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的受力机理和极限状态,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荷载水平、螺栓排数和螺栓间距等因素对头排螺栓传力比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正在制定的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送审稿第二稿中将长接头排螺栓传力比由早先几稿中的0.35改为0.30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高强螺栓拼接接头传力特性的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接头力学性能与受力状态,对2组试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各排螺栓传力比、芯板及拼接板截面应力状态、接触面摩擦应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各排螺栓传力比呈马鞍型分布,两端大,中间小;芯板和拼接板应力沿板横向和纵向均呈波浪形分布;不同螺栓压力影响区直径均为2.85倍栓孔直径左右。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得到的部分经验参数可为该类节点设计验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长接头螺栓传力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的受力机理和极限状态,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荷载水平、螺栓排数和螺栓间距等因素对头排螺栓传力比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正在制定的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送审稿第二稿中将长接头排螺栓传力比由早先几稿中的0.35改为0.30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螺栓及其接头可靠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锋 《铁道学报》2001,23(6):68-71
结合九江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进行的大量有关高强度螺栓的试验资料,按照以可靠度理论制定《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的工作要求,本文对高强度螺栓的断裂强度及栓接接头进行了可靠度分析,提出了高强度螺栓的设计轴力值及栓接接头的设计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螺栓连接作为钢桥连接的重要方式,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从1957年开始研究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在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探索下,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研究的道路。本文介绍了我国钢桥高强度螺栓用钢、摩擦面处理技术、安装施工技术、相关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在高强度螺栓连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准确控制轴力的施工方法、不受环境影响的表面处理工艺、具备防锈功能的高强螺栓材质、改善栓群受力的大直径规格将是我国高强度螺栓连接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4种常用钢塔柱现场连接形式优缺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以南京长江三桥为例,对索支撑桥梁钢主塔节段现场连接形式进行研究。通过整体结构有限元分析得出主要荷载工况下节段现场接头处钢塔柱的内力,并根据内力结果对"端面金属接触 张拉型长螺栓并用接头"形式进行构造设计和计算,得出该接头形式在1个节段连接处的具体工程数量:Φ30张拉型长螺栓64套,水平抗剪用M24高强螺栓120套,钢板用量11.2 t。与"端面金属接触 高强度螺栓并用接头"相比,"端面金属接触 张拉型长螺栓并用接头"的用钢量虽然略有增加,但其景观效果、施工性及涂装耐久性均良好,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钢塔节段现场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单圆大直径盾构隧道扩建地铁车站时,采用了预先分为3块的分块型K管片.为了研究分块型K管片接触面的力学性能,按照接触面保留原型、边界由弧形简化为矩形的原则制作试件,在实验室进行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组合荷载达到一定值时,分块间接触面达到滑移临界点,此时接触面间的摩擦由静摩擦变为滑动摩擦,接触面间产生相对位移,混凝土和螺栓的应变陡增,螺栓被卡住.结合试验建立试件的三维几何非线性接触数值模型,对接触面达到滑移临界点时的组合荷载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分块型K管片不同材料接触面的临界轴力弯矩组合包络线,用以判断不同轴力弯矩组合对分块型K管片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为扩挖车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修良 《铁道建筑》2007,(11):20-21
对高强度螺栓摩擦连接面,利用电弧喷涂的方法喷涂一层铝涂层,再进行油漆涂层封闭。试验结果表明,封闭后连接面的抗滑移系数仍然能够满足要求,栓接面也无锈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地铁车辆底架吊挂设备连接结构可靠,常用Bobtail铆钉、高强度螺栓配合HARDLOCK螺母或自锁螺母等紧固件进行安装连接。依据地铁车辆实际结构,建立实验室环境下紧固件连接预紧力测试系统,以预紧力衰减率为考察目标,进行Bobtail铆钉、高强度螺栓配合HARDLOCK螺母、高强度螺栓配合自锁螺母三种连接方式的静动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Bobtail铆钉预紧力衰减率最小,高强度螺栓配合自锁螺母次之,高强度螺栓配合HARDLOCK螺母预紧力衰减最多。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张拉膜结构节点因设计不合理、不恰当和节点连接件的松动和脱落,造成膜结构由局部延伸至整体破坏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探究单向与双向拉伸对膜面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程度,进一步研究膜结构采用螺栓夹板和U形夹具的连接方式对膜面节点应变的影响,以及膜面在竖向和横向施加不同比例荷载时节点的传力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膜面在双向拉伸的情况下,其膜面承载力要高于单向拉伸时膜面的承载力,并且在双向拉伸中,横向与竖向拉力越接近,其膜面承载力越高;采用螺栓夹板连接,其节点主应力方向上的应变比U形夹具连接的节点应变要小。在以后膜结构节点连接方面,应该采用有更多膜面和边绳参与夹板摩擦和挤压的这种连接方式,这样节点的传力方式才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螺栓连接结构中存在很多接触面,接触面的特性是影响结构整体特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探究螺栓连接结构接触面刚度为目标,通过建立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提取特殊接触面间的接触刚度;建立带有实际螺纹结构的螺栓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螺母施加不同的扭矩来模拟螺栓预紧力的变化;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螺栓拧紧过程进行分析,通过预紧力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预紧力下防松垫圈与被连接件这种特殊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刚度,结果表明接触刚度呈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柴油机常规装配条件下,采用应变电测的方法,对螺栓连接的扭矩载荷特性进行试验分析,获得了比较稳定的螺纹副摩擦系数值,最大偏差在5%以内,满足工程需求,实现了螺栓连接扭矩载荷特性的”精确”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螺栓与被连接件刚度求解方法,给出了螺栓转角紧固时控制角度的计算方法,实现了螺栓紧固规范的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衬砌是由衬砌管片通过螺栓连接而成的,在相邻管片连接处存在一个力学特性比较复杂的区域,这个区域存在面面接触及螺栓的连接。将其抽象为面面接触单元及螺栓预紧单元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算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4.
