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娟 《摩托车技术》2011,(10):21-21
今年5月12日,环保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2011年第38号文的形式联合发布《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编号为GB14621一2011。该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国家标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怠速法)》(GB 14621一2002)被废止。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2种金属蜂窝催化剂,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活性和耐热性能的测试,并选择某CG125摩托车进行了催化转化器匹配技术的研究,采用最优化的方案,进行了10000km耐久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排放技术能够使CG125摩托车达到GB 14622-2002第2阶段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技术》2004,(11):11-13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所有进行定型的摩托车将根据《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4622-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我国也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14622-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18176-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20998-2007),成效显著。现将摩托车新型燃油蒸发技术方案同目前市场上所采用的燃油蒸发技术方案作一对比。  相似文献   

5.
杨巍 《摩托车技术》2012,(10):35-36
2008年7月,国家开始实施GB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 18176-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及测量方法(工况法)》和GB 20998-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燃油蒸发技术方案同目前市场上采用的燃油蒸发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泰国摩托车排放标准TIS 2130-2545(2002)是 一部较完整的规则,适用于车质量小于400 kg、排量 大于50mL的摩托车,其中包括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 放试验(工况法试验)和燃油蒸发排放试验;还包 括二冲程摩托车烟度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摩托车排放,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摩托车排放的控制,欧洲已在2006年实施了欧Ⅲ排放法规。我国政府已在2007年4月3日颁布了GB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和2007年7月19日颁布了GB2099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上述两项摩托车排放国家法规均要求在2008年7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8.
2011年,国家修订发布了GB14621—201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标准代替原来的GB14621--2002标准;2010年发布了GB17352--2010《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的性能及安装》标准代替原来的GB17352--1998标准;GB18100.1~3—2010《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标准代替原来的GB18100--2000标准等。目前,工信部车辆产品公告、环保部的车型环保公告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的3C认证已开始实施这几项新的国家标准,下面就每项新修订的国家标准与原版标准进行对比,主要介绍差异情况,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两则公告:一是撤销28家未通过生产准入考核的摩托车企业,撤销企业的相关产品自2005年6月30日起不再作为车辆产品注册登记的依据;二是封杀141家摩托车企业中不符合国家标准GB14622-2002《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第二阶段要求的2100多款摩托车。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国家环保部正式颁布了《GB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GB18176—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同时颁布的还有《GB20998—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各研究机构、成车厂、排放关系部品生产商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也提出了不少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摩托车排放标准现状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和世界范围内对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各国对摩托车的油耗、排放标准要求也越来越严.表1~表9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摩托车排放限值标准的现状和修订过程.表10~表11是我国摩托车的排放限值标准,即GB 14621-1993.从中可以看出,要求还是比较低的.不过,我国已经制定了新的排放标准即GB 14622-2000.该标准达到了欧洲Ⅰ号排放标准,将于明年1月实施.我国北京市更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见表12~表14.该标准相当于我国台湾省二期排放法规,并在有些方面已超过了欧洲Ⅱ号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实施《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 18176-2002,以下简称GB 18176),现公告如下: 一、自2005年1月1日起,所有进行新定型的轻便摩托车必须符合GB 18176第2阶段型式核准排放限值的要求。企业应向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环保达标车型核准的申报。  相似文献   

13.
贾雨  王青  李大维 《摩托车技术》2006,(10):104-107
目前,在欧盟正式发布的摩托车排放法规技术指令97/24/EC及修订版2002/51/EC和2003/77/EC中,只对两轮摩托车提出了欧Ⅲ排放限值及测试循环要求,作为摩托车欧Ⅲ排放法规其它部分的完善,如:WMTC测试循环的采用、轻便摩托车EUⅢ限值、三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速公路摩托车排放法规自1980年生效后20多年未做过修订,2002年7月,美国环保署提出了重新修订高速公路摩托车排放法规的议案,2005年  相似文献   

15.
8月7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实施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国家第Ⅲ阶段排放及燃油蒸发标准的公告》。要求自该公告发布之日起,所有新定型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必须符合GB14622--2007、GB18176—2007和GB209982007排放限值的要求。并要求符合国Ⅲ标准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型号必须与国Ⅱ车型的型号加以区别,而且对污染物排放达标的摩托车车型的型式核准申报和变更提出了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16.
贾雨  王青 《摩托车技术》2003,(5):24-24,43
2002年9月20日,欧盟正式发布了97/24/EC的修订指令2002/51/EC,该指令规定了摩托车Euro Ⅱ阶段及两轮摩托车EuroⅢ阶段排放要求和欧洲摩托车排放法规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7.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包含控制部件和较多系统单元、设计结构复杂的系统,还涉及到与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的匹配、整车性能的匹配等问题。由于我国燃油蒸发排放标准GB20998—2007与Ⅲ阶段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622—2007、GB18176—2007同步实施,建议摩托车企业在新车型开发、发动机设计、化油器匹配及调整时,要综合考虑系统设计,研发出蒸发、尾气排放、车辆动力性能兼顾的技术方案,并广泛开展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国标GB19758-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于2005年5月30日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同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制定主要是控制和减少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排烟。摩托车排烟的主要成分是氧化或未被氧化的润滑油颗粒,另外一些成分是发动机燃烧形成的硬质颗粒,这些颗粒如果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排放新标准实施的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摩托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加,摩托车对大气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为此,对于摩托车排气污染的治理已经制订了如下日程表:2003年新定型的摩托车(不含轻便摩托车)产品污染物的排放应当达到相当于欧盟第Ⅰ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04年新定型的摩托车(不含轻便摩托车)产品污染物的排放应当达到相当于欧盟第Ⅱ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05年新定型的轻便摩托车产品污染物的排放应当达到相当于欧盟第Ⅱ阶段的排放控制水平;2006年前后我国所有新定型的摩托车产品污染物的排放应当达到国际先进排放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0.
11月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59号公告,准予天津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摩托车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南昌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及重庆市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5家单位承担新生产摩托车排放污染申报检测工作。其中南昌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项目包括《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GB14622—2007)和《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GB18176—2007),其余4家除以上2项外,还承担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20998—2007)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