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编队条件下,仅依靠单平台发展已遇到瓶颈,跨平台的功能协同与信息融合是有效解决方法。本文对海上编队协同电子侦察与信息融合技术展开研究,重点探讨编队协同电子侦察的功能需求、层次架构、协同机制、信息融合等技术途径,并且评估了协同侦察与信息融合所带来的效能,为海上编队电子侦察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编队条件下,仅依靠单平台发展已遇到瓶颈,跨平台的功能协同与信息融合是有效解决方法。本文对海上编队协同电子侦察与信息融合技术展开研究,重点探讨编队协同电子侦察的功能需求、层次架构、协同机制、信息融合等技术途径,并且评估了协同侦察与信息融合所带来的效能,为海上编队电子侦察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上作战军事资源高效协同调度使用的需求,开展了对海上军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Military Cyber-Phys-ical System,MCPS)框架的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MCPS的有关研究现状和特点,设计了适应于海战场作战特点的系统体系结构和部署结构。论文成果对于实现海上各类军事资源一体化设计与高效融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面向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获取功能领域,针对远离陆地大范围海域信息获取问题,重点探讨了卫星海洋观测信息在海域监视侦察中的应用.首先,简要论述了红外图像、高光谱图像、激光雷达图像以及微波图像等典型卫星海洋观测信息的信息源特点及相应卫星平台和传感器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卫星海洋观测信息的目标检测、目标识别与目标定位等典...  相似文献   

5.
海洋实时观测系统能够提供有关沿海系统如何应对变化的海洋信息,近年来关于如何构建和实施海洋观测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元器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于自动传感器网络等手段,海上实时观测系统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随着人类海洋活动的不断发展,对于海洋数据的需求也迅速膨胀,而传统的海洋实时观测系统已经难以应付当前所需的数据量和数据种类。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基于云架构的海上实时观测系统框架,采用云计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集成等操作,并依据该框架对系统进行实现,在实地使用中检验系统的能力,证明本文提出的系统框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于志同  黄彦  胡洛佳  马蓉  肖鹏  程晓 《船舶》2023,(1):12-19
极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疆域,是未来大国之间围绕生态安全、利益福祉和战略合作的制高点,我国在极地科考、搜索救援、航道开发等方面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提升极地全球治理与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极地全域的实时感知、利用和主导治理已成为极地强国的标志。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已加快发展极地环境认知的立体观监测能力,而我国的极地进入与探测能力仍存在明显短板,相关冰区和海区的第一手资料依旧缺乏,迫切需要加大对极地卫星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极区数据获取和采集能力。该研究侧重面向极地船舶航运的现实需求,系统论述国内外现有极地遥感卫星观测技术现状,提出我国极地天基观测系统的发展趋势,为论证新增极地卫星装备体系能力、制定顶层框架和发展路线提供支撑,支撑我国进入、开发和利用极地,增强在全球地缘政治敏感区和战略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军事舰船在海上执行任务时,为了获取侦测目标的准确信息,需要借助导航系统实现航行线路的规划和目标的定位。本文介绍了全球范围内最为常用的4种导航系统:GPS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导航系统和格洛纳斯(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重点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导航系统的原理,并基于成熟的导航技术,研究了舰船作战系统中导航系统的信息融合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舰船组合导航系统的信息融合技术。试验表明,本文研究了舰船作战系统的导航信息融合技术可以提升侦察目标的准确度,提升作战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海道测量技术体系框架下,对深远海海道测量的内涵进行分析,界定深、远海区域范围,并从海上通道安全、海洋经济建设、国家海洋权益、全球海洋治理等多维度分析我国深远海海道测量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深远海海道测量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深远海海道测量能力建设思路,明确能力建设过程中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任务,为构建我国深远海海道测量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及涉海活动对海上安全信息的需求日益突出,加强我国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体系的研究尤为必要,在对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体系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子侦察船具有活动范围大、任务持续时间长、综合侦察能力等优势,成为海上电子情报侦察体系的重要组成,论文在研究国外电子侦察船装备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海军转型发展分析了发展电子侦察船的作用意义,提出了我国电子情况侦察船发展建议,为后续装备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e-Navigation是IMO提出的新一代信息化船舶综合业务框架,旨在通过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方式,实现船舶状态信息自动化监控、海洋数据服务以及岸舰间有效通信等业务。e-Navigation架构共有岸基系统、船载系统和通信链路3个主要部分,其中通信链路方式是实现岸基系统和船载系统的关键,但能够实现高速率无线通信的手段当前仍然比较缺乏。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e-Navigation架构下的海上船舶通信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IEEE802.16e的岸舰通信方式,能够满足高速率高可靠的无线传输,以及满足e-Navigation架构下各种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开发及船舶智能电网的发展,海上船舶电力调度系统所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复杂,并且现代海上电力调度系统呈现分布式异构特性,传统的基于单中心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船舶电力调度需求。云计算平台结合分布式技术和虚拟化技术,将各分布式计算资源进行融合管理,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加强。本文研究现有海上电力调度系统模型,将云计算平台架构引入到现有模型的调度算法中,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海上电力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架构,自主研发我国的海上安全与通信系统,以更好地保障海上生命和财产安全,掌握核心安全数据信息,及时有效地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实现时间域、空间域和数据域的三维信息通信与交互,为船舶提供全时域、全海域的高保密性以及连续可靠的通信、导航和监视服务。系统通过融合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卫星增强系统两大资源,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收发扩容技术、模块化开放式系统架构设计和基于北斗技术的海上安全与通信机制等关键技术,构建基于北斗技术的全球海上安全与通信体系。系统可实现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海上安全信息监控、区域选择性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与接收、特别业务及海上常规数据通信等功能。开发该系统对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加强安全数据监控、保障海上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海海域战场空间广阔,距离较远,必须建立反应灵敏、信息量大的网络信息化预警探测体系,论文提出了将海上兵力的内部雷达组网,并将收集来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利用太空的侦察卫星系统、空军和航空兵的预警机和侦察机、岛岸上的观通站、侦察船、海底铺设的声纳基阵进行协同预警的观点.经过论证得出建立空、天、海、地一体化的预警探测系统,才能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相似文献   

