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水软弱破碎是地下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灾害,瓦斯采空区对工程带来严重威胁。针对西山隧道竖井穿经富水软弱破碎区及瓦斯采空区,分析该地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总结该类型工程的特点及治理重难点;通过对采空区瓦斯进行系统抽排,对注浆材料、注浆工艺、注浆方法的研究,确定了适用于西山隧道竖井的钻孔布置方法及注浆参数。该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西山隧道竖井注浆治理工程中,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希望对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阳五高速公路阳泉至盂县段工程中,采用了全填充压力注浆法对路基下方的采空区进行治理,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避免了路基沉降的危害。文章简要介绍全填充压力注浆技术的参数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依据相关规范提出采空区对铁路的影响评价指标,并对大面积采空区和巷道采空区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分别针对地面下沉量W、倾斜i、水平变形ε三个指标进行稳定性评价;采用计算巷道安全临界深度H_0与稳定性系数F的评价方法评价采空区场地的稳定性。最后分别对采空区沿线路方向和垂直线路方向的影响范围进行计算,得出采空区注浆治理的范围,并对注浆孔的布置及注浆量进行合理计算设计。  相似文献   

4.
用注浆充填法治理郑少高速公路采空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路基采空区或下伏空洞是一种不良的地质现象,严重危害公路路基的稳定和正常运营。文章总结了采用注浆充填法处理郑少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施工方法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一期铁路专用线磁铁矿采空区分布特征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鹏 《铁道勘察》2006,32(2):23-25
在分析已收集既有采空区资料基础上,进行采空区地表塌陷测绘,用物探成果对采空区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划分,再用钻探对物探成果进行验证。通过综合勘察方法,初步查明了线路通过处采空区的分布范围、规模,并提出了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结合我院近年来对采空区的勘察经验,对采空区综合物探方法进行系统的讨论和总结,提出铁路采空区综合物探工作模式,以有效指导今后的采空区勘察工作,优选适宜的综合物探技术,发挥其高效、经济等技术优势,提高地质勘查精度,为高风险采空地区铁路设计和施工安全提供重要支撑。研究结论:(1)工程物探现已成为解决采空区铁路工程地质问题的首选技术,在调查基础上,对疑似采空区路段物探工作,可用物探结果指导钻探布置;(2)通过研究总结,提出了综合考虑地形、采空区埋深及物探方法适宜性等条件下的采空区勘察综合物探模式;(3)勘察中优选适宜的综合物探技术,清晰揭示了采空区的不良地质体;(4)本研究成果可为采空区铁路、公路、工民建勘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甘泉线铁路采空区路基地基处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东  丁海军 《铁道勘察》2011,37(5):65-68,75
介绍了甘泉线铁路DK63+850.00~DK63+977.40段采空区范围内的工程概况,结合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其稳定性做出了评价,制定了采用注浆技术进行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案。通过注浆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充填采空区空洞及基岩裂隙,确保路基基底的安全和稳定,有效预防路基失稳、下沉、塌陷等病害。  相似文献   

8.
路基下方存在的采煤空区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和运营.采煤空区坍塌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是确定路基稳定性的主要依据.针对耒宜高速公路路基下的许家洞矿区采空区,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对其坍塌所产生的地表移动及变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有采空区的地区,铁路选线及工程处理都建立在采空区移动盆地评价的基础上,但评价采用什么规程及参数计算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对比有效规范、规程的主要特点,结合不同铁路技术标准、不同工程对沉降的要求及从中铁二院最近几年的典型采空区移动盆地工点评价进行了研究,对主要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1)一般情况下,对采空区移动盆地边界的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玉溪至磨憨铁路沿线矿产资源丰富,采空区对线路走向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沿线采空区地质概况、开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参照相关理论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重点对影响控制线路方案的铜矿和盐矿采空区段进行地质选线研究,探究合理的方案,为玉磨铁路选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结论:玉磨铁路牙骨铜矿、磨黑盐矿及磨歇盐矿采空区分布于不同段落,具有不同采空特点。通过地质选线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牙骨铜矿采空区开采年代久远,难以查明采空情况,建议采用绕避采空区的他郎河下游方案;(2)磨黑盐矿采空区地表沉陷明显,可研设计方案位于移动盆地内,且矿区地下水侵蚀作用等级高,建议线路避绕;(3)磨歇盐矿采空区避绕方案长度变化小,虽然桥隧比增加,但仍为地质选线推荐方案;(4)采空区往往稳定性较差,治理难度较大,工程风险大,线路方案应尽量绕避;(5)本文分析结果可以为类似环境条件下采空区地质选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