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向进气角对部分进气涡轮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一种新型的部分进气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采用数值研究方法对不同周向进气角涡轮的低速工况性能及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掌握了部分进气涡轮的工作特性和内部流动损失机理,明确了周向进气角对涡轮效率和流量的影响程度,为实现增压器与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匹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非对称双流道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T-SUITE软件建立了双流道涡轮的物理模型,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基于该模型对非对称双流道涡轮增压器的性能、匹配方法和非稳态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EGR率条件下,非对称双流道涡轮增压器比对称双流道涡轮增压器具有更低的泵气损失和有效燃气消耗率;匹配大流通能力和小非对称度的增压器可进一步降低泵气损失;非对称双流道涡轮增压器在瞬态条件下的平均效率低于稳态。  相似文献   

3.
涡轮增压柴油机可变谐振进气系统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康耀  张砾 《汽车工程》1999,21(5):299-302,294
为节省涡轮增压可变谐振进气系统设计的时间和费用,本文研究了该系统模拟计算方法,其中进排气采用一维非定常流动模型,控制阀采用节流孔板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模拟计算方法是可行的。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控制阀泄漏和开度对充量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就节能和环保来看,我国卡车进气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应用涡轮增压技术且发动机曲轴通风箱废气闭式排放,从而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废气排放。针对不同的进气系统,其管路应有与之匹配的性能和要求。目前我国卡车的进气系统可大体按有无涡轮增压器分为2类,其中部分轻卡和中重卡的进气系统无涡轮增压器,大多数中重卡目前已采用涡轮增压器,其技术日渐成熟,但其发动机曲轴通风箱致  相似文献   

5.
双通道蜗壳径流涡轮的设计与流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负荷下的扭矩对于小型发动机十分重要,其决定了汽车的驾驶性能。配有双通道蜗壳的涡轮已被证实在瞬态性能和气缸扫气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本研究通过数值方法,比较了不同部分进气条件下双通道径流涡轮的性能。设计了一个双通道径流涡轮,以达到某国外混流涡轮(带有可变喷嘴的涡轮A)的流通能力。借助软件ANSYS-CFX,采用稳态数值模拟方法来实现全部进气和部分进气条件下涡轮的性能预测。基于不同进气条件(叶根进气HI和叶尖进气SI)的性能比较结果进行流动机理分析。结果显示SI比HI具有更好的性能,且传递到叶轮的流动在通道内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涡流结构。对于HI进气,产生于叶轮叶根处的涡流逐渐迁移到叶尖区域,而SI进气正好相反,这即是HI进气较SI进气具有更高流动损失和更差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进气歧管压力的汽油机进气模型,讨论了实际运用中进气模型的表达式.该进气模型将缸内残留废气分为驻留废气与回流废气两部分,在大负荷工况对进气歧管压力-进气效率转换系数加入非线性修正,更符合实际进气规律.在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进气模型能准确计算发动机进气量.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进气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气系统性能的好坏严重影响发动机和整车性能。文章利用GT—Powe,软件,以4100型汽油机为原型机进行一维建模仿真,介绍了不同进气总管管长和管径在发动机不同转速时对充气效率、扭矩及功率的影响。表明进气总管结构参数主要影响进气系统波动效应,提出发动机在中低转速时对充气效率影响较大;而高转速时,对充气效率、发动机扭矩和功率的影响较小。对汽油机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论述了谐振进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6110型柴油机多通道谐振进气歧管的结构设计,分析了不同转速时谐振进气歧管的充气效率和进气压力波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能够改善该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几种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进气歧管是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对各缸气流均匀性及进气量有直接影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大多会通过管路引入进气歧管,并进入气缸燃烧。通过对进气歧管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及气道试验,研究进气歧管上曲通出气结构对发动机进气流量的影响,对进气歧管曲通出气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09,(11):17-17
随着奥迪V8-TDI的推出,进气歧管不得不满足更苛刻的温度要求。尤其随着涡轮增压技术、安装微粒滤清器以及提高废气再循环率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导致进气系统中的温度越来越高。曼·胡默尔前不久开发出的塑料进气歧管升级产品完全能满足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维非定常流动计算模型和程序 ,对车用 3缸汽油机的不同进排气系统流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长进气支管的进气管比短进气支管的进气管的充量系数高 ,并阐明了其充气特性出现双峰现象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 ,扩压型排气管和容器型排气管均有利于减少排气时的泵气损失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基于一维-三维耦合仿真的进气系统优化方法,此方法兼具CFD对进气系统三维流动特性准确描述与一维仿真对内燃机进气系统全局控制的优点。建立了进气歧管三维模型,采用GT-Power软件进行缸内工作过程模型仿真,根据试验数据标定仿真模型。通过一维-三维耦合仿真计算得到进气歧管各转速下的流动参数,以此作为CFD仿真的边界条件,优化进气歧管的结构参数。通过整机试验对进气歧管流动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进气歧管设计。  相似文献   

