1%)、金黄色葡萄球菌(16.7%)、克雷伯菌(7.5%)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1%)。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对碳青霉烯类及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球菌(G 球菌)对青霉素类、克林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低。结论G-杆菌是综合ICU患者VAP最主要的病原菌,多重耐药性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的分离率高且耐药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及时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情况.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别用金属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结果 9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2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仅对阿米卡星和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1.7%和26.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部分耐药,耐药率分别为52.2%、43.5%和65.2%;对头孢吡肟耐药率非常高(91.3%);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磺胺和美罗培南全部耐药;与亚胺培南敏感组比较,除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外,亚胺培南耐药组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明显降低、耐药率明显增高(P<0.05).23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65.2%(15/23).结论 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实验室应加强对产酶菌株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