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重型柴油机扩缸前后缸套变形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缸套壁厚可以在保持发动机紧凑性的同时提高排量,而缸套变形是限制许用厚度的主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选择缸套壁厚和材料作为变量,缸套变形圆柱度和傅里叶展开系数作为评判指标,研究了薄壁湿式气缸套的可行性。通过对某型柴油机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缸套壁厚从8.25 mm 降低到6.25 mm 后缸套变形明显变大,而改用钢质材料后缸套变形与原机相当,证明了通过降低缸套壁厚同时采用弹性模量更高的材料是一种可行的扩缸方法。  相似文献   

2.
1辆进口DVR145五十岭车行驶480000kin后,缸套出现严重腐蚀漏水。解体发现:缸套右侧第1道密封槽处有不同程度腐蚀凹坑,缸体右侧水道壁处腐蚀有几个凹坑,第5缸中部出现穴蚀,第5缸1道密封槽右侧已腐蚀成1小孔(约①1mm)。对此,我们做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3.
车用柴油发动机缸套的穴蚀,是指水套内的冷却水因缸套受活塞侧压力作用而高频振动时所形成的“气泡”,在爆破时产生强大压力波,猛烈冲击缸套使其表面产生麻点,进而扩展成泡沫或海绵状穴蚀的一种腐蚀磨损现象。 缸套穴蚀主要发生在连杆摆动平面内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具有压缩比大、转速高、工况苛刻的特,由于柴油机燃烧后产生类硫酸物质,因此柴油机缸孔的腐蚀磨损比其它机型严重、一般采用镶合铸铁缸套或钢质冷拔镀铬缸套的方法以减少磨损。常用的缸套薄壁的厚度在1~2mm,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是硼合金铸铁缸套(简称硼缸套),但因壁太薄而加工十分困难,不易保证所需的尺寸和几何精度。因而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质量和性能。  相似文献   

5.
二、主要改进情况1.6D20型、6D22型(~81.02)为了防止缸套上端支承面被水腐蚀,6D22型(81.02~)、6D22-1型柴油机缸套上端支承面加装 O 形密封圈进行密封(图6)。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对车辆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失效分析和仿真计算,以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制作与缸套—活塞环相同材料的磨损试样,采用拉丁超立方法设计了模拟缸套上止点附近磨损的8组不同压力与速度的试样磨损试验。依据磨损试验数据,分析了缸套试样的磨损质量和磨损率的变化过程;通过试样表面电镜扫描,分析了缸套试样不同磨损阶段的表面形貌特征;采用响应面拟合方法,建立了不同工况下Archard黏着磨损模型中磨损系数K的计算公式,为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仿真计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局二公司于1976年从日本进口100辆日野KB212型汽车,该车使用的EB300型柴油机缸套,在行驶20万公里左右时,先后发现漏水,经拆检分析为缸套穴蚀所致。这批车辆的缸套六蚀部位基本一致(见图1),均在缸套的中部,处于连杆摆动平面内有定位销口的一侧(即气缸体上靠近汽门室盖的一侧)。穴蚀面积一般长80~100毫米、宽20~40毫米,而深为4~6毫米,有的孔洞已经穿透。缸体内壁与缸套穴蚀处相对应的部位,也有直径和深度不同的蜂窝状孔洞。穴蚀处表面清洁,没有沉积的腐蚀生成物。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ETR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分析了柴油机常用的4种表面功能层活塞环与4种合金铸铁材料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系数,结合摩擦界面形貌和成分分析,初步确定了不同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具有稳定和优良的摩擦学特性,耐磨性大幅度提高;镀铬环-缸套摩擦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但摩擦因数和磨损系数高;喷铜环-缸套摩擦副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出现钼颗粒剥落和形成表面复合膜等现象,摩擦因数曲线出现拐点,缸套和活塞环都具有最大的磨损系数.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缸套-活塞环上止点区工作状态的条件下,研究了Nb铸铁缸套与多种活塞环的配磨性,分析了Nb元素含量对材料副耐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穴蚀是指与冷却水接触的气缸套外壁和水泵叶轮表面等部位出现麻点状大小凹陷腐蚀和浸蚀现象. 穴蚀发生的原因一般是在运转中由于冷却水流过的压力变化而出现水蒸气气泡,因受压而产生较大冲击,此冲击力使气缸套外壁产生物理剥落,化学腐蚀、浸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