13.
VGT叶片开度对二级增压柴油机高海拔低速匹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性能模拟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海拔条件下 VGT 叶片开度对高压共轨柴油机二级可调增压系统低速匹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随着 VGT 叶片开度的减小,高压级涡轮的涡轮膨胀比和压气机压比、绝热效率逐渐提高,而低压级涡轮膨胀比及压气机效率变化则趋于平缓,因此两级压气机总压比、总效率和总功率的变化趋势与高压级压气机一致;柴油机进气流量及空燃比随着 VGT 叶片开度的减小而增大,动力性及经济性也随之升高;海拔0~4500 m ,高压级压气机匹配状况良好,联合运行线均位于高效率区内。  相似文献   

14.
电喷汽油机可变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发动机一维气体流动模拟程序,对某电喷汽油机进气系统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对该汽油机采用的可变进气系统的歧管直径和长度、控制阀开关的切换转速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与原机相比,经优化设计后系统的充气效率最大增加幅值大于11%,且改变了充气效率随转速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配气正时对可变进气系统充气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组合进气道布置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柴油机切向/螺旋组合进气道进气系统进行了稳态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组合气道的流动特性,为进气道位置优化提供了依据;在不改变原机气道形状的基础上,通过稳流试验确定了最终进气道位置的优化方案,证实了流动数值模拟在气道优化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某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进行传统的气道稳流试验,得到了涡流比和流量系数。在与试验条件对等的边界条件下,应用仿真软件FIRE建立了气道的三维仿真模型,对不同气门升程下进气道内的流场进行了CFD计算;对比试验与计算的结果,两者吻合良好。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省时,成本低,便于方案对比,可以获得气道内的流场分布规律;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设计开发与性能评价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首先采用进气道稳流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两款柴油机进气道的稳态流动进行研究对比,然后利用Converge软件对两款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的进气和压缩过程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研究,并对该过程中各个时刻的缸内和燃烧室内涡流运动通过无量纲参数瞬态涡流比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实际工作过程中进气道在气门小开度及中等开度下形成涡流的能力对压缩终了时燃烧室内的涡流强弱有很大影响。现有的稳态评价方法不足以体现这一特征,稳态评价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进气管结构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过程中人字形进气管气流运动方向产生较大回转,歧管入口处产生较大涡流,导致流动损失增加,且2缸和3缸存在受相邻进气气缸抢气的现象,造成的各缸进气不均匀性可达6.69%,而谐振进气管不仅各缸的充气量高于人字形进气管,而且各缸进气不均匀性只有3%左右,采用谐振进气管时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针对UG的曲线、曲面和实体模型构建等问题,采用了基于草图和基于实体两种方法建立了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三维模型,实现了进气道局部的参数化设计.利用数值模拟和测试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对气道在不同气门升程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涡流比和流量系数随气门升程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