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轿车产业技术创新面对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应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技术创新投入,二是技术创新产出。首先,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是由技术创新投入(包括人力、物力与财力)直接决定的;其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最终体现在其市场实现程度和带来的商业利益。1.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阶段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基于创新时代背景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采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方法构建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预选集,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指标筛选,确定了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对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技术能力进行评价,得出影响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提高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和如何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展开研究。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来源模型,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了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同时对我国8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与7家国外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培养和提高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是判断是否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代替政府传统采购模式实施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的一种评估方法。公路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服务性和公益属性决定其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因此,结合《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和相关文献,在细化基本评价指标、补充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添加了社会效益综合指标,将交通功能效益、社会经济适应性、环境影响、资源利用4方面内容作为物有所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改进了以往物有所值评价指标过于粗放,及对PPP模式下社会效益的价值考虑不足的问题。在物有所值的评价过程中,专家评价信息往往具有模糊性,并且在其决策过程中存在犹豫度。将直觉模糊集理论引入物有所值评价中,建立了考虑社会效益基于直觉模糊集的物有所值评价决策模型。解决了评价过程中专家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专家评价信息的综合得分问题,以确定是否采用PPP模式实施该项目。该方法可以解决传统的VFM评价方法中专家评价信息不能充分表达以及需要多次评价数据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专家权重的问题,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利用一次评价数据可同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专家权重,使评价过程更为便捷、评价结果更加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5.
“交通状态”具有外延不明确的模糊信息特征,交通流自身特征和评价主体的专业知识都不可忽视。因此,基于快速路检测线圈数据,引入了基于知识的模糊系统来判别快速路交通状态。在充分分析各种交通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状态划分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以及状态判别的模糊集和模糊规则。该方法可以动态的显示路网的交通拥挤范围,为实施交通信息发布以及后期交通瓶颈的判别和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交通隧道数量的增多、种类的丰富,隧道运营安全、节能和舒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解决上述矛盾,其关键就在于明晰隧道运营光环境与驾驶人的关系。基于此,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将隧道动态光环境信息感知表征方法归纳为视觉辨识能力、视觉功效、视觉负荷、视错觉4类,并阐述其定义、表征模型、评价指标等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厘清目前国内外对隧道动态光环境信息感知表征方法研究的不足,并从驾驶人注视行为和考虑“光生物效应”2个方面论述隧道动态光环境信息感知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在未来的公路隧道动态光环境表征方法研究中,应注重物理量与生物量的结合,并进一步考虑生物量变化对驾驶人信息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交通状态"具有外延不明确的模糊信息特征,交通流自身特征和评价主体的专业知识都不可忽视.因此,基于快速路检测线圈数据,引入了基于知识的模糊系统来判别快速路交通状态.在充分分析各种交通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状态划分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以及状态判别的模糊集和模糊规则.该方法可以动态的显示路网的交通拥挤范围,为实施交通信息发布以及后期交通瓶颈的判别和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袁黎  陆键  朱雷雷  项乔君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3):150-153,158
通过对绿化功能的分析、分解,主要从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和路侧绿化3方面来进行分类,具体选择了12个指标作为高速公路绿化评价的初拟指标,采用专家筛选对初拟的评价指标进行选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增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因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导致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回归分析和AHP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模型,该模型运用到江苏公路绿化的实践中,能够客观地评价高速公路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代表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方向和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之间存在胁迫和约束的耦合效应,耦合点主要基于根本性创新、渐进性创新和持续性创新,耦合机制的实现需要发挥企业集团的作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新兴产业人才计划,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产业技术扩散效应等。  相似文献   

10.
在运营年限较长的隧道中,衬砌内会存在多种病害并且相互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考虑病害关联性的隧道衬砌技术状况评价方法。通过案例收集调查国内15座运营隧道中166处衬砌结构病害的相关信息,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衬砌病害之间的关联性,然后参考现行规范选取了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工程可变模糊集理论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向量,建立基于病害关联性的隧道衬砌技术状况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堡子梁隧道的实测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病害之间关联性时,隧道衬砌的技术状况综合值排列顺序并未改变,但其数值均大幅增长,平均增长幅度为44.11%,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产业较弱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制约了产业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评价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确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梯度战略,以期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不断加深,高价值专利筛选和培育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对于专利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就变得更加重要。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缺乏相关的专业性专利质量评价体系,而汽车行业的专利迫切需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从而提升专利的价值。因此,构建汽车专利评价体系,可以弥补汽车专利创新评价方面的空白,为专利质量评价及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提供重要参照,为高质量专利筛选、转化、运营提供支撑,推动汽车专利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浅析汽车产业专利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是最有效的竞争资源,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博弈工具。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持续发展,各国各产业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自主创新,力争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力。汽车产业是创新竞争最为典型的产业,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商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和产业创新,以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专利是科技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专利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优势和劣势,科学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物流业作为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实现其发展质量提升对物流业自身转型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成本、效率、服务水平、绿色化水平、集中度、标准化水平、区域平衡性7个维度构建了物流业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2009—2018年我国物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主客观组合赋权与TOPSIS法结合评价了物流业发展质量水平,再从物流业技术创新资本投入、人力投入、创新产出3个维度,采用TOPSIS法测度了物流业技术创新能力,然后用可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了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质量指数总体呈递增趋势,先稳定在0.2~0.4之间,后显著提升到0.838;物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在小幅波动后稳步递增,由0.072上升到0.79;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发展质量有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每增加1,物流质量发展指数平均增加0.77,尤其对物流业效率及区域平衡性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物流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每增加1,物流业效率平均增加1.598 8,区域平衡性水平平均增加1.176 7。  相似文献   

15.
