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深圳地铁龙华线的实际情况,模拟在实际运营的情况下,区间隧道同时存在3列列车在同一区间隧道内情况下,隧道通风系统能否在火灾工况下火灾模式通风;测试火灾工况下区间隧道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并对区间隧道火灾排烟风速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结论,文章对工程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述可有效分析地铁空气环境的软件SES(Subway Environmentall Simulation),对其中的火源模型进行详细介绍.利用该软件,对北京地铁7号线达官营站-广安门站内区间火灾工况下的不同通风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计算结果可知:开启着火区间两端车站隧道风机以及在区间渡线位置增加射流风机,均不能保证区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大直径盾构越江区间隧道的通风设计方案,特别对火灾工况,从排烟模式、风道漏风、风机配置等方面,比较了分段纵向通风和半横向通风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最终选定了分段纵向排烟方案。在火灾规模取值10.5MW条件下,利用SES软件对区间内典型火灾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区间两端风机联合动作,采用集中设置排烟口的分段纵向排烟方案,可满足越江区间内火灾排烟临界风速及人员疏散要求。  相似文献   

4.
应用SES模拟分析软件,对北京新建轨道交通机场线火灾最不利情况--东直门站站台端部发生火灾时,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机运行及活塞风井开启状况各种可能的11种排烟模式进行了模拟分析.由数值模拟得出火灾时站台屏蔽门、活塞风井及区间排风机对车站、区间速度场的影响;分析得出东直门侧式站台火灾最佳排烟模式为仅需开启车站左端2台排热风机,同时车站屏蔽门完全打开,由活塞风井、车站出入口及区间隧道补入新风.  相似文献   

5.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青岛地铁2号线过海长大隧道的各种工况进行分析,提出通风及防排烟设计的初步方案。方案中指出正常工况下以活塞风及机械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风;对本区间阻塞、火灾工况进行分析提出事故工况下区间隧道通风合理的气流组织策略,并通过服务隧道来进行人员的疏散;同时对疏散撤离用的服务隧道进行了正压送风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铁区间环境复杂、空间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为了快速、准确地联动区间疏散指示设备,同时配合隧道风机的排烟,对比研究了地铁区间火灾工况下的疏散指示联动方案。介绍了3种类型区间疏散指示设备,以及火灾报警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的两种关系,进行了区间火灾时乘客疏散流程及疏散方向分析。经过对比研究火灾报警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不同关系下的区间火灾工况下的疏散指示联动方案,推荐了最优的的区间疏散指示联动方案。  相似文献   

7.
Stess软件在地铁特长区间事故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地铁长区间事故工况通风方案、运行模式,使之满足地铁相关规范的要求,利用Stess软件对沈阳地铁1号线长区间进行模拟分析,把地铁长区间模型化,通过调整风机的风量、增设区间风井等方法寻求有效的通风方案、运行模式,确定地铁长区间事故工况的通风方案、运行模式,验证Stess软件在隧道防灾通风系统模拟分析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隧道全长6.05 km,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0 m.左线和右线隧道各设通风竖井1座,隧道左右线共设13组39台射流风机.隧道正常运营尤其火灾发生时,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及时将烟气从隧道排出非常重要.通风设施不同时刻需要不同的运行方式,以满足这些设备的运行需要,这些设施有效协调运行模式的设计也很关键.通过研究,提出了翔安海底隧道火灾工况下通风排烟方案.  相似文献   

9.
结合广州地铁6号线东湖站折返线段区间隧道的地质条件,设计8种不同的开挖与支护工况,利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浅埋隧道施工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在不同施工方案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及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变化等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为广州地铁东湖站折返线段隧道施工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周边条件受限地铁车站进行取消活塞风井分析研究,结合广州某线路建立模型,利用SES程序对取消活塞风井车站前后区间正常、阻塞、火灾工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分析得出如果取消车站所有活塞风井,在车站配置两台轨排风机,且轨排风机风量不小于60 m3/s时,利用前后车站隧道风机和该站轨排风机组织气流,正常、阻塞、火灾工况的模拟计算结果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实际应用时,需考虑线路客流对区间隧道温度的影响,必要时需采取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