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出现的坑槽、露骨、冒浆、弯沉超标、搓板、沉陷等早期损坏的调查,重点对沥青路面水损害和弯沉超标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半刚性基层损坏状况无损评价体系,依托昌樟高速公路改建工程检测面层表面和基层表面损坏状况及贝克曼梁/FWD弯沉值。结果表明:面层表面损坏状况和弯沉均与基层损坏状况无良好相关关系;基层表面弯沉平均值与基层损坏状况有显著相关性,而采用弯沉代表值时相关性较差。提出"基层模量比"评价指标表征基层损坏状况,并依据基层表面弯沉平均值建立了基层模量比分类评价标准。最后利用FWD弯沉盆检测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基于最大程度利用硬路肩的绿色理念,在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进而对比分析硬路肩有无侧向约束下的弯沉值,以此得到了硬路肩的弯沉修正系数,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硬路肩有无盲沟的弯沉值。研究表明:硬路肩无侧向约束条件下的弯沉值大于有侧向约束条件,在测试点位横坐标已确定的条件下,佛开高速公路硬路肩的弯沉修正系数为91.1%;盲沟位置和盲沟前后位置弯沉测试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盲沟对结构整体承载力影响不大。研究成果可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硬路肩承载力评价及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将沥青混和料看作多孔介质,用有限差分法对饱水沥青路面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研究排水基层路面的动力响应并与未设排水基层的路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抑制水损坏的机理。结果表明,设置排水基层后,正负动水压力和渗透力交替循环出现的现象仍然存在,但水压和渗透力均大大降低,进而抑制水损坏的发生;路面弯沉以波的形式向前传播;路面结构的变化对弯沉影响很小,弯沉并未因排水基层模量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刘怀相 《中外公路》2005,25(1):26-28
在利用落锤式弯沉仪对高速公路路基95区进行检测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分析计算方法,对不同土质的路基动态弯沉盆进行系统分析和动态拟合,并以此反算土基动态模量。研究表明:非线性材料土基的动态模量在一定的级别荷载作用下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点对点"测基层弯沉和厚度、底基层弯沉和厚度及路基模量的方法,建立了半刚性基层各类损坏和模量的关系。根据此关系,结合路面结构层承载力的要求,采用乳化沥青再生技术,提出了基于半刚性基层损坏状况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对策。经试验路10年重载交通验证,该再生维修对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湖南省临长高速公路和湘耒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采集了总计46941个路基路面结构质量检验数据,包括路基、路面基层和沥青面层弯沉,路面基层和面层厚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编写出随机变量变异性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并利用该程序对这些样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路基路面结构弯沉、路面结构层厚度、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等参数的概率分布,分析得到的各参数变异系数分布范围基本反映了我国当前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可供修订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中江高速公路改扩建软基路段沥青路面硬路肩承载力和利用方案,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的单点弯沉值和弯沉盆参数评价沥青路面硬路肩承载力,通过现场取芯试验验证落锤式弯沉仪FWD承载力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中江高速公路软基路段沥青路面仍具有较好的整体结构承载力,基层损坏严重是造成硬路肩部分路段弯沉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承载力评价结果和路面加铺厚度推荐了沥青路面硬路肩再利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更加适合于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该文主要对沪宁、沿江和镇溧共3条典型高速公路进行了观测,分别使用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弯沉、路面的破损状况和车辙等长期路用性能进行评价与分析。长期使用性能结果表明:柔性基层比半刚性基层高速公路路面弯沉大,但随观测年限递增,弯沉增长变化率比半刚性基层小;柔性基层的路面破损率和破损增长率均要小于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比半刚性基层的车辙深度大,但车辙深度随时间的增长变化率和半刚性基层基本相当。综合考虑路面结构的弯沉、破损状况和车辙以及长期经济性可得,选择柔性基层类型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更适合于江苏省的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10.
轴载、轮胎内压与轴载换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不同路面强度状态、不同轴载和不同轮胎压力下轮胎与路面接触压力和弯沉的测定,对以弯沉为指标的轴载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进行分析和试验验证,对轴载换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轴载的增加对路面结构造成的损坏比轮胎压力的增加要严重的多。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发展,导致用于路基弯沉检测的单后轴车(标准车)产量日趋减少。为使路基弯沉检测更为完善、合理,笔者尝试采用较为常见的双后轴车进行路基弯沉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进行路基回弹模量反算。首先,基于弹性半空间体基本理论,分析单、双后轴车用于路基弯沉检测并反算回弹模量的计算公式;其次,依托霍州至永和关高速公路项目,采用单、双后轴弯沉车对不同填料路基回弹模量进行实测;最后采用现场实测数据对理论推导计算公式进行验证,该结论为双后轴车用于路基弯沉检测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梅勇 《公路与汽运》2011,(2):125-128
针对湖南省境内高速公路的水损坏现象,选取湖南省临长(临湘-长沙)、耒宜(耒阳-宜章)、衡枣(衡阳-枣木铺)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进行空隙率及冻融劈裂试验研究,分析了在湖南特定湿热环境下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对策--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GFC罩面).  相似文献   

