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乳化沥青封层技术具有工程成本低、施工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以及经济效益良好等特点,不仅可以作为新建路面的表面磨耗层,同时还可以作为维修养护旧路面病害的加铺层。能够有效的修复路面病害问题,同时起到防水、防滑、平整以及耐磨等作用。结合具体的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实例,探讨乳化沥青封层技术在路面维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铺设路面防滑材料可以得到薄层彩色防滑路面,可显著提高路面抗湿滑和防侧滑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防滑和色彩警示作用,该路面多设置于坡道、弯道、隧道进出口、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环岛、公交车专用道、公交车停靠站、高速公路收费口等交通事故多发地段。本文针对路面防滑材料制备、检测评价技术,薄层彩色防滑路面施工和设置技术,以及薄层彩色防滑路面与道路交通事故的关系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薄层彩色防滑路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彩色路面的成型方式,剖析了彩色防滑涂料的结构、颜色构成,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对防滑涂料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彩色路面防滑涂料的国内外应用状况。同时,结合路面防滑涂料交通行业标准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产品性能,对防滑涂料的通用理化性能、热熔型和冷涂型防滑涂料特定理化性能、防滑骨料理化性能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考核的技术指标,并结合相关具体试验方法论述了防滑涂料的测试技术,为正确认识彩色防滑路面、防滑涂料和了解相关测试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防滑涂料的生产单位更好地改进产品质量,同时有利于相关施工、监督单位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凝土防滑磨耗层防滑性能加速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众  郭忠印  侯芸 《华东公路》2002,48(2):50-54
通过对沥青路面防滑性能衰变机理的分析,研制开发了小型设备-加速磨耗仪,建立了加速磨耗的试验方法。并应用该试验方法对防滑磨耗层用沥青混合料防滑性能衰变规律、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上的汽车交通量与行车荷载的不断增长,使得公路路面急剧变坏,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可以改善路面外观,弥补和覆盖网裂,起保护层,磨耗层,防滑,防渗等作用,具有质量好,造从低,施工快,用途广等优点,山东省从1991年起,就逐步推广该项技术,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环氧树脂防滑磨耗层在用于路面加铺工程时,具有路面厚度增加少、抗滑性能及高温稳定性好、降噪性能显著的优点,而且环氧碎石薄层材料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方便,比较适用于城市繁忙交通情况下无法中断交通施工进行养护的道路整治项目。以纪翟路景观提升工程为例,介绍环氧树脂材料在道路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各项材料性能、施工方式对彩色微表处技术的具体影响,提升彩色微表处技术的施工质量,在总结彩色乳化沥青微表处的技术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彩色乳化沥青微表处技术的材料技术指标要求,并结合以往实体工程经验,确定了彩色微表处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给出了保养建议。结论显示,符合本文所述要求进行选材与施工的彩色微表处具有防滑耐磨、成本低廉、施工便利及开放时间短等优点。因此,通过研究总结所提出的技术指标要求,可为今后彩色乳化沥青微表处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基础项目建设的日益完善,各产业的发展稳步推进。从我国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领域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行业技术以及施工方案的不断改进,令实体项目建设的质量及其效益都有所提高。从实践过程来看,对于高速公路施工管理而言,公路的养护管理及其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关键,因其决定着整个高速公路项目的质量及其使用寿命。以"泉南高速"养护管理的实际状况为例,阐述高速公路养护中温拌超薄磨耗层的施工技术及其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现代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原路面的路面品质及防滑性能,文中利用PG82型高韧高弹复合改性沥青配制了ARC超韧磨耗层沥青混合料,并将其应用于武汉市G318国道奓山段的沥青路面超薄层铺装,黏结层采用高渗高黏的高性能黏结剂,施工采用先洒油后摊铺工艺。实际应用表明,加铺ARC超韧磨耗层后路面的各项路表性能指标均得到提升,且具有优异的防滑性能,通车1年内无明显裂缝。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完善超薄磨耗层路面施工工艺,研究面向工程实际需求,利用主骨料空隙填充法(CAVF)进行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的配合比优化设计,并依托麒师公路建设工程,提出超薄磨耗层的成套施工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基于CAVF法获取了超薄磨耗层GT-8的合成配比,计算确定5~8 mm、3~5 mm和0~3 mm三档集料的掺配比为58.45∶19.49∶19.06,最佳沥青用量为7.9%;依据室内试验和工程经验,提出了涵盖施工准备、混合料生产与运输、混合料摊铺和压实等在内的超薄磨耗层关键施工工艺;通过施工路段检测评验,超薄沥青磨耗层GT-8具有优良的抗滑性、密水性和平整度,超薄磨耗层技术应用取得良好的施工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ECA-10超薄磨耗层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咸红伟  张肖宁 《中外公路》2011,31(1):209-212
ECA超薄磨耗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路面设计方法,主要应用于高等级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也可以作为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笔者结合在界阜蚌高速公路ECA-10的具体应用,论述了原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关键技术控制等.  相似文献   