15.
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使船舶在执行海洋任务过程中,需要获取尽可能多的海上信息来保证船舶运行的安全。由于获取海上信息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雷达探测、红外探测及遥感卫星等,导致海上信息量非常庞大,数据结构繁多,传统的海上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船舶航行的要求。为此,本文对构建以云计算为中心的未来海上信息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B-order的信息查询算法。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准确全面的海洋溢油监测结果,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应用和分析卫星和航空机载手段协同观测的溢油监测方法。以蓬莱19-3平台溢油事故为例,使用环境卫星CCD数据经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NF)处理后得到疑似油膜区域,利用航空高光谱数据识别油膜区域并基于面向对象分割方法提取溢油信息,通过现场获得的照片和视频等现场信息对溢油提取信息进行验证。2种手段的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多手段协同方式应用在海洋溢油监测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海洋监测系统是当前了解特定海域水文条件、环境变化等的重要信息系统。随着人类海洋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新一代海洋监测系统中将包含更多的设备类型、数据种类、通信协议,使得多种信息监测与采集设备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成为海洋监测系统的性能瓶颈之一。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卫星通信控制平台,研究采用卫星链路实现监测设备数据收集,岸舰传输等通信过程的方法,并对卫星天线进行设计,数值计算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新一代海洋监测系统全天候多海况条件下的实时通信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海上船舶数据中心逐渐向云计算及分布式处理发展。如海上多目标检测中心﹑气象探测中心及数据融合中心等,这些系统内部之间相互独立,但各系统中心之间则存在数据交互及通信。在多数据中心模式下,如何保障整个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使系统达到负载均衡是其高效运行的关键。本文研究现有的多中心负载均衡及云计算共享模型,结合船舶多中心处理的实现,提出基于船舶电子信息多中心系统的负载均衡算法。  相似文献   

19.
舰船遥感影像分析技术在舰船目标识别、海上航运交通管理、资源探测和军事侦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快速、高效和准确的海上舰船信息获取方法。遥感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电磁波原理,该技术利用遥感卫星等设备采集和分析远距离物体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地面物体的探测和识别。由于遥感技术存在巨大的优势,因此,基于遥感技术的舰船遥感影像分析和目标提取有重要意义,决定了海上目标识别和海上监察的水平。本文针对舰船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详细的介绍了图像分割原理和目标提取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全新的舰船遥感图像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20.
海面舰船编队目标的侦察和识别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还有助于海上交通管理和渔船的协同作业,研究海上舰船编队目标的识别和特征提取具有重要价值。海上舰船编队目标的信息采集方式以光成像技术为主,其中,光学卫星遥感图像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学图像技术。本文针对海上舰船编队目标的识别和侦察问题,研究了光学卫星遥感图像的噪声处理、目标预测和特征提取等内容,对提高海上舰船编队目标的识别精度,提高数据关联程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