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3月16日,东京备忘录(Tokyo MOU)发布第7号通告,要求各成员国实施由中国海事局主导制定的《船舶能效规则港口国监督检查(PSC)导则》(以下简称《检查导则》)。该导则经东京备忘录第25次委员会审议以及常设工作组讨论通过,最终在亚太地区东京备忘录成员国正式实施,成为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检查的技术标准。这是中国在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检查方面首次主导并被东京备忘录国家认可的PSC检查导则,实现了中国从学习国际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7月1日,巴黎备忘录组织(PARIS MOU)公布了其2022年港口国监督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年报概述了2022年备忘录港口国监督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检查数据,并回顾了巴黎备忘录成立40年以来备忘录各成员国在统一协调机制下为消除低标准船舶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中所有数据采集自2013年7月4日各相关备忘录官网数据库,本季度港口国船舶检查及滞留情况,涉及PARIS MOU/TOKYO MOU/IO MOU/Mediterranean MOU/Black Sea MOU五个备忘录组织。
  其中,港口国检查滞留原则,参照中国海事局编写的《港口国监督检查缺陷英语描述与处理指南》,缺陷编码来源于TOKYO MOU/PARIS MOU等官网公开资料。  相似文献   

4.
尧乐 《海运情报》2004,(2):27-28,32
为了排除低于标准船,必须实施港口国监控(PSC),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港口国监控实施体制。为了提高实际效力,世界各地都签署了备忘录(MOU),建立了各国协调的实施体制。在欧洲设有巴黎MOU,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设有东京MOU,此外还有6个MOU(地中海、黑海、印度洋、拉丁美洲、加勒比海、西非和中非)。  相似文献   

5.
《中国船检》2011,(9):I0028-I0028
各有关船公司: 巴黎备忘录(Paris MOU)、东京备忘录(Tokyo MOU)、印度洋地区港口国控制备忘录组织(Indian Ocean MOU)、黑海地区港口国控制备忘录组织(Black Sea MOU)、地中海地区口国控制备忘录组织(Mediterranean MOU)和南美港口国控制备忘录组织(Vina Del Mar MOU)都将在2011年秋季开展集中大检查(CIC)。  相似文献   

6.
张进 《世界海运》2015,(2):30-33
香港港口国监督检查(PSC)及管理经验一直为东京备忘录成员国所赞扬。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PSC工作经验,介绍香港港口国监督检查对改进内地港口国监督工作的诸多启示和借鉴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进内地PSC检查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2年4月16日至19日,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谅解备忘录组织(简称"东京备忘录")第22届委员会会议在智利维尼亚德尔马市(Vina Del Mar)举行。会议由东京备忘录组织现任主席来自新加坡的Ong Hua Siong先生主持。16个成员国(地区)和7个观察员组织派代表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8.
尧乐 《海运情报》2007,(3):33-34
为了协调各国实施港口国监控(PSC),欧洲设有“巴黎MOU”,亚太地区设有“东京MOU”,此外还有6个MOU(地中海、黑海、印度洋、南美、加勒比海沿岸、西非和中非)。美国虽然不是这些MOU的正式成员,但作为各地区MOU的观察员而构建协作体制,独自实施港口国监控。  相似文献   

9.
自1982年在法国巴黎商定世界上第一个备忘录巴黎谅解备忘录(PARIS MOU)建立港口国监督制度,至今,国际社会已成立九个备忘录PSC组织和美国海岸警备队(USCG).这些PSC组织对全球航运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影响力较大、滞留率较高的备忘录组织是巴黎、东京备忘录组织和美国海岸警备队.PSC检查力度较大的重点港口区域是澳大利亚、美国、巴黎和东京备忘录地区.参与东京、印度洋两个备忘录组织的成员国澳大利亚一直是滞留船舶大户.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备忘录第14届委员会会议决定,2005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备忘录各成员国将在亚太地区统一开展针对船舶操作性要求的港口国监督集中检查活动(concentrated Inspection Campaign)。交通部海事局要求各单位按照文件及东京备忘录秘书处发布的《船舶操作性要求集中检查活动指南》的要求,做好与集中检查活动相关的;隹备、宣传、实施检查及数据上报和核对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尧乐 《海运情报》2008,(1):24-25
目前,世界上实施港口国监控(PSC)的MOU有8个,即欧洲的巴黎MOU,亚太地区的东京MOU,以及地中海,黑海,印度洋,南美,加勒比海沿岸,西非、中非的MOU。  相似文献   

