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锦屏山隧道工程是锦屏水电枢纽工程的关键性控制施工项目,隧道地处我国西南高地应力区,全长约17.5 km,隧道最大埋深约为2375 m,埋深大于1500 m的地段长度约12875 m。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锦屏山隧道岩爆独特的工程特点和综合防治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铁道建筑技术》2010,(1):I0004-I0004
庆兴隧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境内,紧邻洛宾镇庆兴村及蒙新庄,起讫里程DK691+253-DK701+493,全长10240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110m,最小埋深6m。隧道除进、出口相向掘进外,还设有5座斜井辅助施工。  相似文献   

3.
观音堂隧道下穿连霍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音堂隧道下穿东西交通大动脉——连霍高速公路,设计为单洞双线浅埋暗挖隧道,隧道下穿段最小埋深11 m,最大埋深18 m。如何控制路面绝对沉降,确保施工期间高速路通行安全并且安全、顺利、高质量的贯通隧道,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工程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总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达成铁路新建200km/h双线段客货共线线路中,隧道穿越水平层状粉质粘土和砂质泥岩地层,其埋深一般为8m~20m。在施工中掌握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对大跨度隧道在浅埋段施工的安全,保证施工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隧道下穿自然保护区常因施工不当导致地下水环境失衡或地表沉降,会给自然保护区内的古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研究一种隧道下穿自然保护区低扰动施工技术方案迫在眉睫。以老土地隧道下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为工程背景,通过信息化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反馈,不断修正爆破参数、循环进尺和台阶长度等措施,最终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隧道下穿自然保护区综合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钻爆参数的不断修正,取得了最优爆破效果;采用以结构自身防水为主,辅以“防水板+土工布+止水带”的防水控制措施取得显著效果,可确保保护区地下水环境的稳定。现场地表沉降监测表明,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隧道开挖对地表的扰动越小;隧道埋深越浅,地表沉降历程曲线越陡。隧道埋深32 m时地表沉降2.89 mm,埋深48 m时地表沉降2.48 mm,均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黄土隧道基底区域围岩压力的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方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用围岩应力等效围岩压力,分别考虑隧道不同施工方法、不同埋深的影响,从而得出隧道基底区域围岩压力在上述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规律。分析可得台阶法基底围岩竖向应力值比其他施工方法小,CD法和CRD法在基底中线区域竖向应力值较大;在所研究的埋深范围内随隧道埋深的增加,其基底竖向应力值随之增大且埋深每增加10 m竖向应力增大系数在1.2~1.4等结论,为基底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确保隧道上方高速公路地面交通正常通行的情况下,超宽断面、埋深仅为0.5~2.5 m的超浅埋平顶直墙下穿隧道工程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结合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多导洞施工方案和微台阶开挖法来达到控制地表沉降和保证施工安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宜万铁路康家村隧道全长1 409 m,隧道表层覆盖第四系残积之棕红色黏土夹碎石,松散。下伏基岩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之深灰、灰黑色含燧石结核微晶灰岩,岩层走向有波动,呈碎块石状,全风化~弱风化,岩溶发育。隧道最大埋深为75 m,最浅埋深为32 m,易出现塌坍冒顶等现象。岩溶段施工中使用长大管棚进行超前预支护,有效遏止塌坍的扩大和发生;但洞内长大管棚施工受空间及地质情况的限制和影响,施工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新寨隧道位于西秦岭褶皱系中,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主要以志留系碳质千枚岩为主。进口段位于滑坡左侧边缘,洞门左侧发育冲沟一条,最小埋深13~18 m,在此偏压、浅埋、软弱围岩的条件下施工难度大,特别是进洞施工安全风险高。以在建新寨隧道施工为依托,介绍了该隧道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总结得出一些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株六复线新棉花冲隧道全长442m,最大埋深仅28m,穿越Ⅱ类软弱围岩,其间遇有溶蚀洞穴、破碎断层,还有比较严重的渗漏水。文章着重介绍洞口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溶洞的处理,以及新隧道施工时如何保护既有隧道的稳定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