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砾卵石层冲孔灌注桩桩端注浆后的承载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某工程6根支于砾卵石层且经桩端后注浆的冲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其中3根试验桩桩身受力测试结果,对其Q-s曲线的特性、桩身轴力传递机理、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发挥性状进行分析,揭示了注浆后冲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及桩侧、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对冲孔灌注桩的设计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某工程大规模试桩及实测静荷载试验数据的分析,就静压式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沉桩过程中的压桩力控制指标如何合理确定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在特定的土层条件下,压桩终压力控制值取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对软土地基有加固作用。针对连盐线软土地区PHC管桩受水平荷载及变形性状的问题,通过现场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得到了PHC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变形关系,进而计算出PHC管桩与钻孔灌注桩的水平承载力及地基土水平抗力比例系数(m值)。通过对比发现PHC管桩的水平承载力与钻孔灌注桩相近,而m值有较大不同。研究成果可为苏北地区其它相同地质高速铁路及准高速铁路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结合连镇铁路新沂河特大桥试桩工程,通过单向多循环加载法对桩端自由的PHC管桩和钻孔灌注桩进行水平承载力试验得出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钻孔灌注桩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沿桩长范围的剪力、弯矩、位移和桩侧土抗力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同类地质条件下,两种桩基础工程特性不同,实际工程中可结合具体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桩基础结构形式;钻孔灌注桩弯矩最大值主要分布在自桩顶1/4桩长范围内,桩身水平位移和桩侧土抗力最大值主要分布在自桩顶桩长1/8和自桩底部1/4桩长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珊瑚礁质砂土由于孔隙比高、易破碎、颗粒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导致管桩在珊瑚礁地区的承载特性与一般土质中存在明显区别。结合南亚一座大桥项目中钻孔灌注桩的试桩数据,建立同等地质条件下的混凝土管桩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管桩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钻孔灌注桩的试桩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管桩在珊瑚礁地区的承载特性为突进型,荷载与位移曲线大部分呈现陡降型发展趋势;管桩相对于钻孔灌注桩其最大侧摩阻力较小;管桩的桩端阻力随位移变化规律与钻孔灌注桩基本相同,在相同荷载下管桩的位移显著低于钻孔灌注桩,但两者的桩端极限阻力相差不大;随着管桩直径的增加,桩端承载力贡献比例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对于较长的管桩,桩侧摩阻力发挥主要作用,随着桩径的增加,桩侧摩阻力在极限承载力中的占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以新建连盐铁路为工程背景,介绍大直径PHC管桩在设计速度为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桥梁桩基中的首次大批量应用及设计方法。通过现场试桩试验,对该新型结构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探讨并对相关设计参数进行验证、优化,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条件下大直径PHC管桩应用推广提供可靠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7.
列举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试验实例,通过分析静载试验中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的表现,佐以其他方法的验证,论述了缺陷桩在静载试验中的表现;表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需辅以其他检测手段;提出了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后压浆混凝土灌注桩静载试验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桥梁工程施工中需要搭设临时基础时,一般应尽可能选择管桩基础。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软土地区对PHC管桩、钢管桩和钻孔灌注桩方案的比选,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温贵生 《铁道勘察》2023,(2):55-58+86
大直径PHC管桩具有单桩承载力强、抗弯拉性能优、耐久性好、施工快捷、造价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港口码头、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公路桥梁工程中。通过比较江苏省北部3个高速铁路项目的6座特大桥桥梁工程,论述了采用大直径管桩桥梁工点的地层性质及分布、桩基设计、桩长分布情况、大直径PHC管桩沉桩设备,根据大直径PHC管桩在简支梁桥墩基础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沉桩方法及沉桩效果、桩基检测方法及结果等情况,并针对锤击法沉桩时出现问题的桥墩基础,提出了跟钻法施工、钻孔根植法施工、辅助射水法施工及变更为钻孔灌注桩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仓安路高架工程试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市仓安路高架工程的两根试桩采用自平衡法进行了静载荷试验。两根试桩均为钻孔灌注桩,且采用了桩端后注浆技术。