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角度,阐述了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道路、地块开发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提出应在科学规划、统筹利用、合理分配城市空间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这不仅有利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也有利于轨道交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空间的协同发展,对2000年以后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具体包括:城市空间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规划设计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机制与评价方法、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规划理论重塑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空间的协调开发理论与规划方法仍不够完善,缺少整体性的土地开发控制策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后评估研究更是严重匮乏。提出了下一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土地空间开发的研究重点,包括编制体系协同、轨道站点与轨道线网重塑城市空间结构、不同地区轨道制式选择与适应性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铁站域空间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地铁车站空间"与"地铁站域城市空间"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区别。结合地铁站与城市空间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阐述了城市空间与地铁车站空间、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整体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了在地铁站域空间语境下空间设计系统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实施中国城市可持续化的重要性出发,概述了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包括布局规划、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开控技术和衬砌技术以及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施工技术特点。并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从城市空间形态和轨道交通的关系、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影响城市空间发展、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遵循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了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阐述了相应指标的定义及量化分析方法。为指导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现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的良好适应和互动,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和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是城市规划中需研究论证的重要内容.是轨道交通在城市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它与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规划.地下管线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密切相关.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互支持和交融,并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投资和线路运营维护。在对中国近期建成运营和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调研中发现.在线路敷设方式选择和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感受空间活力的角度,通过遴选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子,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借助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建立了量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为制定建设和发展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方方面面。但是,应该如何认识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如何使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如何组织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开发?等等,这些问题在国内尚缺乏十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规划和实施效果两个层面,研究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影响。首先,通过梳理南京历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互动关系,阐述各时期、不同城市形态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的需求,显示轨道交通“依据总规、支持总规”的属性;然后,通过剖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佐证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反作用,展现轨道交通“超越总规、回归总规”的作用。南京地铁在引领城市空间拓展、支持中心体系构建、促进城市立体化和集约化建设、引导城市人口与产业分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互动中的问题展开思考,提出下阶段轨道交通发展策略:合理响应片区发展需求、强化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建设及科学引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的道路空间与居民出行之闻的矛盾日益上升。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大中城市都或多或少地经历着城市中心区交通阻塞的困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购买或考虑购买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运不仅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城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可用空间的减小等等诸如此类。但是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可能因此而放缓。相反,经济改革将伴随更加深入的城市化发展。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交通压力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