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重庆长江鹅公岩大桥东塔柱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桥东塔柱高强泵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泸州长江大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超英 《桥梁建设》2002,(4):53-55,58
结合隆纳铁路泸州长江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从原材料选用,配合比优化设计及混凝土养护方面介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实际钢管混凝土拱桥为背景,分析了钢管混凝土配合比原理,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优化设计,其力学强度、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干缩及自身体积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按试验配合比拌和混凝土应用于工程中,探测表明混凝土密实度良好,成桥线形与设计吻合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介绍通过强化技术管理,促进和推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配合比优化设计和施工工序管理水平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吴贤国  陈彬  刘琼  邓婷婷  陈虹宇  王雷 《隧道建设》2020,40(12):1691-1699
为减少由于耐久性不足而导致的混凝土结构劣化损伤,实现快速准确地确定配合比优化方案,以吉林某隧道工程为背景,选择混凝土耐久性主要指标抗冻性(动弹性模量)和抗渗性(氯离子渗透系数)为研究目标,建立一种LSSVM-NSGA-Ⅱ算法。基于原材料及配合比,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实现混凝土动弹性模量和氯离子渗透系数耐久性指标高精度预测,将回归预测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并结合规范及工程项目要求建立原材料及配合比相关的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NSGA-Ⅱ实现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1)将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氯离子渗透系数作为耐久性评价指标并利用LSSVM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精度高; 2)所得预测回归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以混凝土抗冻性和抗渗性为目标,利用NSGA-Ⅱ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后,可以获得配合比优化目标值; 3)经试验可知,混凝土工作性能等均符合规范和工程项目要求,且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研究结果反映了该模型在配合比多目标寻优中的智能化、精准化。  相似文献   

6.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以优化设计半干硬性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为研究目的。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半干硬性水泥混凝土,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中干硬性混凝土具备水灰比小、用水量少、强度高、快硬以及密实性好等各种特点,这种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应用不多。因而,在实际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优化设计半干硬性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以确保提升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半干硬性水泥混凝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仅采用力学模型计算路面板厚的弊端,本文采用正交优化设计理论,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相应的约束条件,以最小的造价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相似文献   

8.
C50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典型自密性和填充性的特种混凝土,其组成材料比例对技术性能和应用效果影响显著.根据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结合临江红水河特大桥工程实际要求,进行C50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原材料品种和掺量,并在工程应用中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钻孔桩海工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现场混凝土灌注工艺、施工中的关键控制点以及质量检测、评定,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不做任何装饰的要求,采用密实骨架堆积法对清水饰面混凝土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配制出密实、无蜂窝麻面的混凝土.经工程应用,完全达到了清水混凝土的表观要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阶段是保证路面实体强度的首要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笔者依据多年的经验并结合多条高速公路的施工监理实践,在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B段的施工监理过程中,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阶段,从原材料各个主要因素入手对配合比进行单因素优化设计,找出原材料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主要是抗折强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南澳大桥主桥工程为对象,对C60高性能混凝土组成原材料进行优选,然后通过调整水胶比、砂率以及外加剂掺量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通过测试C60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从中选择各项性能较好的配合比作为设计配合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易浇注而不离析、能长期保持力学性能、早期强度高、在恶劣条件下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逐渐应用于重大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3.
谢伟英  黄顺祥  丘庆发 《公路》2007,(1):218-220
对东沙大桥主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产生开裂提供技术平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水泥用量、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和高效缓凝减水剂的“三掺”混凝土配制技术,运用密实骨架堆积理论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通过预埋冷却水管降温措施及严格的施工管理,不仅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由温度应力而出现的裂缝,而且大幅地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4.
为使桥面铺装更加经济合理,研究基于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对桥面铺装纤维混凝土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最紧堆积密度法对粗集料的级配进行优化,比较掺与不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选出经济合理的混凝土基准配合比;对3种掺量纤维进行坍落度和抗压强度测试,选出最佳纤维掺量;最终得到最佳纤维混凝土配合比;基于三淅高速公路建设铺筑试验段,施工过程顺利,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和设计过程,提出了全面定量确定高性能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实现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的配合比设计,为以后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通过考虑技术上和经济上两方面的要求,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优化设计配合比,降低施工成本。本文提出了优化配合比设计的技术方法,即沥青混合料配比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应用效果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谢光宁 《中外公路》2011,31(2):82-84
针对广东省某新建高速试验路存在强度富余度不足的问题,采取单因素分析法对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基础上结合SHRP高性能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优化。以不掺入导热填料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为基础配合比,分析确定掺入石墨后最佳油石比。同时,结合材料复合理论,对不同掺量石墨的导热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及导热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确定石墨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19.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红  傅智 《公路》2003,(7):10-24
介绍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编写的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包括普通路面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的确定与调整。希望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时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与施工质量控制时参照。  相似文献   

20.
王伟成  钱培舒 《公路》1995,(10):1-4
本文采用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为路面水泥混凝土的设计指标。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探讨了影响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及含砂率的主要因素,并考虑到化学外加剂与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在确立配合比各参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配合比电算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