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浦江堤防是上海城市防汛安全的重要屏障,由于近年来堤防不断提标改造,如何确保黄浦江堤防设施始终符合安全、利民、景观等要求,是堤防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黄浦江堤防管理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法规修订滞后、设施管理交叉、功能定位与管理力量不匹配等问题,根据堤防管理中的短板,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范围内不断有各类市政公用管线排入,由于管线信息滞后,造成上游堤防在养护、加固、大修等施工过程中因管线造成设计变更、工期延长、隐患风险加大,项目成本难以控制等现象.基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区域内的管线普查资料,设计和开发了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区域综合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堤防管线信息的动态综合管理,为堤防设施及附近市政工程、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快速、准确、完整的管线信息,为提高堤防的管理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对于滨江环境的要求也在随之不断的提升,临江堤防的改造也迫在眉睫。文中武青堤在改造成缓坡堤防的同时,土堤堤身下设置了覆土建筑以达到堤防复合利用的目的,覆土建筑作为堤防结构的一部分,相对于普通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既要满足结构承载安全,也要保证防洪安全。武青堤覆土建筑工程通过结构型式对结构安全、防洪安全以及工程投资等方面的比选分析,确定采用密肋楼盖结构。  相似文献   

4.
施工围堰是为堤防工程创造干地施工条件的重要临时工程.近年来,钢板桩围堰因其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绿色环保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钢板桩围堰的施工设计仍以经验判断为主,基本采用工程类比和理论计算方法.现针对上海堤防工程施工围堰标准的缺失短板,立足上海市堤防运行和管理实际,指出钢板桩围堰的设计和施工要点,并结合堤防工程实际,提出钢板桩围堰兼临时防汛墙的应用设想,为规范围堰设计、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堤防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南京龙潭港区江海集团通用码头企业自保堤防洪墙为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深层搅拌桩在防洪墙工程中的施工工艺、监控要点和质检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210-210
<正>由上海城投下属公路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辰塔路跨黄浦江大桥新建工程,近日正式开工。辰塔路跨黄浦江大桥新建工程是辰塔公路跨黄浦江横潦径段的控制性节点,位于松江区主城区的西南部,呈南北走向。工程北起甘德路以南,南至北十二勤河以北,全长1 648 m。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主跨296 m,主桥全长546 m,是上海第一座跨黄浦江的全混凝土结构斜拉桥。工程预计2015年上半年建成通车。辰塔路跨黄浦江大桥新建工程,连接了松江区黄浦江北岸的石湖荡镇和南岸的泖港镇。它的建成,将对  相似文献   

7.
黄浦江和苏州河堤防是抗御台风、高潮、洪水和暴雨,保障上海市城市安全的重要屏障,要确保防汛安全,其前提是加强堤防管理。该文阐述了堤防管理的范围、思路、目标、原则、要求和内容,对堤防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堤防正面临全面建成"绿色生态堤防"的挑战,在保证防洪、贯通、安全、功能的同时需更注重生态、景观和滨水体验,对现阶段堤防建设的提升策略和安全管理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通过构建绿色堤防的建设目标、提升策略和安全保障的质量环,提出了现阶段堤防建设的结构性指南,为后续的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行提供了参考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 洪水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防洪工作的战线长、任务重,以武汉为例,市区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城郊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历来受洪水严重威胁,城市防洪安全,全依赖堤防保护。市区确保干堤178.5公里,在中等洪水年分,每遇汛期出现大小险情几十处,为了揭示堤防过去在设计、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总结教训,分析工程的正常老化和非正常老化,掌握堤防工程实际防御洪水能力,或在防汛期间选准重点防守对象提供依据;为了深入探讨工程抵抗老化,提高耐久性能的途径和方法,为设计中的耐久性指标,提供一定可靠的量化数  相似文献   

