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地铁建设尤其是施工技术将是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的现状;重点讨论了应用于不同施工方法中的施工辅助技术,即岩土加固技术、防水技术、信息技术和环保技术;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类;展望了未来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顶拱施工技术是大跨度、高边墙地下厂房施工的关键技术,以江垭水电站地下厂房为例,文章着重介绍了地下厂房顶拱开挖、支护加固、稳定性观测及体会.  相似文献   

3.
根据西安二号线穿越长安立交桥区间段f6及f6′地裂缝处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具体施工环境,结合二重管水平注浆原理,对f6及f6′地裂缝之同的楔形土体采用的二重管注浆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注浆前后现场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重管水平注浆加固技术对于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的治理是可行的.二重管注浆法具有成本低、施工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4.
针对上海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以及城市密集区域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对多线换乘地铁枢纽站改扩建、深层地基加固、地下深层障碍物清除、盖板逆筑、既有地下空间利用加层等多项施工新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证实了各项技术的有效性,可为今后城市密集地区和复杂建设环境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和施工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分析与研究了软土地层基坑开挖扰动影响下地下管线变形、受力状态及其与土体的相互耦合影响,其研究成果对城市市政工程管线风险分析及维护加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3S技术在地下管线探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下管线具有不可见性和种类繁多、纵横交错等特点.目前,国内各城市的地下管线管理系统仍不完善.因此,由地下管线管理混乱引起的各种事故较多.3S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地下管线的探测与管理中,并已初见成效.文中对国内3S技术在地下管线的探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了3S的各个技术分支在这一领域中应用的原理和技术要点,并对应用趋势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地下结构拆改项目施工过程中,为减小结构拆除后对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基坑变形,满足现场地下结构拆除作业要求,在地下结构拆除前,需对基坑围护结构采取加固措施。采用在外墙内增设抗侧力墙的方法能成功地解决地下结构拆改加固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实际项目为例,综合分析了地下结构拆改加固中的施工技术与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原外墙与抗侧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为类似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依据城市桥梁维修加固工程案例,分析城市桥梁主要病害,结合相关经验,探寻城市桥梁维修加固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结果显示,加强城市桥梁状态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科学制定维修加固施工方案,合理选用维修加固施工技术,并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技术应用作用充分发挥,实现城市桥梁维修加固目标有效达成,保障城市桥梁稳定、安全、长久运行。  相似文献   

9.
近距离交叠隧道研究现状及评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出现了近距离交叠隧道新的研究课题.文章综述了交叠隧道的线路型式、研究方法和施工技术,可为从事设计及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阐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国内外起源、发展、分类及特点,探讨整体移动模架技术、半预制技术、预制拼装技术以及叠合装配技术等综合管廊施工关键技术,并对综合管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与施工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主厂房系统爆破开挖程序和开挖方法,最直接地影响着整个工程工期、质量、安全及成本。如何结合工程具体特点,确定最优的爆破开挖程序和开挖方法,这是主厂房系统爆破开挖的关键所在。三峡右岸地下电站主厂房系统爆破开挖程序及开挖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万里 《西部交通科技》2014,(4):27-29,79
隧道掌子面的开挖炮眼设计是爆破开挖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是否将直接影响到开挖炮眼的施工质量及掌子面的爆破效果,对隧道的掘进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文章以宝石山隧道为例,从炮眼数量、药量、深度、布局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隧道掌子面开挖炮眼设计的具体要求,为类似隧道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铣挖法是适合软岩隧道施工工艺的一种开挖方法.文章以两水软岩隧道为例,介绍了铣挖机工艺特点、采用铣挖机的隧道施工方案,从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方面进行了钻爆法和铣挖法的分析对比.实践结果表明,铣挖法与预裂爆破相结合是比较安全、经济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下方运营地铁隧道的保护问题,通过基于工程实测的隧道回弹隆起值的监控,对隧道回弹隆起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考虑基坑开挖时空效应的基础上,分别对基坑放置时间、开挖方式、分块开挖宽度对隧道回弹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了隧道位移受基坑放置时间、开挖方式、分块开挖土体宽度的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the transient seepage on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excavation face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of lining segments,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effect based numerical model of the tunnel excavation face was develop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PLAXIS. With adoption of the variablecontrolling approach, the influences of the depth/diameter ratio (the ratio of the buried depth to diameter of the tunnel) and the support pressure ratio (the ratio of the face support pressure to water and soil pressures ahead of the excavation face) on the face stability and ground settlement we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At same time, the failure modes of the excavation face under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analysi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transient seepage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il arching at the front of the excavation face, in which the smaller deformation at the excavation face is achieved, and so less support pressure for the face stability is allowed. While for the plastic analysis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transient seepage, a higher support pressure is require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excavation face; 2) in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analysis, the depth/diameter ratio has less impact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excavation surface, but has larger impacts on the ground settlement. The larger the depth/diameter ratio, the larger the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and the settlement profile; 3) howeve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crease of the support pressure and the impact of transient seepage on the settlement of ground surface,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in front of the excavation face is gradually reduced. The deformation zone at the ground surface is then connected with the deformed part ahead of the tunnel face to form a wedge-shaped soil sliding zone.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wedge-shaped body tends to have a larger funnel-shaped failure mode than that in the plastic analysi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transient seep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ient seepage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excavation face in the soil condition with high permeability ratio.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analysis should b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deformation of excavation face and ground settlement.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6.
以兰渝铁路关子岭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对台阶式、双侧壁导洞式、全断面开挖,以及导洞超前扩挖四种开挖方式进行计算,对比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得到较优的开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双侧壁导洞式与导洞扩挖式开挖位移变化幅度较小,没有出现拉应力,塑性区对称分布,施工难度较小,且面积较小,优于其他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结合连拱隧道工程实践,对隧道施工中先行洞室支护体系应力进行相关监测,分析不同开挖工序下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先行洞室上台阶及仰拱开挖引起了支护应力较大变化及重分布,为支护稳定的控制点;隧道开挖对支护应力的纵向影响距离大致为隧道跨度的2倍,约为20~25 m;开挖效应消失后,左右拱圈45°处应力的时间效应较其它位置要明显;封闭支护结构是改善结构受力的有效途径,应及时施作仰拱和形成封闭环。该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合理的开挖顺序对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措施优化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净距2.0 m非对称公路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开挖顺序对支护力学行为特性及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先开挖较小断面隧道优于先开挖较大断面隧道的结论,为非对称小净距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跨浅埋隧道极软岩富水界面段施工,传统处理方法多为帷幕注浆固结,但此种工法存在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高等缺点。兰渝铁路咀头隧道在此地质施工时,针对隧道埋深浅的特点,采用地表高压旋喷加固,结合洞内分部开挖、φ89钢管锁脚配合强支护参数等综合措施,达到了快速、安全、经济施工,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地铁8号线人民广场站深基坑施工为例,通过一系列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紧贴运营地铁车站进行深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新、老车站结构变形规律,以及变形控制进行了现场监测和理论计算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