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衔接,有利于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的骨干作用,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体化。从苏州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出发, 梳理总结了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规划的主要思路,全面评估轨道交通1、2号线的规划实施情况,结合典型站点总结归纳轨道交通站点设施一体化规划的成功经验,最后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有待完善的方面,结合实践经验从规划体系和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都市圈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传统的城市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已不适用于群落城镇构成的都市圈的规划.分析了都市圈交通规划与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差异,界定了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功能层次.以轨道交通和汽车的交通竞争关系提出了吸引范围的竞争模型,并以此标定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吸引范围.结合线网规划,通过节点分析和交通小区分析,提出了结合交通调查的趋势客流预测方法和诱增客流预测方法.方式分担模型采用了Logit模型,选择表征时间和费用的四个因素(步行时间、等车时间、在乘时间、交通费用)作为效用函数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市的紧凑化建设产生了交通、环境、社会等各类需求,而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所构建的轨道交通综合体,通过全面吸纳城市交通资源、集约开发城市土地资源、良好整合城市产业资源等方式,回应了紧凑城市在交通、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建设需求。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对于紧凑城市的积极意义,并结合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体实例,从交通整合、建筑立体开发、流线一体组织、外部功能开发等方面形成符合紧凑城市形态的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策略,以对未来中国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开发建设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性质调整对轨道交通客运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沿线土地利用的性质结构、开发强度和次序,论述这些因素对客运量规模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以广州市为例,在充分解析轨道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区位和性质,将轨道交通站点分成10类,建立交通规划模型,对客流规模的敏感性和开发次序进行定量研究,对各类站点的周边用地性质、开发强度提出建议,对调整前后的客流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两者之间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从而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仍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需要加大轨道交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相互促进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轨道站点的一体化方案。通过对东京、香港、北京等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开发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策略:坚持轨道交通站点高强度混合开发,梳理全网、全线用地条件,明确各个站点周边开发业态及强度;做好轨道交通站点交通衔接,形成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舒适、便捷交通接驳系统,提高站点服务水平;强化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的规划控制,细化土地出入条件;把握好建设时序,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用地要统一规划、设计,建设时序要匹配;完善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开发主体、土地出让条件、收益分配等,全面保障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开发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综合体发展仍存在分级分类不明确、不重视、无标准的现象,存在交通综合体体系构建不完善、规划前瞻性不足、枢纽效益不高、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科学合理的交通综合体类型划分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取文献计量法、频度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筛选交通综合体系统特征要素指标,建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同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中,轨道交通线路沿线或相邻线路的交通站点之间会产生交通廊道效应, 这将如何影响城市轨道交通 TOD 区域的土地混合开发利用优化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TOD 区域 土地混合利用规划,应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点间的相互联动影响,并将有联动效应的轨道交通站点 TOD 区 域视为整体,对其进行土地利用功能规划。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 TOD 程度。 可在城市轨道交通 TOD 区域范围内,使用 CAD 工具识别土地利用现状,并用离散粒子群算法确定未开发土地的 利用方式和容积率,使轨道交通 TOD 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既考虑符合 TOD 理念内涵的高密度开发原则,又兼顾 “公园城市”舒适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原则。选取成都市的 4 个商业核心型轨道交通 TOD 区域,实证土地混合利用 规划程度评价,发现可达性较高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更倾向于规划大量的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而可达性较低 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的规划类似于一般独立规划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各类用地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序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合理的建设时序方案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的规划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序更为合理,提出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序研究方法。首先筛选出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的5个指标,并通过对指标的分析提出量化公式,采用主观赋权法(9标度法)和客观赋权法(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从而确立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序;然后以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规划结果总体一致,在个别线路上能更好地表现出线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交通供需矛盾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功能的发挥.轨道交通是解决CBD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成果和王家墩详细规划,在对国内外CBD轨道交通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CBD轨道交通发展的策略.从站点覆盖、客流预测、时耗和交通一体化四个方面研究了轨道交通优化方案与土地利用和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做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CBD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网络中站点分布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巴黎、东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层次和站点分布特征,总结不同区域站点分布密度及不同线路站间距指标特性,从区域协调性、交通功能需求等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网络站点合理分布的理论化,确定具体的规划指标和标准。表明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应系统考虑区域协调性,通过网络层面的覆盖率指标考量对出行需求的满足,以及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大量实地调研数据,按照站点区位条件、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性质、开发规模和强度等数据,将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划分为七大类.基于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客流调查数据分析了客流时间分布规律,出行目的、换乘方式、合理交通区域特征指标.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的换乘系统优先级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网络中站点分布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巴黎、东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层次和站点分布特征,总结不同区域站点分布密度及不同线路站间距指标特性,从区域协调性、交通功能需求等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网络站点合理分布的理论化,确定具体的规划指标和标准。表明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应系统考虑区域协调性,通过网络层面的覆盖率指标考量对出行需求的满足,以及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合力效应最大化的原则和目标,论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于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的必要性,继而从理论角度,阐释公共服务需求导向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流程手段和具体策略。最后,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耦合分析,针对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集中但轨道交通线网并未覆盖的区域,提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优化建议:新线路的站点设置应充分与该区域结合;而对于新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在选址时应尽量临近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站点,从而实现二者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城际轨道交通引入日照市的规划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日照市纳入山东半岛城际轨道交通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市布局结构与轨道交通互动、构建城市复合交通走廊的城际轨道交通选线思路.从城市发展、交通发展等角度研究了日照市城际轨道交通选线和站点布局,总结了日照城际轨道交通选线规划对其它中等城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保持城市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同样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素有“城市交通主动脉”之称的轨道交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轨道交通用地省、运能大、污染小等特点更适合于国内大中城市的交通发展趋势。据了解,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大城市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之外,目前国内规划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已接近40个。在保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之际,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火热局面,而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更是蔚为可观。  相似文献   

16.
为界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辐射区域,提出基于栅格数据的GIS缓冲区算法。利用空间数据格式中的栅格数据表示道路网络和非道路网络,并通过定义栅格的属性首先计算城市交通道路网络各个栅格单元距轨道交通站点的累计成本距离,然后计算非交通路网每个栅格单元距最近道路的距离,最后累计得到每个栅格单元距离最近站点的通行成本距离,进而得出轨道交通每个站点的客流辐射区域。由于每个栅格被赋予所属站点的标识值,从而避免了各个站点间客流辐射区域的交叉重叠。通过对2008年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辐射区域进行界定,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各地只是重视轨道交通本体工程建设,而忽视了公共交通配套体系的建设,所以需要对公交线路及站点、步行体系、出租车、非机动车、机动车停靠和停放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并应加快与轨道交通配套设施体系的建设,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能和城市交通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缩短居民的出行时间,降低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东京轨道交通建设历程及体系格局,分析轨道交通对城市化及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借鉴东京模式:特大城市应着重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实施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联合开发,引导私人财团参与建设轨道交通;做好换乘枢纽站设计及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  相似文献   

19.
东京轨道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东京轨道交通建设历程及体系格局,分析轨道交通对城市化及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借鉴东京模式:特大城市应着重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实施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联合开发,引导私人财团参与建设轨道交通;做好换乘枢纽站设计及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规划建设对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效率、扩大站点吸引客流范围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接驳设施规模测算则是轨道交通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接驳设施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的重要依据.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和具体工程项目实践,对客流数据鉴别与数据集处理方法、接驳客流分担率预测、规模测算公式及参数标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