本文介绍了自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和桩端后注浆技术,概述了本次试验情况,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可以有效地提高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PHC管桩施工原理是,打桩锤利用柴油爆炸燃烧产生的能量推动活塞,靠爆炸力冲击桩头,使管桩沉入地下,桩尖把土挤向周围使周围土更层加密实,从而产生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为了总结完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更好地为本工程及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现对PHC管桩沉桩技术进行研究,在施工中通过工艺试验桩、静载试验、低应变、高应变等检测手段,确定了施工工艺、打桩锤型号、PHC管桩桩长以及终锤时的贯入度标准,通过对横潦泾特大桥PHC管桩施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施打1.0 m PHC管桩施工工艺已经相对成熟;施工时采用D100-3型筒式打桩锤和D15型导杆式打桩锤是可行的;终锤时贯入度达到12 cm/10击其承载力是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研究PHC管桩在低周往复桩身横向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依据国内相关规范,在对试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及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PHC管桩标准试件,并在试验台上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得到PHC管桩的延性及耗能能力水平。此外,进一步研究其在拟地震力作用下的受力状态、破坏机理,发现了PHC管桩耗能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1)依据国内规范所设计的PHC管桩,其延性变形及耗能能力不足,试件由于受拉区的预应力纵筋受拉断裂而发生脆性破坏,桩身裂缝未充分发展;(2)PHC管桩耗能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预应力钢棒的脆性破坏限制了高强混凝土的裂缝发展,未能有效地发挥高强混凝土的高承压性能;(3)建议增配变形能力强的普通钢筋以改善PHC管桩抗震性能,从而增强其在高烈度地震区结构基础领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作摩擦桩设计时可供参考的资料至今较为匮乏。本文通过实际工程试桩试验数据,对桩基础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灌注桩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小于管桩;通过极限侧摩阻力及端阻力测试试验验证了钻孔灌注桩以摩擦型桩来设计的必要性。试验结果可用来指导工程后续施工,并为类似地质情况下的灌注桩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PHC管桩静压法施工,是通过桩机自带吊装设备或另配吊机吊装、喂桩,静压桩机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桩)压人土中的一种沉桩工艺,与锤击法管桩施工工艺相比,具有低噪声、低污染、对土层及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小、桩身质量破坏小的特性。在天津站改扩建无站台柱雨棚工程桩基施工中,采用了静压施工技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邻近既有线的新建线地基上进行大面积群桩施工可能对既有线带来不利影响。依托鲁南高速铁路并轨段路基工程,开展不同桩型群桩成桩现场试验,研究大面积群桩成桩对邻近场地变形的影响,并将试验成果应用于新建线地基加固方案中。群桩施工扰动引起的邻近场地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随成桩排数的增多呈现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位移发展经历快速、慢速和逐渐稳定3个阶段;引孔深度15 m及20 m成桩工艺对静压管桩挤土变形的防控效果显著;以1. 5 mm为变形特征值时,管桩群桩引起地表隆起变形范围在0. 4倍桩长以内、横向变形范围在2倍桩长以内,微型桩及灌注桩引起邻近土体变形范围都在5 m以内;采用灌注桩群桩对鲁南高速铁路并轨段路基进行地基加固,既有路基坡脚测点向外位移最大值在1. 0 mm以内,表明既有路基基本不受施工扰动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程知毅 《铁道建筑技术》2011,(Z1):187-188,215
环渤海地区房屋建筑基础工程多采用钻孔灌注桩做基础,随着天津环渤海地区的快速开发,PHC管桩逐步替代钻孔灌注桩。介绍了PHC管桩的施工与应用,仅供环渤海地区基础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埋入式后压浆管桩作为一种新型桩基础,集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的优点于一体,可以解决灌注桩桩身质量不可靠和预应力管桩沉桩困难等问题。对埋入式后压浆管桩的竖向抗拔试验进行CT扫描,得到不同位移状态下模型桩的CT扫描图像,直观地揭示破坏面的发展规律,并建立破坏面方程。对其他学者提出的抗拔桩破坏面方程进行优化,通过静力平衡方程,获得优化后破坏面方程对应的埋入式后压浆管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函数,并采用遗传算法确定优化后破坏面方程的参数。将多种理论假定破坏面与试验获得的破坏面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得破坏面方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埋入式后压浆管桩在上拔位移到达0.45倍桩径时发生破坏,此时灌浆层与土体紧密结合,两者之间未出现明显位移,破坏仅发生在灌浆层之外的桩周土体中;破坏面从桩底向桩顶延伸,越靠近桩顶,破坏面距离桩身越远,破坏面在桩底与混凝土侧壁相切,在地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42°,呈喇叭形破坏;本文的理论假定破坏面与试验获得的破坏面的相关指数R2=0.97,前人的理论假定破坏面与试验获得的破坏面的相关指数R2=0.91,本文的破坏面方程更加贴近试验获得的破坏面。研究成果对埋入式后压浆管桩的设计计算具有...  相似文献   

18.
对某电厂工程嵌岩灌注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研究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应力分布规律及土阻力的分布规律,为嵌岩灌注桩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PHC管桩和CFG桩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宽站场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开展试验研究,监测不同宽度、不同桩型和桩长复合地基的地表沉降及分层沉降,分析沉降变形随路堤填筑高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路基宽度对沉降量和沉降曲线形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站场路基沉降-时间曲线包含沉降发展阶段(路基填筑阶段)、沉降快速发展阶段(堆载预压土至2~3个月静置期)和沉降基本稳定阶段;宽大站场PHC管桩及CFG桩复合地基在中心区附近呈现沉降洼地,而在中央区沉降洼地的两侧出现次一级沉降洼地;宽大站场PHC管桩及CFG桩复合地基附加应力较大,衰减速度慢,沉降影响深度大,30~50m以下的地基沉降量约占总沉降的75%~85%,加固区范围内沉降量占总沉降的5%~1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控制沉降,高速铁路桥梁基础通常采用混凝土桩,且在第四系松散地层多为较长的混凝土灌注桩。为了弄清长摩擦桩的桩-土荷载传递特性,开展了单桩竖向抗压和水平静载荷试验,并通过在桩身中预埋设应变测试元件,观测桩土应力变化,分析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侧、桩端土阻力发挥程度,以及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土荷载传递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