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桂林市以区域交通枢纽为发展定位、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为发展战略,未来将带来客货运量的稳步增长。针对由此对综合客货枢纽场站设施、运输服务所提出的更高需求,立足于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城市特色,从综合客运枢纽、货物集疏运中心、运输服务信息共享、运输组织模式、运输服务工作机制、运输服务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推进区域综合运输协同、城市内外交通协同、城乡客货运输协同,构建与桂林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衔接顺畅、服务优质、支撑有力、管理规范”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沙新区水上客运交通现状、旅游资源及水上休闲旅游出行、区内公共出行、对外交通出行、水上客运交通营运模式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南沙新区水上客运交通的后续发展规划及建设提供基础,同时构建南沙新区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茂庭  刘积芬 《船海工程》2007,36(2):135-138
针对船舶在客运管理中,航线、航班次数多、客流量大,手工信息处理复杂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船舶客运信息管理系统,对客运船舶的站点、航线、航班、票价等基础信息以及客运售票、退票、预订等业务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售票、退票业务进行统计和核算。  相似文献   

4.
李建丽  真虹  徐凯 《中国港口》2010,(3):48-49,51
当今港口的发展已从单纯的运输节点发展到了“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为此.现代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要转变发展模式.以生态化、集约化为特色,以物流系统为构建基础。那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就必加强生态物流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作为综合出行方式之一的水路旅客运输,实现联网售票及电子客票,是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高品质、多样化、多层次运输服务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平安交通"、提高民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渤海湾水路客运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建设渤海湾水路客运信息联网售票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功能需求,最后提出对全国水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罗伍平  邓锋 《中国水运》2007,7(7):76-77
数字城市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城市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信息,以GIS为基础搭建各类城市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构建出一个既能服务于政府进行城市管理,又能服务于城市公民、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多功能“数字化”信息系统。本文概述了GIS与构建数字城市的密切关系,并初步分析了其在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技术作用。  相似文献   

7.
钱正锋 《中国水运》2008,8(1):16-18
江苏海事局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将局各分支机构、政务中心等视频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网络远程不定期的监控,促使对外服务的窗口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规范性,提升对外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本文以江苏海事局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为背景,从技术角度对常见的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进行了比选分析,针对江苏海事系统点多、带宽窄等特点提出了合理的系统建设方案,详细阐述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8.
杨凯  李子龙 《水道港口》2019,(1):120-124
港口是交通运输重要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重要节点,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上的各种时空信息进行感知、传递、整合和分析成为智慧港口建设的关键。针对多源、异构、海量港口时空地理信息的管理和服务难题,文章提出了基于云架构的智慧港口时空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架构体系、功能及应用模式,并以中国北方某典型港口为例,介绍了基于云架构的时空信息地理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文章的研究对于提升港口服务效能,指导各地智慧港口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渔船RFID系统,实现船舶身份电子信息识别,结合港口和船舶的基础信息数据和管理信息数据,实现对船舶、港口、船员和主管部门管理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服务和调度,为渔业生产开辟了全新的安全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远集运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全球航行船舶的有效监控,公司自主开发的“中远集运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解决了岸端主控的难题,实现了对船舶航行状态进行准确、实时跟踪,并将船舶动态、静态、人员、工况、载货、自动识别系统(AIS)、保安报警系统(SSAS)与气象等多态异构数据整合在同一信息平台,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全球船舶动态监控系统。该系统获2008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监理行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型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应做大做强,转变为综合性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中小型企业做精做专,成为专业性的新型监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多元化战略,逐步推行一体化战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行“人才强企”战略。  相似文献   

12.
船舶一体化网络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船舶一体化网络将现有的信息传输网络与平台网络互联为一个整体,实现信息的互通,这对于提高船舶综合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船舶一体化网络需求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船舶一体化网络的体系框架,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船舶一体化网络的主干网络技术、网络综合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源北斗1号/惯导组合导航系统滤波定位算法,文章提出并设计了神经网络及其训练算法RLS,用其输出修正组合导航滤波输出结果,提高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通过仿真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并能有效提高北斗1号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制造联盟企业间业务协作需求,综合比较了Web Service与CORBA,DCOM等传统集成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基于企业资源计划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II,ERPⅡ)的“系统集成”和“协同商务”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立在Web Service之上的敏捷制造企业ERPⅡ系统设计方案及系统开发体系框架,并通过在Java开发环境NetBeans和应用服务器GlassFish中实现采购管理中的订单查询服务功能,研究了WebService在ERPⅡ系统中设计和调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ERP11系统引入WebSevice技术,能够较好解决异构数据的集成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延数据融合的港口船舶监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有港口船舶航行监控方法以及导航技术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于Kalman滤波的数据融合技术,讨论了利用雷达、GPS以及AIS数据进行港口船舶导航算法和监控策略的设计问题。针对现有的时延平滑估计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时延的集中式预测估计融合算法。新算法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可实施性,同时,将新算法与现有的时延平滑估计融合算法相集成,提出一种完整的船舶导航和监控策略,计算机仿真算例验证了新算法的优越性,同时显示了新监控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法国情报处理系统包括"织女星"作战系统,TAVITAC/TAVITAC2000战术数据处理系统,TAVITAC NT海军作战管理系统和TACTICOS作战管理系统,文章分别介绍了每个系统的体系构成及装备情况。  相似文献   

17.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能量管理控制系统与全数字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电能逐渐取代传统动力成为船舶的主要推进能源。作为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设计及其仿真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本文从经济性的角度,设计了船舶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策略;其次,本文引入储能单元,利用其灵活性强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并结合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减小负荷波动对电网的影响;最后,为验证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功能与有效性,建立综合电力系统简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可以使机组运行在最佳油耗范围内,并且提出的简化仿真模型可以验证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小功率内河船舶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建模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内河小艇的混合动力系统。按照模块化建模思想,建立了混合动力系统中各典型部件的数学模型,并在Simulink平台上建立了该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针对该混合动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利用所建的模型进行系统动念性能仿真分析,实现了电机起动和柴电联合驱动的工作过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这能为小型内河船艇的新能源改造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也为混合动力船的理论研究和控制策略设计提供一种实用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十五"、"十一五"期间,江南造船集团在船舶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建造、数字化管理"[1]三个能力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经确立了以船舶三维模型为核心,基于信息标准化共享平台,实现主体业务数据流全面整合贯通的明确目标。以全新船厂建设为契机并通过有效和全方位的内外协作,建立覆盖造船完整生命周期、具有现代化造船模式特征的自主装配式数字化造船系统。  相似文献   

20.
刘祥  曾志林  徐国华  徐筱龙 《船海工程》2012,41(5):176-180,185
为实时观测水下平台的工作状态,为水面工作人员提供操作依据,建立稳定实时的显控系统。结合TCP/IP通信,建立稳定的通信网络;并利用VC++和OpenGL建立三维实时仿真动画。针对程序时钟和数据传输时钟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数据真空"问题,设计一种算法——"中点逼近法"。经过多次船池实验,系统稳定地接收了水下平台的工作数据,很好地解决数据通信同步问题,并成功消除了"数据真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