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侧墙混凝土裂缝是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裂缝控制的关键和难点。基于工程监测及理论评估结果,分析了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介绍了侧墙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及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方法;提出通过温度场和膨胀历程的双重调控提高混凝土抗裂性技术。这可为地下工程侧墙混凝土裂缝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由于轨道交通特殊的服役环境,混凝土结构时常处于干湿交替、运营振动或局部腐蚀性介质侵蚀等环境状态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已经引起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分析探讨了氯离子迁移系数、电通量、抗碳化性能、早期抗裂性等混凝土耐久性主要技术指标;同时,根据近年来混凝土原材料的实际变化情况,重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难点及控制因素(如水泥比表面积、早期强度等),特别针对侧墙、顶板等难养护部位的裂缝控制措施进行了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诱导缝在释放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的纵向内力、控制车站的纵向变形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车站防渗漏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介绍一种新型的诱导缝设置方式,并通过新型止水材料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站的应用分析,总结新型诱导缝在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渗漏方面的使用经验,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土层软弱,地下水位高,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自重及其压重难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依托上海轨道交通某地下车站工程,通过现场试验的3根抗拔桩,分析了该抗拔桩的荷载–位移曲线特性以及桩身弹性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呈现缓变形,在设计极限荷载下试桩并未破坏;试桩最大上拔位移量主要来源于桩身的弹性变形,桩土之间塑性变形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围绕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施工工序,对地下车站的施工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措施。通过研究其中潜在的风险发生机理,将有助于建立轨道交通建设风险控制体系,减少并控制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施工中的风险事故。  相似文献   

6.
影响轨道交通明挖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的因素有车站选址、车站规模、施工工艺选用、装修标准、周边地质及地域经济差异等。通过对轨道交通明挖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组成要素的分析,归纳出影响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下墙是软土层轨交地下车站常用的围护结构,上海轨交地下车站一般采用叠合结构。通过对地下墙接缝渗漏、夹泥露筋、内倾占内衬等影响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求地下车站地下墙的防水质量和结构耐久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五路口地下暗挖双层岛式车站为工程实例,系统地阐述了车站与区间段和渡线段交接处的薄弱环节堵头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并介绍了施工关键技术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下车站结构渗漏水既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顽疾",也是国内外防水界亟待攻坚的难题。通过对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水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结构防水新机理和新技术的研究,分析和阐述了"柔性防水材料"与混凝土结构刚性体之间的"软连接",保证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水达到长期可靠的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轨道交通施工质量,需要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这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整体工程安全性与质量的关键。鉴于此,从放样、导墙、成槽、护壁、刷壁与清孔、钢筋笼、接头以及水下混凝土的浇筑等施工环节入手,对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提升后续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是国内目前在建的最长、最宽的湖底明挖现浇隧道。针对该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容易开裂、渗漏的难题,采用水化–温度–湿度–约束耦合模型,对其关键部位在材料、结构、环境、施工等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收缩开裂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介绍和分析了通过原材料控制、配合比优化、施工工艺优化,并在开裂风险较高的侧墙和顶板部位掺用高效抗裂剂降低混凝土温升,补偿混凝土收缩的成套技术措施,控制主体结构混凝土收缩开裂风险系数不大于0.7。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至今超过6个月未出现贯穿性收缩裂缝。  相似文献   

12.
地下结构工程由于过早开裂导致渗水、钢筋锈蚀等现象而影响正常使用,文章通过在地下结构工程混凝土中掺入纤维素纤维,研究了混凝土塑性抗裂试验及现场试验段裂缝控制,通过试验数据及调查结果证实了掺加纤维素纤维是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抗裂防渗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紧邻既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开挖过程中土体卸载引起既有车站变形的风险。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12标民生路站—昌邑路站区间下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6号线民生路站,介绍了工程紧紧围绕承压水治理、基坑开挖、监测三个方面开展的工作,分析了超深基坑承压水控制、超小型基坑开挖施工技术以及紧邻既有运营地下车站开挖基坑沉降保护控制措施。该工程做法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到网络化时期后,对车站导示系统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形成科学有序、人文关怀的车站导示系统视觉形象,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标志设置指导手册》有关内容,介绍了标准地下两层车站、其他类型车站及换乘车站的导示系统设置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合理的防水技术及耐久性设计对于结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车站防水设计,介绍了1号线车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分析、总结了不同结构型式的接缝防水技术。  相似文献   

16.
SMA-13改性沥青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高温稳定性、耐久性、抗滑性、低温抗裂性能,常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上面层,但其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重视各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SMA-13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渗漏水问题始终是车站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结合上海地质条件和地下车站建设工程的管理经验,首次在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中,将车站治理渗漏水作为防排水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设计,形成《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排水专册》,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车站结构治理渗漏水技术。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为地下4层岛式车站,是在缺失⑥层土的地质情况下施工的。叙述了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和Z1区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创新技术和必要的技术措施,以确保车站施工顺利进行;通过对基坑变形和降承压水等方面的有效控制,确保了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SMA是一种用来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的新型沥青混合料,因其耐使用、封水抗滑、高温稳定、低温抗裂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国内外得到大量应用。由于目前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沥青路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原材料控制、沥青用量及温度控制、级配控制以及混合料等方面出发,分析论述了SMA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可为SMA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下结构拆改项目施工过程中,为减小结构拆除后对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基坑变形,满足现场地下结构拆除作业要求,在地下结构拆除前,需对基坑围护结构采取加固措施。采用在外墙内增设抗侧力墙的方法能成功地解决地下结构拆改加固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实际项目为例,综合分析了地下结构拆改加固中的施工技术与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原外墙与抗侧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为类似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