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冲压成形工艺对薄壁构件碰撞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成智  陈关龙  林忠钦 《汽车工程》2004,26(2):233-235,245
利用LS~DYNA通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板料冲压成形和闭口帽型梁的碰撞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冲压成形工艺引起的壁厚减薄、残余应力和塑性应变对碰撞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板料冲压成形模拟和碰撞模拟之间的数据转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冲压过程的壁厚变化、残余应力对碰撞模拟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某载货汽车驾驶室上横梁内板为例,通过传统分析方法与考虑冲压过程板厚变化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冲压过程引起的板厚变化对车身构件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板料厚度减薄虽然对车对车身构件的应力影响不大,但对其疲劳寿命的影响十分严重;冲压过程中板厚变化对车身构件疲劳性能的影响是通过对其应力变化的影响传递而来.  相似文献   

3.
根据塑性成形理论,求得管材弯曲成形过程中壁厚变薄量的简单近似解。给出了弯管外凸侧壁厚减薄与相对弯曲半径和原始管壁厚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借助于有限元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实际弯曲试验测试结果对近似计算公式加以初步修正。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法对Al-Mg-Si基合金车门外板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车门在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厚度分布以及成形安全裕度的部位和规律,为Al-Mg-Si基合金车身板冲压成形工艺设计及模具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强钢DP600板材液压成形规律,采用有限元模拟对板材液压成形过程中变形特征、壁厚变化以及关键工艺条件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形过程中各部位壁厚差异较大,法兰处最大增厚率为7.5%;底部的圆角部位减薄率最大,达到了14%;应合理选择压边间隙和液室压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采用模型槽法进行土工格栅界面应力分布试验的研究过程,探索了土工格栅的界面反应机理、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层数与层间厚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并加快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连续变截面板在实现汽车轻量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等厚板料的冲压成型CAE方法由于无法考虑板料厚度的连续变化,使得其在连续变截面板的CAE分析中精度大打折扣。本文建立了连续变截面板件的CAE仿真模型,借鉴了等厚板料的CAE分析手段,通过设置料厚多段阶梯变化近似模拟连续变截面板料厚的连续变化,对连续变截面板纵梁进行了成形性分析与回弹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零件冲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奔腾B50副车架成形的3个工序(弯管、预成形和内高压成形)。对各工序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给出了钢管的成形极限云图和壁厚分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3)
锚拉板是斜拉桥的重要受力构件,其残余应力直接影响桥梁的疲劳寿命。实际锚拉板焊接施工时,每条焊缝均采用一定厚度的焊层进行焊接,具体焊层数和焊层厚度常依据经验确定且波动较大。因此,在探究焊缝层数和焊层厚度的优化取值上对斜拉桥锚拉板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根据斜拉桥锚拉板的实际焊接工艺,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对接钢板和锚拉板的焊接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残余应力分析与试验验证。然后基于验证后的模型对实际锚拉板的焊接过程进行了残余应力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焊缝层数对锚拉板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得出了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粘接方舱大板制造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军用粘接方舱大板的结构,工艺要求,大板成形加温加压控制过程。又结合粘接工艺建立了大板成形工艺流程图,并对胶层厚度对大板应力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主要探讨大板的制造工艺及胶粘剂的选用。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旧混凝土路面加铺罩面层的三种结构形式及其特点,进而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双层板荷载应力分布,并介绍按等刚度原则,将双层混凝土板转化为等效单层板进行应力计算的方法,给出确定罩面层厚度的计算过程,最后提出了罩面施工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三个零件采用高强钢材料进行试冲,并检测其破裂、主应变、减薄率和起皱情况。另外,借助PAMSTAMP冲压软件模拟这三个零件成形过程。通过对比模拟和实测结果,仿真精度可以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和有限元技术对某翼子板在拉深成形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压边力、冲压速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经过优化后的仿真结果在提高成形裕度和抑制厚度的变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与实冲板料厚度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优化效果。该方法还可明显减少模拟计算次数、提高优化效率、改善板料冲压成形的仿真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外掺剂提高沥青路面模量的同时,使建设成本增加,通过减薄沥青层厚度可获得经济效益上的平衡。对比分析了原路面与减薄后的高模量路面在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沥青层底拉应变、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及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四个设计指标下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减薄后的高模量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量降低、疲劳寿命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用户评价和判断车体坚固程度的重要感官质量标准,车身外覆盖件的抗凹性是车身开发阶段的重点考察指标。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例,将冲压成形导致的厚度减薄和应变强化效应引入其抗凹性能有限元分析,并与传统的仿真分析和实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冲压成形效应可提高侧围外板的抗凹性,且仿真与实测结果一致性更佳。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三通管为研究对象,借助非线性有限元Dynaform开展内高压成形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线性轴向进给的情况下,成形质量较好,支管处壁厚较薄,减薄率较大,但未超出许用范围,能够为三通管的成形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正元  吴锐 《车用发动机》1996,(1):45-49,F003
本文介绍了采用3D65CNC-2000型旋压机对柴油机连杆衬套进行旋压加工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了壁厚减薄率和退火温度对QSn7-0.2衬套力学性能的影响,且给出了不同方法加工成形后衬套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外高强度钢板热冲压成形技术的研究及开发概况,分析热冲压成形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将热冲压成形与冷冲压成形的技术特点进行对比,热冲压成形技术可保证冲压零件尺寸精度并提高冲压零件强度;探讨了热冲压成形模具的设计要求,以及模具的材料选择;同时对影响高强度钢板热冲压成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受政策与市场双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使用铝合金代替钢板进行车身制造,可显著减轻整车重量,提升汽车续航里程。铝合金冲压成形性能较差,尺寸回弹难以控制,在模具设计阶段,需要借助冲压数值模拟手段对工艺方案进行仿真优化。文章以某车型前盖内板为例,介绍了铝合金前盖内板冲压数值模拟、成形性优化与回弹补偿设计等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零件测量结果,对冲压模拟准确性及补偿方案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anabic-BBC2005材料屈服准则以及Swift/Hockett-Sherby加工硬化准则对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其成形性与回弹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信度;铝合金板料对工艺参数及产品造型设计要求较高,需要根据冲压模拟结果进行相应优化;通过型面补偿方法可有效改善零件回弹,缩短模具更改调试周期。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铝合金和铝合金/铝合金粘接接头在不同温度和受力形式下的失效规律,加工了处于拉应力、剪应力和拉剪组合应力状态的粘接接头,分别在-40℃(低温)、25℃(常温)和80℃(高温)下进行了测试,结合胶粘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分析温度和应力状态对接头的失效强度、失效模式和失效准则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GFRP/铝合金接头失效强度的影响与应力状态有关,但影响程度低于铝合金/铝合金接头;铝合金/铝合金接头大都是胶层内聚失效,但是GFRP/铝合金接头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拉应力比例的升高,更容易发生纤维撕裂或分层失效,因而降低失效准则的拟合优度。因此在复合材料粘接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降低拉应力的比例,以减小纤维撕裂的倾向,同时在失效预测时须考虑纤维撕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