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废弃淤泥的产生及常规的抛弃处理方式带来的环境危害,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废弃淤泥的物理处理方法、热处理方法和化学固化处理方式,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目前各类工程中普遍存在缺少良质填土材料的现象,因此就废弃淤泥如何改良成良好的工程填土材料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淤泥松散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Q4黄土改良土填筑高速铁路基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路堤填料是高速铁路路基的重要内容.研究内容是通过在Q4黄土中掺入水泥及石灰进行土质改良.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进行了水泥改良土、石灰改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对于石灰改良土,存在一最佳石灰掺量,约7%,石灰土在最佳掺灰量时,其强度存在一峰值.水泥改良土在不同掺和比条件下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能够满足路堤填料的要求.出于安全及经济因素,认为路堤填料采用Q4黄土掺入5%水泥改良土为宜.含水量对改良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很大,因而在工程施工中应使改良填料的含水量尽可能达到最优含水量.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路基改良填料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于高速铁路对路基填料的严格要求,改良土成为高速铁路不可回避的问题。结合秦浓客运专线工程实际,进行了水泥土、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提出了满足高速铁路要求的各改良土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铁路对路基变形提出了严格要求,填料改良已经成为客运专线铁路必须解决的问题。研究以动强度为控制条件,以静强度为判别标准的改良土的设计思想,分析了水泥、石灰改良土的特点和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梅敏 《湖南交通科技》2015,(1):11-13,67
风化花岗岩用作填料对路基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需进行路用性质研究。在湖南长韶娄高速公路强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掺量石灰及水泥的改良试验,得出最佳含水量在改良前后变化不大、石灰改良土最大干密度随石灰掺量增大而减小、而水泥改良土最大干密度随水泥掺量增大而增大、工程中可采取7%石灰掺量进行改良等结论。石灰改良土用于高填方路堤经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及监测分析,均表明其满足路堤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路基土的耐干湿循环特性反映了其抵抗自然环境中水分变化产生破坏的能力,是路基填土耐久性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结合室内试验研究了低液限粉土及其改良土(水泥改良土和石灰改良土)在不同的干湿循环次数条件下的工程特性,分析了干湿循环次数对土体抗压强度及其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低液限粉土宜于水泥改良的结论,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依托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新建工程,对公路沿线盐渍土进行物理和化学改良,以作为路基填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提出了砂砾改良和化学改良盐渍土与砂砾、石灰的质量配比。研究结果表明:1物理改良,当盐渍土与砂砾质量比达到1∶0.6以上时,其路用性能满足路基填料的相关要求;其后随着砂砾掺量的增加,改良土的路用性能增加幅度甚微;2化学改良,石灰改良盐渍土,其路用性能大幅度提高,满足路基填料的相关要求;3盐渍土经过物理或化学改良可作为公路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红砂岩作为路床填料的路用性能,采用室内试验对比不同水泥掺量下红砂岩填料的物理指标,确定现场铺筑的水泥掺量。结合实际工程,验证改良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剂增强了填料的水稳性,使其承载比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大幅提高;水泥掺量越高改良效果越好,但水泥掺量为4%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经验,现场路床填筑的水泥掺量取5%。  相似文献   

9.
杭飞  赵建忠 《北方交通》2024,(2):27-29+34
工程渣土再生填料浸水条件下的性能衰减是一个复杂过程,分析掌握其衰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浸水试验,研究了工程渣土再生填料试件在室内静荷载作用下,浸水时长7~360d范围内的抗压强度和质量变化。试验数据表明,浸水条件下,工程渣土再生填料保持了前期强度增长较快、后期平缓的增长趋势,同时试件完整性较好。综合来看,在长时间浸水条件下,工程渣土再生填料可保持良好的路用性能,符合沿海地区道路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冻融条件下奇极土壤固化剂改良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良土如何应用于寒区和多年冻土地区,一直是工程实践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奇极土壤固化剂在常温和冻融循环条件下改良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配比,龄期、冻融循环周期等因素对改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