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已有研究表明,在群体特性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交通信息发布媒介的可认知性将直接影响枢纽信息发布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上海市13个公共交通枢纽翔实的RP调查,在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枢纽换乘标志认知性与换乘标志信息过载阈值之间的关系,并对行人获取信息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并从行人对于信息的识认性角度出发,以双层模糊评价方法为基本方法,以枢纽信息发布媒介信息发布数量为研究对象,对客运交通枢纽通道内某一信息发布媒介某一信息发布界面的信息过载阈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标志极易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一方面,绕城高速环城而建,内部连接城市道路,外接放射线高速,需要指示和指明的信息较多;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实施的关于交通标志版面信息量的规范较少,设置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容易使得驾驶人读取、识别指路标志信息有误,进而导致到达目的地不准确、影响驾驶安全等问题。设计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指路标志版面信息量试验,采用AutoCAD制作不同信息条数的标志,通过三维虚拟现实软件UC-Win/Road进行道路建模,并利用驾驶模拟功能,实现动视力环境下的信息搜寻过程;运用SPSS箱形图法、稳健估计理论对比分析悬臂式、门架式指路标志版面信息,得到不同类型下指路标志信息量阈值。对比SPSS箱形图法、稳健估计理论下信息条数与信息搜寻时间的关系,发现随着悬臂式指路标志信息条数的增加,2种方法的信息搜寻时间均出现上升趋向。当标志板中的信息大于6条时,驾驶人搜索信息的时间会呈现突增的趋势,因此在一块标志板上,道路、地名等信息应不超过6条。门架式指路标志试验中,信息搜寻时间随着信息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整体呈现逐渐加快的增长趋势。2种方法出现趋势突变的节点不同,当信息为8条时,SPSS箱形图法曲线出现突变趋势;当信息为9条时,稳健估计理论曲线出现突变。建议的绕城高速出入口指路标志信息量阈值分别为,悬臂式最多5条信息,门架式最多9条信息。  相似文献   

3.
指路标志信息量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指路标志信息量过载评价方法和弥补规范相关指标不足问题,文章提出采用汉字个数和路名数作为指路标志信息量评价指标。通过设计室内指路标志视认实验,采用稳健估计理论和95%分位值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论得到不同行车环境下指路标志的极限汉字个数和路名数阈值模型。研究成果可作为指路标志信息设计的参考依据,在提高指路标志视认性和行车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过高的驾驶负荷是导致驾驶绩效受损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研究中需要采用适当的负荷加载形式;通过试验分析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对驾驶人认知负荷的影响规律,验证交通标志信息量对负荷加载的有效性。基于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对驾驶人的驾驶负荷进行试验验证。招募44名被试在静态控制环境下进行交通标志认知试验,采用信息理论对交通标志信息量进行量化计算,用不同信息量的交通标志进行认知负荷加载,采集被试对每个标志的主观负荷评价及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主观驾驶负荷与交通标志信息量有高度相关性,反应时间随着信息等级的增加而增加;而驾驶人性别和驾驶经验对交通标志视认反应时间和主观驾驶负荷量化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在驾驶试验中,交通标志信息量可以用于驾驶试验中的认知负荷的加载,而这种负荷的加载对于驾驶人的性别和驾驶经验是无差别的。该研究更多地考虑了驾驶人的认知特性,研究成果可用于驾驶负荷试验的次任务加载,帮助进行交通安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交通标志作为高速公路与驾驶人进行信息交流的纽带, 是道路交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关于交通标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 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为此从视认性, 识别率、驾驶人理解能力以及驾驶水平4个方面分析交通标志认知的影响因素; 将有效性评价分为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并从这2个角度对目前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 结果表明,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差异较大, 应考虑二者不同处, 对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由于每个信息中含有的信息量不同, 建议引入信息理论, 得出准确的信息量阈值; 未来需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建议将统计概率模型与认知模型结合起来, 建立新的认知模型; 驾驶补偿策略和交感神经的兴奋范围是未来重点的研究方向; 交通标志大多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 未来需要开展对交通标志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数量偏少、功能单一、版面信息组织欠佳、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立足于我国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应用现状及国内外关于高速公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研究,明确了各种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基于动态交通组织的思想的信息发布原则,并对可变信息标志的设置位置、支撑型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研究驾驶人交通标志信息记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构建驾驶人对交通标志视认的短时记忆衰减模型,能够为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及实施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基于对记忆衰减因子、衰减曲线形式的分析及对交通标志视认的短时记忆衰减模型的三个特点,提出采用幂函数曲线作为驾驶人对交通标志视认的短时记忆衰减曲线,并以一条有交通标志的实验路段为例,采用实车调查法,结合心理学记忆理论,分析交通标志信息量对驾驶人短时记忆的影响,构建驾驶人对交通标志视认的短时记忆衰减模型.  相似文献   

8.
机场陆侧交通标志对驾驶人及时、准确地寻找目的地至关重要,交通标志设计应充分考虑驾驶人对标志信息的满意度。为此,针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陆侧交通标志,采用均匀设计法提出8组交通标志设计方案,基于叙述性偏好(SP)实验设计调查问卷,在线发放并回收了357份有效问卷,从中获取驾驶人对各组设计方案的满意程度。采用多元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陆侧标志文字高度、文字间距、出口方向信息位置、地点信息底色这4种信息要素对于信息满意度的影响,进而采用主观评测法得到各信息要素的权重。采用专家打分法构造判断矩阵,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信息要素的权重。将主观测评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结果进行验证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文字高度增加、文字间距变大,地点信息底色与出口方向信息底色对比越明显,驾驶人对于标志的满意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出口方向信息位于左侧时,驾驶人对于标志的满意度更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主观测评法得到的各信息要素权重排序一致,均为:地点信息底色 > 文字高度 > 出口方向信息位置 > 文字间距。该结果可以为机场陆侧交通标志设计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9.
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数量及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任锐  李文权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11-115
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通常将内侧车道设置为小车道,外侧车道设置为大车道,这将有可能导致内侧小车驾驶员视线被遮挡,无法及时获得路侧交通标志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引发交通事故。通过对驾驶员对路侧交通标志视认过程的分析,提出了计算单个路侧交通标志被遮挡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概率论的知识建立了求解连续多个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数量的数学模型和标志设置位置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路侧交通标志设置的具体步骤。通过计算示例证明理论模型及算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息分配的道路黑点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的道路黑点鉴别方法中存在的小样本问题及事故样本的信息损失问题,深入分析了事故数据的小样本特性及事故样本反映路段行车风险的多维性;并引入信息分配技术对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和比较事故样本分配给各路段单元的事故信息量(而不是事故频次)进行道路黑点鉴别。结果表明:信息分配技术能充分挖掘小样本事故数据提供的道路黑点鉴别信息,事故信息量比事故频次更能反映各路段单元行车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