12.
高赛锋 《上海公路》2021,(2):12-19,23
就精细磨耗层施工工艺在S2沪芦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情况,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及施工工序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详细阐述该技术的应用优势,为此类养护维修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冷涂型彩色防滑路面的表面构造进行阐述,并通过制作试样,对彩色防滑路面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组分条件下,冷涂型薄层彩色防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附着性能和骨料性能,适用于隧道出入口、匝道、收费口等抗滑性能不足的路段。为进一步说明将冷涂型薄层彩色防滑路面作为抗滑措施的可行性,以某隧道出入口彩色防滑路面施工作为实体工程,经过现场检测和调查,确认了其防滑效果。  相似文献   

14.
路用彩色防滑涂层多种多样的色彩组合使其在道路工程运用中具有醒目的警示功能;较强的抗滑能力,大大减少了车辆纵向和横向滑溜的现象,车辆的制动距离可减少40%以上,显著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成为近几年来广泛采用,很有效果的交通安全设施。本文首先通过对比防滑颗粒的各项性能指标选取2~3mm金刚砂和石英砂作为防滑骨料,之后通过研究涂层摩擦系数BPN随涂层厚度的变化确定防滑涂层厚度构成为2mm基料层加上0. 5mm颜料层,通过研究涂层摩擦系数BPN随骨料洒布量的变化,确定两种骨料的最佳洒布量分别为3. 0kg/㎡和3. 5/㎡。最后,通过加速磨耗试验对试件进行抗滑性能衰减研究,150000次后BPN较未磨耗分别降低了5. 5%和7. 0%,表明本文所制备的彩色防滑涂层抗滑性能衰减情况良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广惠高速公路全长153km,分为A、B、C三段,沥青磨耗层均采用AK-16A,其中A、B段选用了SBS改性沥青。介绍了A段沥青磨耗层的组成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通过对应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出做好沥青磨耗层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熙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4):144-146,15
徐家汇下立交原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差,对车行道结构采用原水泥路面上加罩黑色面层的方案整修。现状地道净空仅为4.5 m左右。采用环氧树脂防滑磨耗层铺装(双层)技术方案。该文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特点、材料及技术标准,并简要介绍了其施工步骤。  相似文献   

17.
超黏磨耗层技术是在路基表面形成新的磨耗层,主要应用于路面的养护。通过对超黏磨耗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得出玻璃纤维的适宜掺量和最佳油石比。以江西省某段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分析超黏磨耗技术对路用性能状况的影响和施工前后对病害的处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黏磨耗层技术对于裂缝、抗滑不足、坑洼等路面病害的处治效果明显,为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提供一种新的养护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新疆库尔勒市国道218路面改造工程为例,探究防滑降噪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及施工效果控制问题。从施工材料、混合料配料及混合比、施工工艺等3方面展开研究,结合试验阶段铺筑效果与实际工程中经验,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对防滑降噪沥青路面施工提出9个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彩色防滑薄层因其优良的性能,常用于路面、桥面防滑铺装中。选用环氧树脂和环氧覆层彩色骨料作为防滑薄层铺装材料。首先根据磨损试验确定最佳的环氧树脂用量为2. 4kg/m~2。然后根据不同气温下环氧树脂的固化时间,确定最适宜的施工温度为20℃~35℃。最后现场施工可分为原路面处理、施工区域界定、环氧树脂摊铺、骨料撒布和开放交通共五个步骤。并铺筑试验路段,同时进行跟踪观测,发现彩色防滑薄层试验路段在铺筑3个月和1年后仍有着良好防滑性能。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常用减速带存在的缺陷,引入了彩色防滑减速带这一新型防滑减速交通安全设施,并详细介绍了其施工方法,对彩色防滑减速带的规范化施工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