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特稿主要聚焦于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的两大方向——汽车驾驶的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主、被动安全”并非单指普遍意义上的“驾驶习惯”和“驾驶环境”,而是以当下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依据,详细解析今天乃至将来,科技能为汽车带来怎样的安全系统和技术配置。  相似文献   

2.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汽车的安全性研究和现有的汽车安全技术中,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主动安全性是指通过对汽车内部结构进行更趋合理有效的设计,优化车辆驾驶操纵系统的人机环境,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被动安全性主要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的碰撞事故时,如何对驾乘者进行保护,尽量减少其所受伤害。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主动安全对策主要涉及汽车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驾驶舒适性、信息性等方面。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横摆控制系统、车距报警系统、驾驶辅助预警系统、安全导航系统后视镜、高位制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私车消费兴起,汽车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汽车的安全性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块,被动安全在碰撞发生时起到保护作用,而主动安全系统则事先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汽车导购》2013,(11):127-127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为中国汽车市场提供创新的车辆安全、舒适及驾驶辅助解决方案,涵盖主动安全、被动安全、驾驶员辅助和助力器在内的四大业务领域。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基础上推出了驾驶员辅助系统,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车辆安全性和舒适性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南辰 《汽车与安全》2016,(11):45-45
汽车发明130年来,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突飞猛进,使得汽车社会越来越安全。有的汽车厂家展望未来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甚至大胆提出了未来汽车“零伤亡”“零事故”的发展目标。然而,笔者认为,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发展再迅猛,也无法替代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从某种角度看,技术对安全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扮演“配角”。  相似文献   

6.
田农 《世界汽车》2006,(11):66-69
车辆安全性是顾客购买车辆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部分。主动安全是指汽车自身装置帮助驾驶员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避免和减轻车内乘员受到伤害和车辆损失的能力,实际上主要是撞车时的汽车安全性。PASSAT领驭作为上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2012,(49):9-9
博世集团日前出席第三十四届FISITA(国际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世界汽车工程年会。围绕“可持续交通”的大会主题,博世展示了一系列涵盖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以及驾驶辅助系统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郝炜  刘伟  张戎  李伟 《汽车运用》2009,(12):34-35
汽车安全包含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两种。被动安全系统主要采用措施性安全技术,当事故发生时,尽可能地将事故损伤减至最小,如安全气囊等;主动安全系统则能预知和规避危险,“未雨绸缪”,“防事故于未然”,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等。  相似文献   

9.
柳柽 《汽车杂志》2006,(9):132-133
汽车的安全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可以概括为“车辆躲避碰撞发生的能力”.这与车辆本身的操控性、行驶稳定性等相关:而车辆的被动安全性则主要取决于车身结构以及车内束缚装置(如安全带、气囊)的效能.而其中车身结构在其中又占了主导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汽车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快,同时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发生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稳定性、制动性能、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目前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的概念,介绍了全车安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展现了未来安全汽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受制于被动安全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汽车主动安全性愈发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文中介绍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主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及系统进行了阐述;结合智能汽车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现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分析现有汽车安全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综合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的主动作用型智能化的液压缓冲防撞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4.
胡林  谷子逸  王丹琦  王方  邹铁方  黄晶 《汽车工程》2024,(2):187-200+240
在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中,汽车安全测试评价技术也从单纯被动安全向主被动安全融合方向延伸和扩展。本文从车内乘员保护、车外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与主动安全三方面,深入对比分析了全球主流汽车安全测评规程的差异,总结了针对各测评工况的车辆安全开发技术要点,探讨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评规程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主流汽车安全测评规程在被动安全评价方面越来越严格,主动安全测评工况比重在逐步增加,未来测评规程的发展重心将集中于主被动安全融合及针对复杂工况的虚拟测评两方面。此外,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测试已相对完善,未来研究重点可向电控系统测试、底盘稳定性测试和充换电设施与配套设备统一标准化认证等方向拓展;而构建合理、可靠的智能网联汽车OTA(over the air)测试、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测评方法,在中长期内将成为行业关注的重难点问题,且可借助自动驾驶模拟器等工具搭建虚实结合的复合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汽车安全性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介绍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新技术及其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朱华 《城市车辆》2009,(1):48-50
随着汽车在普通家庭的不断普及,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被动安全只是在发生事故时起保护作用,而主动安全系统则事先防范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视。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主动安全装置上。  相似文献   

17.
《公路与汽运》2007,(5):6-6
日前,德国博世公司宣布开发一项汽车安全新技术,该技术将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相结合,实现“综合主动及被动安全系统(CAPS)”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SCM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子嫣 《车时代》2008,(2):168-169
沃尔沃一直致力于行车安全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实用性成果。凭借其在汽车主动、被动安全研究中的声望,沃尔沃汽车最近又研发了一种集主动被动安全为一体的新的城市行车安全系统(City Safety)。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交通中的追尾事故,并计划在两年内应用到沃尔沃所有的车型之中。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4,(5):74-77
<正>在一场介绍未来安全科技趋势的演讲时,某车厂安全部门主管曾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场白:"最安全的车,就是能预先避开意外的车。"这就是"主动预防"胜过"被动防护"的观念。目前,汽车安全科技的发展方向,正在从传统的被动安全转为注重主动安全。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这些代表汽车领域最先进科技的主动安全配备,总有一长串不太好记的名字,本文在这里为你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当前车  相似文献   

20.
彭汉锐 《城市车辆》2009,(10):39-41
本文从汽车安全技术的意义出发,介绍了当前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主要装置系统;介绍了侧面视觉死角检测系统、事故避免技术、驾驶员叫醒装置、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等汽车安全新技术;分析了本田行人保护的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