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 《珠江水运》2022,(2):42-43
黄泽霖,广东汕头人,1968年10月12日生,1992年11月参加工作至今,先后任汕头航标处汕头航标管理站鹿屿灯塔航标工、班组班长. 初心不忘的"守塔人" 众所周知,孤岛生活气候恶劣、枯燥乏味,工作环境差,一般人一周都难以忍受,但黄泽霖同志在鹿屿岛值守灯塔一值就是30年.他带领鹿屿班组5名职工,长年累月坚守在孤岛上,寒...  相似文献   

2.
正福建漳州的一个渔村,有这么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以塔为家,坚守着儿时的梦想——穿上制服,为人民服务。成为航标人后,他的梦想升华为"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种为父老乡亲、为过往船舶点亮回家之灯的信念。他就是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厦门航标处漳州航标站党支部书记蔡亚财。灯塔指引安全归航蔡亚财守护的镇海角灯塔是我国自行勘察、设计和  相似文献   

3.
正新时代的青年能做什么?青年人又将怎样履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来自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海鹰"青年突击队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从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助航设施建设维护,到广州航标处"百塔计划"的稳步推进;从对海角天涯的灯塔灯桩的执着守护,到在科研创新上的攻坚克难;"海鹰"突击队成员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用活力与行动,实地践行着"平安航程,航保情深"的核心价值观。江海之上的灯塔航标,孤独却执着地照明一方水域,在外人眼中,无疑它们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但灯塔航标从建立、维护到更新,背后是一整套艰苦而无休的系统工程,外人却无法得知。  相似文献   

4.
<正>在秦皇岛南山之巅,高耸的灯塔之下工作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那里没有声势浩大的生产场面,只有忠实的守护;他们那里没有人头攒动的繁华与喧闹,只有灯塔射出划过夜空的光柱和潜行于海天间静静的电波。平淡工作的背后是航标人特有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星期五值班室"没人"塔在,人在。值班员不会不在值班室,可是星期五上午,你来到高大、静寂的南山头灯塔值班室,你很可能找不到值班员,不过你寻声来到通向灯塔顶的塔筒内可以隐约听到塔顶传来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正周成祥是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航标处朝连岛、千里岩灯塔长。从1976年参军入伍,分配至朝连岛灯塔执勤开始,他一直坚守在海岛守塔岗位上,至今已整整41年。"坚守朝连岛和千里岩岛灯塔,已经40多年了。一片海,两个岛,一份工作,两块菜地,这是我平凡的人生。"这是60岁的灯塔长周成祥在他的工作日记里写下的话语。2017年7月26日,周成祥在朝连岛上站完最后一班岗后,他挥泪与相守了几近一生的灯塔告别。即将退休的  相似文献   

6.
表角灯塔作为汕头市的“望海角”位于该市广澳港东南角,是汕头港标志性建筑,它指引着过海和入港的船只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7.
<正>11月24日,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灿明及其妻子为原型的戏剧《守塔日记》,作为广东省第八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开幕仪式的压轴节目上演,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极大反响。《守塔日记》讲述的是广州舢舨洲灯塔灯守员黄灿明夫妇作为航标世家,让灯塔精神薪火相传的故事,情节以黄灿明心系灯塔,无私奉献,在航标四代守护的思考与抉择思想斗争为主线,体现了航标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朴实情感。据悉,为深入挖掘《守塔日记》思想内涵,广州市文广新局组织广州市文化馆在2015年4月组织了8位创作艺术家登上  相似文献   

8.
<正>苏贵聪、朱汉轩、何明爱、黄灿明……他们都是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员工;他们也都是全国劳模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他们是灯塔下、风雨里的航标人。说起航标人,故事总那么温暖动人,就好像航标带来的希望一样。远离人群,独居小岛,孤独会被无限放大,而他们却将这份孤独转化成坚守,为过往的船只指明航向。他们的故事或短或长,但无一例外,都是航标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于有来是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老铁山灯塔灯塔长,2022年7月将年满60岁退休.自1982年参加航标工作以来,至今已守护老铁山灯塔40年.守护百年灯塔,一件事一做40年,于有来说:"灯塔就是我的老朋友,退休后我也会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10.
鹿屿明灯     
正鹿屿灯塔,位于粤东沿海汕头港鹿屿岛,始建于1880年,由英国人建造。鹿屿灯塔是我国南海海区迄今最为古老且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塔,完好地保存着当年的雾炮和灯守房等历史遗迹,它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于2010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建塔肇始鹿屿,曾用名龟屿,位于汕头港湾内,进入汕头"门  相似文献   

