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中国企业文化在跨国并购的弱势地位,被并购企业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抵制,中国的并购企业就需要在文化整合上下大力气,要对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多元文化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文化整合策略,保证跨国并购的成功完成,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和并购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企业界的热议话题。有颗粒无收的惨败,也有点石成金的辉煌,但整体而言,中国企业界至今仍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全球化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远洋运输企业中,2005年度只有两家进入全球财富500强,分别是马士基集团和口本邮船。跨国并购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下页表中是近年来航运企业之间频繁发生的并购案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和并购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企业界的热议话题。有颗粒无收的惨败,也有点石成金的辉煌,但整体而言,中国企业界至今仍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全球化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5.
《机电设备》2010,(5):I0005-I0006
2010年7月,中国最大CAD软件商之一的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望公司)正式收购了美国知名三维CAD软件VX。业界普遍认为,本次收购对于中国软件行业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的软件企业,第一次把一家国际化的高科技企业纳入囊中,第一次拥有了全球范围内完整的知识产权与全部的核心技术。这些第一次,无疑开启了中国软件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王世凯 《水运管理》2006,28(12):14-15,19
分析当前国际海运业并购现状,针对我国航运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航运企业的应对策略,认为我国航运企业应积极运用兼并收购战略,加大联盟力度,政府也应加强对航运企业的支持和监控。  相似文献   

7.
殷毅 《中国船检》2012,(2):46-48,118,119
技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国内企业并购海外企业谋求提升技术实力,风险不容疏忽。人在技术在,人不在技术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秦琦 《中国船检》2012,(3):30-32
2011年10月份,金融时报报道了“法国Gaztransport & Technigaz(GTT)公司三大股东计划出售各自股份”的消息。韩国现代重工。大宇造船与海洋工程、三星重工联手出价10亿欧元收购GTT公司,随后有关媒体又称韩国造船协会将代表韩国7家造船企业参与GTT公司的并购。同时,中国沪东中华造船、大连重工、熔盛重工等造船企业也将参与此次并购。一时间,GTT并购吸引了各路“豪杰”。GTT公司为何要出售股权?中韩船厂为何如此青睐该公司呢?  相似文献   

9.
张欣 《集装箱化》2005,(7):16-18
5月11日,世界最大的航运巨头丹麦的AP穆勒-马士基集团宣布将收购世界第三大航运巨头“英荷混血”的铁行渣华。马士基称将以现金形式收购铁行渣华,每股作价57欧元,共计金额为23亿欧元,即29 亿美元。此消息一发布便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业内人士纷纷对这种强强联手棋式发表评论。根据调查机构的研究表明,进行并购行为的企业往往比不进行并购的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马士基此次收购尽管对其今后扩张十分有利,但其背后仍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不正视这些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这次收购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中的税务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明龙 《中国水运》2007,5(6):161-162
本文从企业选择并购目标、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等角度阐述,企业的并购活动,应该须重视税收筹划,以降低并购重组成本、减轻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11.
邢宇 《中国水运》2007,5(1):153-154
现阶段中国企业不仅感受到来自技术和知识迅猛发展的压力,而且还需要承受国家在政治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迅速转型。寻求一套适合的管理思维和方法,从而顺利完成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跨国并购是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2.
胡于芬 《中国水运》2007,5(11):176-176
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并购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并购定价、融资风险和并购支付,文章阐述了风险的形成原因和不良后果,规避的策略主要依靠事前的决策和控制,在并购前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并购还是联盟:集装箱班轮企业外部成长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和联盟是通过获取外部资源实现企业成长的两种战略途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有的集装箱班轮公司纷纷组成战略联盟,有的实行兼并和收购。如何进行联盟和并购的抉择已成为集装箱班轮公司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决策。本文从环境特性、企业特性和交易特性等三个维度,结合集装箱班轮行业的特点,提出了集装箱班轮企业选择外部成长战略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机电设备》2013,(1):26-27
中国上海,2012年12月14日–德勤的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拓展已进入由装备制造业引领的新阶段。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金额占据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45%,而海外并购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并购发起方也从原先以大型国有企业占主导扩大到更多的领先民营装备制造  相似文献   

15.
黄建华  方淑芬 《中国港口》2005,(6):11-12,15
并购即兼并与收购,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资源互补,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旨在全面塑造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港口并购的目的同样如此。一般而言,企业并购过程存在三个主要的阶段:并购前的调查与评估阶段、并购的谈判与签约以及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并购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不能把各个主要阶段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和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显著的作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中企业并购逐渐兴起。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和文化整合是影响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文章分析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的内容,并对并购后如何实施人力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圣利 《中国水运》2006,6(7):209-211
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条块分割、零散、重复等现象,物流企业的并购很有必要。本文对折现现金流量法在物流企业的并购中的应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国际航运企业典型并购案例分析,找出并购背后的外因和内因,进而总结出海运企业并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已成为的一大趋势。如何在外资并购的浪潮中既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又维护国内企业以及国家的整体利益,反垄断法做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外资并购的规制中有着关键性作用。本文试从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的现实意义、价值取向、具体的实体和程序法规则以及执行等几个方面阐述通过反垄断法对外资并购加以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航运业新一轮并购浪潮的开端。从年中开始的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和赫伯罗特收购加太轮船的活动,不仅成为了这一轮并购的开端,而且还迅速把这一轮并购推向了高潮。到了2005年年底,经过各国政府的审核和批准,这两宗收购活动相继顺利完成。到了2005年和2006年新旧交替之际,DPW(Dubai Ports World)收购铁行港口(P&O Ports)的活动又一次掀起了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