相关研究表明,驾驶员在驾驶操作过程中,80%[1]以上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因此,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视觉信息可接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评价公路线形的安全性。提出视觉信息变化率的概念,基于三维运动学的相关原理,建立公路平面、纵断面和平纵组合等条件下的公路线形视觉信息变化率模型,并对比典型沙漠草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交通事故数据,定性分析公路线形的视觉信息变化率与交通事故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车速和曲线半径是决定线形视觉信息变化率大小的关键指标,同时,公路线形的信息变化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21,66(8):81-86
为建立环氧沥青抗水损害能力评价方法,基于表面能原理构建了ER0指标表征环氧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能,并开展环氧沥青砂浆宽频域动态剪切模量试验,对环氧沥青砂浆的内聚性能进行补充评价,并采用沥青酸值试验、浸水前后拉拔试验进行了验证。ER0指标和环氧沥青砂浆试验显示,Shell基质沥青的环氧沥青相较于Esso基质沥青的环氧沥青具有更好的黏附性能和砂浆内聚性能。验证试验结果与ER0指标和环氧沥青砂浆试验具有一致性,证明了ER0指标和环氧沥青砂浆综合评价环氧沥青抗水损害能力的可行性,可将其作为环氧沥青抗水损害能力的评价方法。同时也发现环氧树脂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基质沥青的酸值,与基质沥青之间存在配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利用橡胶粉(CR)和废旧塑料(PE)制备成橡胶/废塑料复合改性沥青,在CR/PE改性沥青最佳配比的基础上,采用流变试验研究了改性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和储存稳定性,并通过灰关联法分析了流变性指标评价其储存稳定性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低密度聚乙烯替代部分橡胶粉可以改善橡胶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以及在低应力条件下的抗变形能力,同时动态剪切模量G*的S1评价指标与离析差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且通过S1指标更能区分出3种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差异,具有较好应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自行车领域的技术创新有的可以申请发明专利,有的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还有的既可以申请发明专利,也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为了帮助自行车领域的专利申请人弄清楚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与联系,以便更好地进行专利申请,此文从保护客体、申请文件、创造性标准、专利权期限、费用类型和金额等5个方面详细阐述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山区低等级公路路侧安全,提出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评价方法。该方法运用投影寻踪技术从待评价路侧安全样本数据本身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考虑到评价指标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信息并存的特点;引入集对分析理论,建立联系度评价矩阵。实现从同、异、反3方面描述指标与各评价等级之间的联系度。运用该方法对承德市滦平县部分路段路侧安全状况实施评价。并与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路侧安全评估法对比分析。该模型将样本看作信息的载体能够全面反映样本"携带"的信息,与灰色聚类白化函数仅将其作为数值相比;评价结果更可靠。尤其在对路段3的评价方面,灰色聚类评价法表现出了其仅将样本作为数值的局限性;其隶属度向量[0.0332,0.1741,0.4171,0.3948],其中三级和四级的隶属度非常相近使得决策者难以抉择。而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模型的对应结果为[0.180,0.970,12.382,0.2398],安全等级为三级;提高了信息利用率,评价方法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驾驶行为与事故倾向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驾驶风险的有效因子,可以量化评估个人驾驶行为的安全性并将其作为事故风险的评价指标,实现对驾驶风险的有效预测,并有助于区分安全的驾驶人和不安全的驾驶人。由于驾驶行为数据采集的多样性,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估的研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框架。因此,综述国内外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对提升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方法分为基于驾驶行为与事故风险关联规则的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基于驾驶行为分析的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和其他驾驶安全性评价方法,对每种研究方法的具体思路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探讨了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得益于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基于大数据和便携设备的实时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价研究将会是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