10.
堤防结构定期维修加固是预防安全隐患,确保堤防设施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结合双向碳纤维网格在上海堤防设施维修加固工程的首次应用实例,介绍了碳纤维网格加固方法,分析了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在堤防维修加固工程中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探究了碳纤维网格受弯加固原理,推导了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为类似堤防维修加固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滨河道路的设计特点出发,分析复杂的外界控制条件,对防洪达标方式的选择、道路工程与堤防工程的界限划分以及交叉作业的施工排序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9):100-100
<正>近日,国家防总新闻发言人束庆鹏在中国政府网访谈中介绍,目前,全国水利工程水毁损失已达400多亿元,较常年偏多3倍。各地正抓紧制订修复计划,及时落实资金,尽快恢复工程防洪能力。束庆鹏说,与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大洪水相比,今年无论从上中下游水遭遇程度、中下游干支流水位超警幅度,还是从堤防防洪标准、干流洪水的控制能力以及目前的险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分析设计和试验验证,对中海长兴岛修船基地堤防达标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按允许越浪设计的海塘加固工程方案,并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中海长兴岛修船基地堤防达标工程开创了上海按允许越浪设计海塘加固工程的先例,将为上海以后的海塘建设,提供有效的设计思路、参考数据和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4.
9月1日,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双层公路斜拉桥一闵浦大桥工程在上海闵行区浦江镇打下第一桩。这座大桥是上海黄浦江上兴建的第八座大桥,大桥由黄浦江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建设管理,建设工期预计为三年。  相似文献   

15.
分洪区内修建高速公路的防洪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穿越分洪区的高速公路建设问题,利用分洪区平面二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对分洪区内高速公路工程修建前后的分蓄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分洪流量、分洪历时、水位过程、流速过程、堤防近岸流速等分洪要素的计算结果分析,提出在分洪区内修建高速公路时应着重考虑分洪时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和抗渗性、防排水系统的完善以及高架桥桥孔的布设等,最大限度地保证公路自身的防洪安全;同时也应从保证防洪建筑物(堤防、安全区)的安全、防洪通道的畅通等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公路设计,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对防洪设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外滩十六铺地区是上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十六铺地区综合改造一期工程地块狭长,而水上旅游码头地下空间受功能需求的限制必须紧邻黄浦江建设,因此不具备单独建造防汛墙的条件.介绍了在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建设历史上首次采用的“三墙合一”防汛墙设计理念,阐述了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将防汛墙结构与基坑围护墙、地下空间结构外墙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地下空间开发和防汛安全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在穿越黄浦江防汛墙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引起地层土体应力释放及重固结,工程必然影响到黄浦江防汛墙的安全。介绍了轨道交通14号线穿越黄浦江隧道的施工方案,以及越江范围内防汛墙的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论证了隧道施工对黄浦江防汛墙安全的影响。最后分别对浦东段与浦西段防汛墙的不同影响情况提出了建议措施,可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态护岸在河道整治、堤防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河流运动的复杂性和护岸材料自身的特点,生态护岸在设计选型、材料选择等方面由于考虑不周则也会给工程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在调查、总结大量工程设计实践和应用实例的基础上,提出在生态护岸工程设计中,必须针对生态护岸的特点对行洪能力、抗冲性能、整体稳定、排水反滤、防渗能力、材料选择、细部构造、工程管理等八个方面关键问题进行复核,确保生态护岸在工程应用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沿江通道越江隧道工程(简称"沿江通道工程")近日开工。位于黄浦江、长江交界处的沿江通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上海郊环线(G1501)的越江通道,改变外环线、郊环线共用外环隧道致使外环隧道车流量居高不下的局面,而全长约200 km的郊环线也终将通过沿江通道工程闭合成环。沿江通道工程全长8.421 km,起点为牡丹江路、富锦路交叉口,终点为滨江森林公园,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 km/h,造价72.6亿元,为上海黄浦江底最大、最长的盾构隧道。该工程难点:穿越已建成100多  相似文献   

20.
上海黄浦江下正在计划建设9座新的越江隧道。管线改造规划方案也往往成为影响越江隧道工程安全、工程投资、工程进度和工程方案的重要因素。结合正在建设的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工程,介绍了越江隧道工程市政管线改造方案,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