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阀的等效液压桥路模型,推导出了恒流源阀压力静特性的一般公式和负载压降增益与阀口高度相对增益的关系式,分析了转阀矩形阀口任意曲线切边的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整体式齿条工动力转向器的转阀式分配阀的结构及制造技术作了概要分析。介绍了朋迪克斯型转阀式分配阀、曼型转阀式分配阀,卡耳措尼型分配阀,并重点分析了朋迪克斯型转阀式分与阀中转子及阀套的加工方法及所需设备。  相似文献   

3.
径流式涡轮的蜗壳不仅从单进口或双进口通道收集废气,而且加速气流并在涡轮叶轮的进口处形成所需的预旋。本文对一单进口通道的无叶蜗壳进行了试验研究,应用激光测速仪测取了其内部气流速度和气流角,采用三孔和五孔探针测量了蜗壳出口速度和气流角,并用扫描阀和单通道压力传感器测得了蜗壳表面静压。试验结果提供了蜗壳内部流动的过程及细节,可用于蜗壳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确认了所研究的理论三维粘性流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液压转向系统中流量转阀的稳态特性,设计了测试实验台,验证了该阀的理论模型,分析确定了阀的压力灵敏度,并通过测试某品牌汽车转向系统的流量转阀获得实验过程和结果,可以供厂商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
侯力安 《摩托车》2003,(9):43-43
化油器的种类虽多、结构各异,但它们大体可分为转阀式、柱塞式和等真空式。化油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和它的稳定性,其常见故障如下: 1.加浓系统出现故障 当化油器转阀损坏、加浓阀损坏或卡滞、电路断路时,若转阀或加浓阀处于关闭状态,会造成发动机启动时转阀  相似文献   

6.
当汽车左转弯时,驾驶员旋转转向盘使扭力杆扭转变形,阀芯相对阀套旋转一个角度,使得从d进油口的来油,只能流向a出口,进入工作缸右腔,同时关闭转阀的b进油口,工作缸左腔的油从b返回到c回油口,再回到储液罐(见图37)。在仪表盘上有一个指示灯,车辆点火开关通电时,该灯亮,表示系统进行自检,自检通过后,该灯熄灭。  相似文献   

7.
鲁伟  杨坤威 《叉车技术》2006,(1):26-26,31
CPCD60型叉车使用的是ZS系列、分片式多路换向阀,该阀包括外壳、起升阀杆、倾斜阀杆、复位弹簧、安全阀以及锥形阀等部件,在内部形成进油道、工作油道、回油道、溢油道及总回油道,使液压油在不同工作状况下在各油道内流动,达到不同的工作目的。其中进油阀有一个进油口与系统的工作泵连  相似文献   

8.
对双筒阀片充气式液压减振器内部结构进行建模,建立了减振器复原行程阻尼力数学模型,明确了活塞杆直径、复原阀片外半径以及气室充入气体的压强为影响阻尼力的3个关键参数,理论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复原行程阻尼力的影响。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固耦合下阀片的运动状态、流场的压力云图和速度矢量图等,详细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复原阻尼力的影响,验证了减振器工作状态中的油液流动情况及所提出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王灿锋 《专用汽车》2023,(12):39-42
面向无人扫路机的锥阀式高速开关阀阀芯在高速运动下所产生的瞬态液动力会引起阀的自激振动,直接影响高速开关阀的输出特性,造成无人扫路机转向系统抖动,影响扫路机工作系统的稳定性。针对该问题,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全锥锥阀的瞬态液动力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建立阀内流场流体域的几何模型,选用弱可压缩流体、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变形几何技术对锥阀的瞬态液动力进行仿真模拟,得到锥阀在启闭过程中的轴向力、瞬态液动力与不同的阀芯运动速度、阀口压差之间的定量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当压差不变时,阀口启闭过程中阀芯所受的瞬态液动力会随着阀芯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阀芯速度一定时,阀口压差越大,全锥锥阀阀芯所受瞬态液动力越大;在锥阀启闭过程中,针对锥阀的瞬态液动力分析应包含整个锥面并分割成大小两个锥面,由于大小锥面上所受的瞬态液动力方向相反,且大锥面所受的瞬态液动力数值远大于小锥面,故全锥锥阀瞬态液动力方向与大锥面上瞬态液动力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0.
在Ansys Workbench平台上使用电磁-机-液三维联合仿真的方法,开展了单体泵燃油系统压缩供油过程仿真研究,分析了电磁系统、机械系统以及液力系统之间的关系。使用Maxwell和Fluent模块建立了电磁控制阀模型以及三维流场模型,利用UDF编程来实现不同模块间数据的传输,得到了阀芯动态响应特性以及流场特征参数随阀口开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曾迥立  刘嵘 《汽车技术》2003,(12):14-16
阀是动力转向器的关键元件,其静特性决定着转向器的性能。阀静特性包括其流量特性、压力特性和流量—压力特性。根据阀等效液压桥路模型,建立了汽车动力转向器恒流源阀压力静特性的一般公式和负载压力与阀入口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任意曲线切边矩形阀口压力静特性的计算方法做了阐述。最后,以圆弧切边阀口为例,讨论了与阀压力静特性有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1台2.0L的4气门柴油机设计了可变涡流进气系统,利用三维CFD软件AVL-Fire分别对柴油机的3种气道型式的气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型式进气道的流通特性和涡流特性。提出了两种涡流控制阀方案,在切向和螺旋进气道分别设置旋转阀片进行调节,可以改变涡流比,并经比较研究选出了较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进气道在大气门升程下的流通能力优于切向进气道,但小气门升程下切向进气道流通能力较好,且产生涡流能力较强;双进气道由于气流的干涉会导致进气能量的损失,但涡流扭矩有所增加;涡流控制阀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进气涡流比,且设置在螺旋气道侧的方案具有更好的变涡流效果,能够保证较好的流通性和较大的涡流比变化范围,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对流通性和涡流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某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进行传统的气道稳流试验,得到了涡流比和流量系数。在与试验条件对等的边界条件下,应用仿真软件FIRE建立了气道的三维仿真模型,对不同气门升程下进气道内的流场进行了CFD计算;对比试验与计算的结果,两者吻合良好。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省时,成本低,便于方案对比,可以获得气道内的流场分布规律;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设计开发与性能评价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In SI engines, valve events have a major influence on volumetric efficiency, fuel economy and exhaust emissions. Moreover, swirl and tumble motions in the intake charge also improve combustion speed and quality by stratifying the mixture as well as intensifying the mixing rate of air and fuel.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ehaviors of an engine and the combustion phenomenon for various intake valve timings and intake charge motions using CVVT system and port masking schemes. Test condition includes a part load and a cold idle condition inclusive of a cold start of the engine. Time-resolved HC and NOx emissions were also measured at an exhaust port to examine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behaviors with fast response HC/NOx analyzers. In conclusion, the fast burning of fuel and improved combustion quality by enhanced charge motions reduced unburned HC emissions, and advancing the intake valve opening reduced HC as well as NOx. Furthermore, HCs during the cold transient phase and idle conditions decreased with recalibrated start parameters such as lean air-fuel ratio and spark retardation via the enhancement of intake charge motions.  相似文献   