13.
朱春福  程培峰 《公路》2022,(4):46-55
依据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衰减程度划分脱空程度,在同板弯沉差的基础上以同板弯沉差比较值作为脱空评定的标准,符合路面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并能减小道路差异、检测方法对脱空评定的影响,提高标准的适用性。该标准在鹤大高速、烟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效果表明:对板底脱空的识别率达100%,对脱空程度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2.3%。  相似文献   

14.
朱春福  程培峰 《公路》2022,(4):46-55
依据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衰减程度划分脱空程度,在同板弯沉差的基础上以同板弯沉差比较值作为脱空评定的标准,符合路面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并能减小道路差异、检测方法对脱空评定的影响,提高标准的适用性。该标准在鹤大高速、烟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效果表明:对板底脱空的识别率达100%,对脱空程度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2.3%。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5,(9)
以安徽省、江苏省多条高速公路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弯沉盆参数和道路各层模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FWD多点弯沉差值的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状况评价方法,用不同弯沉盆差值来评价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结构承载力状况。基于FWD实测弯沉盆数据,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竖向挠度过大是引起机场道面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弯沉是机场道面结构设计时的重要考虑指标。影响道面弯沉的因素有很多。该文通过对影响道面弯沉的三个最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为面层厚度、面层材料弯拉模量和基层顶面反应模量,得到不同影响因素对道面弯沉的影响程度,比选出对弯沉影响最大的因素,作为改善道面挠度时优先考虑的指标,为道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含  栾海  易军艳  艾欣满 《公路》2021,66(11):67-72
为研究吉林省典型处治土路基顶面动静模量和动静弯沉转换关系并确定处治土路基验收弯沉标准,依托长余高速公路和双洮高速公路,针对石灰处治黏性土与水泥处治砂性土路基,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其路基顶面FWD动弯沉与贝克曼梁静弯沉间的相关性,同时基于现行规范所提出的路基模量与动弯沉关系模型计算了路基顶面动模量,并与承载板所测路基静回弹模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两种典型路基顶面的动静模量与动静弯沉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路基顶面动静弯沉间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路基顶面动静模量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后,采用双层路基结构体系计算模式,提出了吉林省典型处治土路基验收弯沉标准值,为吉林省典型处治土路基的施工控制,以及检测和验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现行规范中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并考虑当前沥青路面的损坏特点及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特点,提出了考虑了不同层间粘结条件、以弯沉、沥青层最大拉应力、半刚性层底最大拉应力以及剪应力为设计或验算指标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比较了新设计方法及2006版规范设计方法的计算差异,并以湖南省邵永高速公路实体工程为例介绍了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9.
超载作用对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轴栽换算,分析了轴栽质量对路面结构的破坏程度,并以广东某高速公路为例,对超载作用下的路面结构进行了受力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车辆轴重超载对路面结构的损坏程度随轴栽的增加呈指数级增大,路表弯沉及各层应力则基本呈线性增大;严重的超载对路面结构的损坏极大,在所测最大轴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路表弯沉值甚至达到设计值的19倍之多,...  相似文献   

20.
现场热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强度评价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宏志 《中外公路》2007,27(4):96-98
为评价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前后结构强度变化,通过对安新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工程分别采用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法和贝克曼梁(BB)法进行现场试验,得到再生前后的沥青路面静态弯沉(l0)、PFWD动态弯沉(lp)和PFWD动态模量(Ep)。静态弯沉与PFWD动态弯沉和PFWD动态模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FWD法较BB法更可靠、稳定,可以作为评价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路面强度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