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中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的概念,引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这个新名词.例举了国外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可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在国外桥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健  周士琼 《国外公路》2000,20(4):52-54
文中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的概念,引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这个新名词。例举了国外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与自密度混凝土可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ASTMC1202-1997(快速氯离子渗透试验方法)对不同质量气孔的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试验研究,依次使用消泡剂和引气剂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进行处理,使其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气孔结构质量得以改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消泡、引气结合对高性能混凝土含气量及气孑L的改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4.
箱梁C55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鄂东长江公路大桥预应力混凝土宽箱梁,通过水化热、绝热温升、平板开裂、干燥收缩、温度~应力开裂等试验方法,研究箱梁C55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量粉煤灰或粉煤灰与矿粉复掺,可以改善箱梁C55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掺入聚丙烯纤维可进一步提高其抗裂性能.箱梁采用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未发现有害裂缝,外观良好.  相似文献   

5.
桥用高性能混凝土长期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州黄河大桥主桥是三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塔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等活性掺和料,配制不同配合比的C55高性能混凝土,并对可能采用的C55高性能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混凝土收缩、抗渗、碳化和钢筋锈蚀以及混凝土的抗氯盐侵蚀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活性掺合料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葫芦串"预应力加载方法,研究水泥等级、粉煤灰掺量、胶凝材料总量和功能组分对高性能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凝土徐变在加载100 d后趋于稳定;PⅡ 52.5水泥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徐变系数明显低于PO 42.5水泥配制的;8%掺量粉煤灰极大地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系数,继续增加粉煤灰掺量,反而增大了徐变系数;440~480 kg/m3范围内的胶凝材料总量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系数影响不大;减缩剂显著地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系数,单掺纤维以及双掺纤维和减缩剂均增加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系数.提出配制低徐变值混凝土的技术要点:优选52.5级水泥,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10%,不使用纤维,建议使用减缩剂.根据研究结果配制的混凝土在沪杭客专特大桥主梁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公路工程对于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混凝土难以满足这一要求,而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正解决了公路工程中面临的难题.文章从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来探讨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参数的分析,探讨了原材料的性能和用量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选用湖南地方材料配制了C60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性能混凝土在东海大桥工程中的应用,重点从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10.
青岛海湾大桥海工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青岛海湾大桥所处胶州湾海域高含盐量及冻融循环的环境特点,采用大掺量优质粉煤灰、磨细矿粉等矿物掺合料,采用较低的水胶比以及与胶凝材料相适应的外加剂配制满足100年设计使用年限要求的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了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龄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采用快速冻融法及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法对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人大量的矿物掺合料及引入适当的微小气泡可以明显提高海工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连续箱梁混凝土超方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目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超方水平,对结构的计算检验提供参考,以两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箱梁混凝土超方问题进行了研究。调查研究得到了两座桥箱梁超方水平的概率和在箱梁横截面上的分布,并得出了箱梁混凝土超方水平和施工方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巴东长江大桥主梁C60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巴东长江公路大桥预应力主梁施工,研究了粉煤灰、矿粉对C60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变形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量粉煤灰或矿粉运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双掺技术配制的C60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较高的早期强度和高抗冻性,且降低了混凝土的长期收缩和徐变变形,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C60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在巴东长江公路大桥边主梁上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雷笑  叶见曙  张峰 《公路》2007,(1):83-89
为了了解目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实际情况,对结构的计算检验提供参考,以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调查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箱梁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进行了研究。调查研究得到了混凝土箱梁桥钢筋保护层超标数量在箱梁横截面上的概率分布,并得出了不同施工方法对箱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混凝土梁体裂缝成因进行分析,通过杭州湾跨海大桥70 m预制箱梁的工程实践,阐述采取低强早期张拉的工艺措施,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多孔连续梁因其受力合理,能有效减小建筑高度,故在设计中普遍采用。而2孔连续结构一般因墩顶负弯矩及跨中正弯矩均较大而不予采用。针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上跨京秦高速公路的设计实例,从提高其承载能力、刚度,改善受力性能的角度,介绍2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上海长江大桥105 m大跨度组合梁为简支变连续钢-混凝土组合梁,针对其跨度大、重量大的特点,阐述钢箱梁与混凝土预制桥面板整孔叠合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钢板-混凝土组合在钢筋混凝土梁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是一种基于钢-混凝土组合梁理论的新方法。介绍该方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实践证明,组合加固具有不降低原桥桥下净空高度、不要求原结构表面平整,可显著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刚度及防撞击能力等显著优点,为旧桥加固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PC)桥梁遭遇燃油火灾时的耐火性能,设计制作了3榀大比例PC简支缩尺模型试验薄腹梁,包括1榀箱形截面梁和2榀双T形截面梁,以荷载水平和截面类型为试验参数,开展了燃油火灾升温条件下PC梁局部受火试验。获取了梁截面混凝土温度和预应力钢束温度变化、跨中挠度变化、有效预应力衰变、裂缝开展、爆裂分布与深度以及耐火极限相关试验数据,深入探索了燃油火灾高温下PC梁的损伤演化规律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梁截面各测点温度在受火期间随着受火时间的增加其整体趋势不断升高,由于水分的蒸发造成温度曲线在100 ℃~120 ℃之间有一明显的缓平段,箱形截面梁箱内温度在达到100 ℃后几乎保持不变。停火后,混凝土内部和预应力钢束温度持续升高,距受火面距离越远,在停火后升温持续时间越长,预应力钢束在停火后最高升温161 ℃。火灾下PC梁挠曲变形分为受火初期显著增长、受火中期缓慢增长和受火后期急速增长3个阶段,最终由于预应力钢束断裂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按常温下适筋梁设计的PC模型试验梁在火灾高温下呈现为少筋梁破坏特征;钢束的有效预应力在火灾高温下表现出先增加、后衰减,最后被拉断应力突然降低的三阶段变化特性。箱形闭口截面梁的混凝土温度和预应力钢束温度均低于双T形开口截面梁,其耐火性能明显优于双T形开口截面梁,破坏时预应力钢束临界温度分别为397 ℃和319 ℃。荷载水平由0.35增加至0.55时,火灾下PC梁耐火极限降低21%,破坏时预应力钢束临界温度由416 ℃降低至319 ℃。研究成果可为PC桥梁耐火试验提供方法指导,为其抗火设计和灾后应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功力 《桥梁建设》2006,(Z1):154-156
介绍国内外混凝土梁在制造与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检测技术。对我国桥梁混凝土的耐久性评估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检测项目、内容及手段,为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混凝土箱梁空间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鹰  孙远  盛兴旺 《桥梁建设》2007,(3):27-29,55
立足于薄壁箱梁剪力滞、畸变、约束扭转的传统的解析理论,建立一般高速铁路箱梁的解析计算模式,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高速铁路混凝土箱梁横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针对一般设计提出双线高速铁路箱梁畸变与约束扭转增大系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