15.
选取UG和Matlab软件作为进气道开发平台;通过引入表征气道面积利用率的函数分析了气门喉口处的流通特性;并应用正向设计方法直接得到了进气道CAD实体模型.由于正向设计方法增加了缸盖设计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为缸盖冷却水套流场优化和机械强度校核提供了更富余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进气方式的改变,气道喷射式无节气门汽油机中小负荷时泵气损失显著降低,但燃烧性能却明显恶化。为改善其燃烧性能,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在进气过程中能产生较强进气涡流的螺旋气门,并使用仿真软件STAR-CCM+对螺旋气门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测量其进气涡流比和流量系数,证明该螺旋气门在开启升程较小时能产生强烈的进气涡流,对改善无节气门汽油机在中小负荷时的缸内进气流动状态和油气混合十分有利。将该螺旋气门安装在一台装载有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无节气门汽油机上,试验结果表明:螺旋气门产生的进气涡流显著提高了无节气门汽油机中小负荷工况下燃烧速率、降低了循环波动,使燃油经济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气缸盖冷却水腔的CFD分析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FD程序对某气缸盖冷却水腔进行了多方案分析,对比了缸盖各“鼻梁区”平均流速、冷却水流动阻力损失等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调整缸盖水平冷却水孔方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鼻梁区”各区域流速,从而改善缸盖关键区域水流速度的不均匀性;将缸盖入水孔位置从缸盖两侧分别调整到进排气侧,可以明显改善缸盖“鼻梁区”冷却水流动状态,但需...  相似文献   

18.
滚流对火花点火式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火花点火发动机气缸内空气运动的滚流与涡流一样,都可以增加燃烧室中的湍流强度,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速率,从而改善燃烧过程,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滚流形成机理和影响滚流的气道参数。对2气门TJ376Q发动机的试验结果表明:新进气道的设计提高了缸内空气运动的滚流强度和流量系数,通过进气系统的优化,可以增加发动机最大转矩和最大功率输出,试验在电控燃油喷射下精确控制燃油,降低了最低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19.
电喷汽油机起动及暖机过程HC排放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勇  王建昕  庄人隽  吴宁 《汽车工程》2002,24(4):331-335
根据实测的催化器入口、出口温度及HC排放浓度,结合示功图对电喷汽油机冷起动时HC排放量在台架上进行了模拟分析,将起动过程以节气门突开为界,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HC主要排放量发生在开始超导 劝到节气门开这一段时间内。适当提高空燃比及匹配合适的点火提前角。促使缸内发生不完全燃烧,则未燃HC在排气管内可继续燃烧,使得最终排出的HC量降低。在节气门开后,也可通过控制点火提前角,使缸内发生不完全燃烧,将燃烧延续到排气管内,即可降低HC排放量,也有助于加速催化器起燃。  相似文献   

20.
增压汽油机不同排气歧管长度下的压力波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台架试验数据校准了增压直喷汽油机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应用校准后的模型研究了低速(1 500r/min)全负荷工况不同排气歧管长度下排气阀口与涡轮机入口处的压力波动特性,并对压力波动形态与低速增压压力的建立、瞬态响应、缸内充气效率等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排气歧管结构形式下,在低转速宜采用较短歧管,从而有望获得更高的增压压力和扭矩;相继工作的气缸不宜在涡轮机前共用一根排气总管,否则容易引起废气倒流,而且歧管越短倒流越严重;排气歧管中的压力波在传向涡轮机入口过程中被"均值化",不能充分应用排气压力波动效应来提高低速扭矩和改善增压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