12.
俞磊 《中国船检》2009,(7):92-94
继巴黎港口国监督谅解备忘录组织(Paris MOU)于1982年成立以后,南美地区和亚太地区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成立了港口国监督区域合作组织.此后,加勒比海地区、中西非地区、黑海地区、地中海地区、印度洋地区、波斯湾等地区纷纷建立了各自的港口国监督区域合作组织.可以说,港口国监督区域性合作组织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覆盖了全球,且影响力日甚一日.  相似文献   

13.
宁波 《中国海事》2009,(6):34-35
总体情况 2008年9月1日至11月30日,东京备忘录、巴黎备忘录和黑海备忘录三个主要区域性港口国监督组织所属的51个成员国和地区的海事主管机关依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SOLAS公约”)第五章即航行安全部分的要求,对进出三区域的所有国际航行船舶实施港口国监督专项检查活动。  相似文献   

14.
TOKYO MOU第14届港口国控制委员会于2004年11月22日至25日在中国上海召开18个正式成员国和由十几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组成的观察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事》2006,(12):64-65
9月22日至23日,东京备忘录第十五届数据库主任会议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举行。会议主要涉及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数据库(APCIS)的运行和与全球各区域性港口国监督备忘录组织所属数据库及IMO相关数据库信息交换的议题。一、APCIS数据库的运行情况1.TMOU公共网站数据检索情况。目前通  相似文献   

16.
文中所有数据采集自2013年4月5-6日各相关备忘录官网数据库,2013年第一季度港口国船舶检查及滞留情况,涉及PARIS MOU、TOKYO MOU、IO MOU、Mediterranean MOU、Black Sea MOU五个备忘录组织.另,Riyadh MOU(阿拉伯海湾地区)数据库中显示,2013年一季度,该备忘录组织仅检查30艘次船舶,滞留4艘次,无详细报告;Caribbean MOU(加勒比地区)官网内无检查数据;Abuja MOU(西非和非洲中部地区)中无数据.对比各备忘录的缺陷编码,发现除USCG使用的缺陷代码不同外,其他备忘录组织使用的缺陷代码与TOKYO MOU和PARIS MOU使用的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一心 《中国船检》2011,(1):62-64
2011年1月1日,巴黎备忘录再一次推出了新的PSC检查机制——NIR(New Inspection Regime)。为了促使国内经营欧洲航线的航运公司熟悉欧盟港口国控制新法令的相关要求,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中国船级社(CCS)于2010年12月16日和20日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组织召开了"欧盟港口国控制新法令技术研讨会"。巴黎备忘录(Paris MOU)成员国意大利海岸警卫队派出代表团来华,详细解读了即将生效的新PSC检查机制——NIR的依据、原则、程序和记录等。  相似文献   

18.
PSC快报     
TOKYO MOU 第 14 届港口国控制委员会于2004年11月 22日至25日在中国上海召开,18个正式成员国和由十国家(地区)或组织组成的观察员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评审和批准了备忘录修正案,此修正案将在2005年2月1日生效。   PSC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备忘录滞留Panel),批准了  相似文献   

19.
海事消息     
<正>巴黎和东京港口国监督备忘录第三次联合部长会议召开5月3日~4日,巴黎和东京港口国监督备忘录第三次部长联席会议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会议由加拿大运输部部长马克·加诺主持,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应邀出席会议并作发言。会后,各成员海上安全主管部长签署了"保障航运业负责任、可持续发展"的部长联合声明。各成员政府承诺将共同致力于提升安全、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海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平等竞争环境。声明还具体提出了优化港口国监督选船机制、加强船旗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港口国检查(PSC)的一体化,各港口国政府正采取区域性和本国性的措施和手段,由港口国检察官(PSCO)对抵港船舶实施检查.因此,作为远洋船长不但要熟悉国际公约、当地法规和检查程序,还要善于透视各区域间PSC检查的微妙异同,积极迎检: 加勒比海检查特点:位于拉丁美洲中部,沿海国使用的语言有英语、荷兰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拉丁美洲港口国监督协议的成员国全部是拉丁语国家,而加勒比海备忘录成员国的一些拉丁语国家同时加入了该地区的这两个组织.所以,当船舶停靠港口国属于这两个组织的成员国时,会出现重复检查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