11.
正滘尾角灯塔伫立在广东省徐闻县角尾乡的一个岬角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5′,北纬20°13′。远远望去,灯塔似一座欲拔而射的火箭,直冲天际。走近灯塔,夺目而入的"中国大陆最南端"七个遒劲的大字熠熠生辉,使灯塔显得格外巍峨壮丽。灯塔前世徐闻,地处在中国大陆最南端,以"地通海,涛声震荡,徐徐而闻"而得名。徐闻港是中国最早的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苏贵聪是广东海事局汕头航标处的一名灯塔养护工,值守在香港至汕头航线间的红海湾遮浪岛上的灯塔。30年来,他“像爱护[睛一样爱护灯塔”,在单调枯燥的养护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创造了灯塔复光率30年100%的记录,为粤东沿海这条重要航线安全畅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船员们亲切  相似文献   

13.
正灯塔,矗立在天涯岬角、孤岛海岸,无论岁月蹉跎流逝,还是季节更替流年,无论暴风骤雨、阴霾迷雾,还是飞沙走石、风和日丽,始终为茫茫大海航行的船舶指引航程,为万里远航归来的船员点亮温暖。灯塔之上,有着这样一群常年值守的守塔人,他们始终铭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航标精神,以热爱本职的精神和不畏艰险  相似文献   

14.
孙会梅 《珠江水运》2013,(Z1):128-129
他,2012年"汕头市劳动模范",在劳模辈出的汕头航标处,他是最年轻也是唯一的"80后"劳模。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工作时神情专注,平日里脸上总带着朴实憨厚的笑。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他就像大海中的闪闪明灯,总能给人一些温暖与力量。他,就是汕头航标处三百门航标站青年航标工杨主超。根正苗红的"标二代"  相似文献   

15.
蔡庆斌 《珠江水运》2012,(16):54-55
在急难任务前,他们日夜兼程、攻坚克难;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自加压力、变废为宝;在业余时间里,他们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他们,是汕头航标处航标养护中心党支部。尽管创先争优活动的大幕即将落下,但汕头航标养护人创先争优的脚步永不停歇。因为,全面创先、全员争优已经成为他们的写照、成为他们的追求、融入他们的血液。他们叫"孺子牛"今年,汕头航标处的水标保养工作从原来的分批开展变成了集中在6月份进行,原本历时三个季度的保养周期压缩至前两季,这就意味着航标养护中心必须在集中保养前完成所有水标及配件的准备工作,同时,为了减少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16.
《珠江水运》2012,(3):74-77
灯塔,是一种矗立在生命之岸的语言,对于在大海中谋生的人们来说,它是指引大家安全归家的路标。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记着黑暗中的那盏灯,却会经常忽略为他们点亮、守护那盏灯的人——守灯员,他们的职业可能需要一辈子去坚守、甚至可能付出生命,他们的生活近乎与世隔绝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黄前坚 《珠江水运》2014,(13):45-46
本文在参考相关资料和现场勘探的情况下,认为必须对田尾角灯塔进行迁址重建,同时对新建灯塔的选址、灯高、防雷等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正熊发仁,现任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燕尾港航标管理班班长。为守护好燕尾港周边海域航标,保障海港安全,他几乎耗尽一生风华。他将船只和航道的安全刻进自己的人生,用双脚诠释着对海港的坚守,是航标人服务"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保障港口安全运营和水运经济发展的杰出代表。坚守初心38年他是敬业的航标灯1978年,19岁的熊发仁从湖北荆州老家应征入伍来到苏北小镇燕尾港,1983年随所在部队移交到连云港航  相似文献   

19.
蔡庆斌 《珠江水运》2012,(15):54-55
在急难任务前,他们日夜兼程、攻坚克难;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自加压力、变废为宝;在业余时间里,他们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他们,是汕头航标处航标养护中心党支部。尽管创先争优活动的大幕即将落下,但汕头航标养护人创先争优的脚步永不停歇。因为,全面创先、全员争优已经成为他们的写照、成为他们的追求、融入他们的血液。  相似文献   

20.
当夜晚降临,漫无边际的海面,慢慢被黑暗笼罩。抬头望去,在黄渤海交界处的老铁山,老铁山灯塔闪烁着温暖的灯光。这点点光芒,为漂泊在海上的人指引方向;这点点光芒,温暖了航海人的心房。在塔上,有一群日夜陪伴着她的人们,他们是灯塔值守人。孤独的"守塔"人"保证灯塔正常运行,是我们神圣的职责。"老铁山灯塔值班站长孙国民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