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减少由于地质因素导致的盾构施工灾害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利用FLAC3D模拟软硬岩层、断层破碎带、岩层产状、岩溶、球状风化体等多种不良地质体对盾构隧道三维位移的影响,并借鉴国内外学者所发展的隧道三维变形展示方式来呈现隧道开挖地层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 1)盾构由软岩往硬岩掘进时,位移向量趋势线减小; 反之,位移向量趋势线增加。2)随着断层破碎带宽度的增加,位移向量趋势线呈现出规律性变化。3)地质界面倾斜时的位移向量角比地质界面垂直时小。4)相邻地层强度差异越大,位移向量趋势线变化越明显。5)岩溶和球状风化体的尺寸越大,位移向量趋势线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某隧道洞口段初期支护侵限的问题,采用现场监控量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在隧道初期支护侵限过程及隧道宏观表征分析的基础上,对隧道断层破碎带初期支护侵限机理展开分析,提出处治方案,并对处治方案效果进行评价。本工程F9断层破碎带围岩较差,地下水作用下拱顶荷载增大、拱脚麻岩承载能力降低是初期支护侵限的客观原因,拱脚悬空时间过长是主观原因;采用"全径向注浆加固+换拱"的处治方案避免了初期支护再次发生侵限,隧道最终顺利通过洞口断层破碎带。  相似文献   

3.
徐国玉 《公路》2007,(5):227-231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和暗河等不良地质构造,存在突水、突泥等地质自然灾害,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技术、监控测试技术、超前水平钻探技术等,查清隧道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根据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改进施工方法,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内昆线曾家坪1#隧道三线进口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由于埋深浅,处于断层影响带中,地质为自稳力极差的岩堆体,仅在小断面的左右导坑1,2部施工时,地表就出现裂缝,错台,洞室支护结构发生大变位,喷混凝土环向开裂,严重影响了后续隧道施工安全,介绍了左右导坑施工和支护概况,分析了开裂原因,在采取整治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卫民 《公路》2002,(9):161-166
洋碰隧道位于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所处山体地质复杂,穿越20多条断层破碎带,在施工过程中,右线出口F12、F16、F17断层破碎带交汇处出现较大规模的突水突泥,使掌子面处的初期支护遭到破坏,100余m长的已施工段被涌出的泥沙堵塞,对此,采用了注浆加固坍塌体,长管棚超前支护,CRD工法开挖等施工措施,顺利地通过塌方段。  相似文献   

6.
马栋  闫肃  王武现 《隧道建设》2020,40(11):1634-1641
为解决富水铁路隧道断层破碎带极易突水涌泥的难题,依托赣深高铁龙南隧道F8断层施工,采用地表抽水试验获取F8断层破碎带岩土体渗透系数、抽水影响半径等水文地质参数,提出“地质雷达+TSP+超前钻孔”综合预测手段超前探测断层影响区,并采用“分水降压+内堵外固+安全监测”等综合处理措施。结果表明: 1)通过地表抽水试验计算得出,渗透系数为0.309 7~2.803 2 m/d,抽水影响半径为247.59~763.31 m,验明隧道断层水具有承压性,为降排水提供依据; 2)运用综合地质预报精准探测隧道掌子面DK99+435已提前进入F8断层核心区; 3)采用综合处理措施,断层水可控排放,注浆后取芯率为85%,涌水量为0.83 L/(m·min),注浆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位于沪蓉国道主干线恩施至利川高速公路的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长约2×6.7Km,岩溶管道发育,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岩溶、突泥涌水、断层破碎带、瓦斯溢出、硬岩岩爆和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为确保隧道顺利建设,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技术,实行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制定预防各类不良地质的处治预案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8.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稳定性及安全防护问题是目前隧道建设的难点。针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存在破碎带松散岩土体的典型工况,基于隧道围岩以及掌子面的力学特性,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掌子面稳定岩体的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并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破碎带的预加固及处治方案进行了探讨。首先,建立了破碎带-岩板力学模型,将掌子面的岩体等效为受荷载作用的岩板,对受破碎带压力的岩板最小安全厚度展开计算分析,得到了岩板厚度与岩层倾角、破碎带有效高度的关系表达式,并对帷幕注浆处理参数进行了优化;随后基于理论计算结果,与某隧道穿越破碎带施工中因未控制掌子面岩体厚度而导致隧道失稳的典型案例展开对比分析;最后结合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开展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不同岩层倾角、隧道埋深、注浆预处理参数等因素对掌子面岩板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工程实际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正常施工时掌子面最小安全岩板厚度随破碎带有效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岩层倾角增大而减小,故应在达到安全厚度之前对破碎带进行预支护;在选用帷幕注浆方法对破碎带进行预处理时,最小安全岩板厚度随着岩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此时在注浆过程中需要保留较大的安全厚度,同时控制注浆压力。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石质破碎、断层多、涌水大等不良地质情况,也常常成为控制施工工期,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因此,根据地质条件,正确地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就成为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慎重对待。六盘山隧道在软弱破碎围岩结构段施工中。采用“上半断面二次复合衬砌”的施工方法,避免隧道塌方,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山岭隧道开挖经常遇到断层破碎带,开挖支护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事故,是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文中结合史家山2号隧道,根据其地质特征,运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比了有无断层破碎带和不同工法下的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工况,提出了断层破碎带的影响程度和适合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