电力机车转向架受拉预紧螺栓连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力机车转向架上连接螺栓出现断裂的现象,对预紧状态下受拉螺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一种考虑螺栓连接板刚度影响的承载能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为转向架上受拉预紧螺栓连接结构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控制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断裂脱落造成的铁路运营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螺栓断裂脱落监测方法。从螺栓断裂脱落监测和防护2方面入手,设计了针对联结节点螺栓群的防护装置,避免断裂螺栓脱落侵入线路。以断裂螺栓部件冲击防护装置产生的应变作为脱落损伤标识量,利用布置于钢桁梁上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应变,根据应变的变化确定螺栓断裂脱落情况。通过制作钢桥横联联结节点模型开展了螺栓断裂脱落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监测螺栓断裂脱落的时间、数量及位置信息,初步验证了应用于螺栓断裂脱落监测的可行性,为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铁盾构隧道管片接头刚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东洋  何川 《铁道学报》2005,27(4):90-95
在对我国地铁单线区间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及内力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面-面接触单元和衬垫单元,采用三维有限元手段对盾构隧道管片纵向接头在不同轴力、弯矩、偏心矩、螺栓预紧力、管片尺寸、衬垫厚度和螺栓位置下的接缝端面转角和接头抗弯刚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θM关系曲线和三维图形曲线分别揭示和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单独和共同作用下的接缝转角和接头抗弯刚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潘永杰 《铁道建筑》2020,(4):115-119
针对高强度螺栓现行施工工序繁杂、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研发了由数控定扭矩电动扳手和应用系统2部分组成的螺栓连接施工管理系统。系统的实施减少了班前班后标定,实现了对螺栓施工全过程和"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有效管控,构建了新的施拧流程;工程部、试验室和物资部的任务分工基于系统进行了精准定位,形成了基于业务流程的协同管理机制;升级了螺栓连接施工的管理模式;明确了螺栓连接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组成;给出了施工和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施工原因引起运营期螺栓断裂的发生概率。本文结合算例对施拧流程的施工期成本和运营期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成本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本文以遂渝线12号无碴道岔道床为例,对12号无碴道岔的轨下基础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为无碴道岔道床的设计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根据多重叠和梁理论,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无碴轨道道岔区轨下基础受力模型,针对无碴轨道板之间接触条件的特点,对无碴轨道道岔区轨下基础受力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在同样荷载条件下,板层之间无紧密连接的无碴轨道的板层拉应力要大于板层有紧密连接结构的拉应力;当道床板层之间紧密连接时,道床板连续与否对道床板弯矩和路基面压应力影响不大。 研究结论:通过建立无碴轨道岔区道床有限元模型对岔区道床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轨道响应进行了探讨,并分析计算了岔区分开式道床和连续式道床的道床板截面最大弯矩供设计时参考。道床板层之间紧密连接时,道床板连续与否对道床板弯矩和路基面压应力影响不大,故道床设计时可针对分开式道床和连续式道床的特点进行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HXD1型机车牵引座的螺栓连接方式中的特殊点及其机理,并通过受力计算说明了衬套对螺栓使用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析HXD1型机车牵引座的螺栓连接方式中的特殊点及其机理,并通过受力计算说明了衬套对螺栓使用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